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创新内容和形式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对党校教学工作、教学布局、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等做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规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条例》强调,“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衡量党校工作的标准,最重要的是看教学质量的优劣,看教学水平的高低。作为党校教研人员,一定要深入学习 《条例》内容,把握精神实质,努力做到:一要保持良好的政治素质,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的事业和党校教学工作充满热情。二要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认真选题、备课、授课,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努力做受学员欢迎的教师。三要保持永恒的学习意识。 《条例》通篇体现了强烈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要靠学习。四要树立勤思善写的 “教研者”意识。科学研究是党校教育的基础, “教而不研则退,研而不教则废”,争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教研相长、科研进课堂,增强理论的说服性。
  二、党性教育要贯穿党校教学全过程。党校是党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按照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肩负起党的重托,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致力于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
  三、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布局。 《条例》指出,党校教学布局要 “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按照 《条例》提出的教学布局新要求,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今后党校的教学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紧紧围绕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布局,使经过党校培训的党员领导干部在马克思理论素养、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方面有新的提高,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总揽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治党管党、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新的提高。
  四、突出以需定教、按需培训的要求。《条例》指出: “党校教学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按照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设置教学班次、教学内容和课程。依据培训和轮训两类班次的不同定位及层次区分,作出既有区别又相衔接的教学安排。”这就要求党校的教学紧紧围绕以需定教、按需培训的要求,努力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要按照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提出的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重点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的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并广泛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广泛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干部对培训的需求,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和中心工作的布局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努力创新教学方式。进入新世纪,一大批优秀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整个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改进和提高。面对教学对象领导经验丰富、领导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党校教学要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真正转化为谋求发展的思路和能力,就要 “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六、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条例》指出,学科建设是加强党校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党校是 “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大专院校,党校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 “立足于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需要,重点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逐步形成既与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相衔接又具有鲜明党校特色的学科体系。”充分发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生力军作用。
  □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王江红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创新内容和形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