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小商品现代批发市场
30年,物换星移,沧桑巨变,刮目看庆云。昔日这个位置偏远、财政薄弱、人微言轻的小县,一跃成为全市甚至全省发展速度最快、创新措施最多、人气最旺盛的县市之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庆云速度”、“庆云现象”,成为各级领导和客商关注的焦点。
庆云县委书记董立新认为,庆云县30年的发展变化,正是秉承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实质,紧紧扭住了解放思想这根红线,不间断地破满除旧、突破禁区,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变劣势为优势,居弱图强、后来居上,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
崛起商贸名城
庆云,一个面积只有502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万人的小县,却奇迹般地崛起一座商贸名城。庆云县从1998年引进浙江义乌模式建立第一座小商品市场起,就坚定不移地推行商贸兴城战略,不断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县专业批发市场已发展到24个,经营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经营业户近万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经营商品40多万种,专业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40亿元,对周边20多个县市的消费市场形成强劲的辐射态势。庆云被中国市场学会命名为“中国商贸名城”,专业批发市场跻身“山东省八大重点现代批发市场”。
庆云商贸物流10年内不可思议地完成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有形到无形的“三级跳”,成为鲁冀交界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信息物流中心和环渤海圈内最具活力的商贸板块之一。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全县从事运输、房地产、餐饮等三产服务行业的人员突破2万人。2007年,庆云第三产业占GDP的比值达到43%,在德州市各县市中名列前茅。
探寻庆云县商贸崛起的轨迹,其实就是一个打破思想禁锢、重树发展信心的过程。庆云县长期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到1992年底,财政总收入仅为7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88元,26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末位,是典型的“农业小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经济发展的长期落后,使庆云被边缘化,干部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庆云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石破天惊地提出了“借鉴义乌模式,建设商贸名城”的思路,这在当时引来了许多人质疑的目光。但历届县领导班子顶住压力,始终坚持了这一思路,一届接着一届干,并且不断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从当初的小商品市场到专业批发市场、大型物流基地,目前小商品市场已经建到了五代,物流配送线路达3000条,日吞吐货物2000吨,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商贸、大物流。由此,庆云县的经济发展开始破题,发展速度一日千里。
打造工业新县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庆云县的工业没有任何积累,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到上世纪末,庆云县还没有一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没有一个成型的主导产业。当时除农行和信用社之外的金融机构都因无用武之地先后撤走。严峻的现实,使庆云县的执政者认识到,必须拿出超常的措施,走出一条后来居上的工业发展新路。
首先,庆云依托商贸优势,制定了“以贸促工,贸工联动”的发展战略,
利用其浓厚的民间资本和民间工商从业者的力量,培育出“江北金融电子第一乡”、“鲁北低压电器第一镇”等产业乡镇和100多个专业村、8000多个加工户,为全县民营经济大发展注入了活力。其次,依托枣乡优势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农字号”龙头企业,培育了中澳、鼎力、渤海羽绒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仅一个中澳集团就带动近10万农民从事肉鸭养殖和相关产业。三是各级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与天津滨海新区进行无缝对接,实现借力发展,引进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培育了高档纺织、化工、机械制造、钢管制件等新兴产业及以国际传茂热能项目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庆云县工业实现了升级裂变。
工业的发展使庆云县提前一年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各项经济指标连年保持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攀升。全县GDP由1978年的67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58.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82万元增加到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360.2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0元增加到4530元,分别是1978年的87倍、55倍、1267倍和113倍。
兴起文化旅游产业
庆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仿佛一夜间崛起,海岛金山寺、北海公园、庆云书院、唐枣生态园、文化广场……随着一个个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竣工,庆云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2亿元,成为山东省的新兴旅游强县。这是该县县委、县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让改革开放成果最大程度惠及百姓的新举措。
30年来,庆云县的城市面貌、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面积由不足2平方公里膨胀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1.7万激增到8.5万;建设了庆云水库和从滨州引黄工程,双线引黄成为现实,全县98%以上的村通上了自来水,人民群众告别了饮用苦咸水的历史;新型合作医疗全面铺开,农民参合率达到99%,100%的村庄实现了通油路、通客车,88%的农户通上有线电视,65%的村建成文化大院……从2007起,庆云县启动了创建和谐社会示范县活动,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文化强县、文化富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与经济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新路。
□本报记者杨德林 本报通讯员徐洪义 张秀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