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县市区篇
禹城:高技术产业创辉煌
作者:杜华江胥爱珍本报


  图为禹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远眺
  改革开放30年来,禹城市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锐意进取,使该市完成了从封闭落后到开放文明、从农业弱县到工业强市、从温饱不足到全面进步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广受瞩目的中国功能糖城、国家高技术 (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迅速崛起为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宜居新市、创业城市。
  全力以赴发展 打造经济强市

  30年来,禹城海纳百川,融入世界,塑造了开放文明的崭新形象。对外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出口实现了企业、产品和地区的多元化,获权企业达到97家、产品达到六大类300多个品种,出口额达1.4亿美元。突出招商引资,抓好招才引智,外资企业从无到有。把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项目建设的主阵地,目前入区项目是1999年园区启动时的4倍,固定资产投入、产值分别是1999年的36倍和15倍,建成了以生物技术、精密机械、羊绒纺织、木材加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特色园区。摘取了中国功能糖城、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中国食品馅料城、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等国字号品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目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上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的比重均超过80%。
  工业从弱到强,结构不断优化。该市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植特色产业,致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工业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通过产学研结合、引进技术人才,加强研发中心建设,实现了企业技术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目前,禹城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功能糖、羊绒、机械装备、人造板、食品馅料、精细化工加工基地。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389.4倍。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的90.7%、GDP的47.2%。
  改革开放30年,禹城调整结构,高速发展,在负重奋进中强势崛起。产业结构调整是贯穿禹城30年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也是禹城经济提档升级、创新发展的巨大动力。从农村变革到城市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从一业为主到多业并举,三次产业结构经历了由农业、工业、三产到工业、农业、三产的转变。
  完善基础设施 致力造福百姓
  改革开放30年,禹城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规划面积、人口、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是1978年的10倍、4倍、4倍;城区道路发展到35条,总长是1978年的4倍,构筑起了 “十纵七横一环”的城市路网格局。城区基本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供水管网超过123公里,是1989年的21倍,供水普及率达9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城市供热管道长度逾60公里,供热面积120余万平方米,天然气供气管网长度超过106公里。一个现代化新兴城市正崛起在鲁西北平原上。
  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本报记者 杜华江 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 张祖义李建
他们先后完成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车、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工程,沼气建设全面铺开,部分村庄完成了城中村改造,义务教育适龄入学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农民群众走上了柏油路,喝上了放心水,住上了标准房,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卫生厕所,使上了节能气。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家具、通讯、电器、交通工具进入农家,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考上了大中专院校。30年的发展,让农民群众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提高执政能力坚持以人为本
  30年来,禹城始终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党的宗旨紧密结合,不断强化为民、亲民、富民意识,致力于实现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居有所安、老有所养、困有所济,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中心,他们大力开展各类教学达标、教育改革、校舍改造,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和设施建设发生巨大变化。各类学校达到137处,形成学前、初中、高中 (职专)、大学,层次衔接、门类齐全的教育发展体系。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医疗机构设置日趋合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建立、完善。建成了2处二级甲等医院,市、乡、村医疗机构分别达到3家、13所、660处,卫生技术人员比1978年增加了500人,固定资产比1978年增长了80倍。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从业人员超过7.7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无到有、日益完备,敬老院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
  改革开放30年,禹城创新形式,从严治党,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发展的第一保障来抓,从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方面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他们积极探索基层党建的新途径、新方法,探索实施了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健全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队伍发展到2.6万人,是1978年的17倍,建立基层党组织2605个。大力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培训,深入实施效能建设和作风整顿,创新开展以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为主题的 “三民”活动和党员干部谈心制度,建立以党建工作室、党员谈心室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体系,基层党建成效显著。今年2月13日、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和副部长欧阳淞先后对禹城的党建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总结推广禹城市实行党员干部谈心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做法。如今,该市又被作为全省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县市,这必将为该市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禹城:高技术产业创辉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