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点亮心灵的烛光
——记临邑县赴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顾林霞

  她,是临邑县国税局的一名普通干部。5·12特大地震后,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爱心奔赴灾区,成为全省国税系统唯一到灾区进行心理援助的志愿者。10天的日夜忙碌,她的专业、敬业和忘我精神赢得了灾区群众的信赖和赞赏,并被临邑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一件签满志愿者和灾区孩子心愿的T恤,一个记满了电话号码的记事本,几个用彩纸折成的象征希望的纸鹤,一大摞写满孩子内心苦恼的小纸条,一封封情深意切的感谢信……
  当顾林霞把一样样普通却又意义不凡的东西展示在记者眼前时,同时浮现在记者眼前的还有顾林霞和她的队友们那感人至深的场景——她用关爱为灾区人民修补千疮百孔的精神家园;她没有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也没有参加轰轰烈烈的救援活动,但她让歌声和欢笑声重新响起。

使命·重托

  5月12日,一个让顾林霞刻骨铭心的日子。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看着电视里循环播放的镜头,看着电视里灾区群众无助的目光,看着从废墟里救出的孩子恐慌的眼神……顾林霞再也坐不住了。
  46岁的顾林霞早在2004年起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现已取得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她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浩劫给灾区人民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损失,更给人们心灵造成了创伤,顾林霞想:我一定要为灾民们做点什么!
  顾林霞先向所在单位提出了申请,市县两级局领导都给予大力支持。家人虽为她的安危担心,却也非常理解和支持她的选择。通过网上报名,顾林霞收到了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发起,中国青艾工程办公室联合组织的“1+1心联行动”的邀请,如愿成为该行动第一批赴灾区的12个志愿者之一。
  赴川的日程定在了5月31日。让她难忘的是家乡临邑众亲朋的热情与重托。去北京的前一天,就有10多位亲友拜托她寻找孤儿打算收养,并准备了钱物托她转交给灾区;丈夫张风林二话没说,默默地为她准备了送给灾区孩子的学习用品……承载着热情与重托,肩负着心理咨询师的使命,顾林霞踏上了去四川抗震救灾的征程。
  在川期间,她每天都能收到10多条来自家乡亲友的信息,询问她的安全和工作生活情况;有的同事还悄悄地为她充了话费……她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通过这次灾难,我发现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红丝带在飘扬,我感受到在我们祖国大地上扎着红丝带的人是最受欢迎的。即便再有什么苦难,我们都能众志成城,迎难而上。”

  奉献·希望

  “灾难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经历,而我亲身体验了灾区人民的苦难,我的赴川之行是为了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但我也感受到大多数四川人民暂时荒芜的心灵逐渐燃起的希望!”回想起在灾区度过的日日夜夜,顾林霞至今感触颇深。
  5月31日下午1时,几经辗转,顾林霞和她的队友们到达了成都市温江区。前来迎接的都江堰市教委工作人员说:“这里余震不断,危险无处不在。”这对早已同组织单位签订生死状,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的志愿者们来说当然不算什么。顾林霞和队友们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安营扎寨了。这里有从都江堰市转移来的3594名高三学生和329名教师,刚刚经历了生死劫难的师生惊魂未定,神色悲恸,一双双茫然无助的眼睛紧紧揪着志愿者的心。他们立即行动起来,在和学校领导进行座谈、了解了师生的心理状况后,当晚就制订出了工作计划。
  6月1日起,顾林霞和队友们每天早晨6时就开始工作。顾林霞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台,利用午餐和晚餐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晚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心理辅导,每天都忙到10点多才能回宿舍,整理完一天的工作时已是深夜。
  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劳动强度,精神上经历一次又一次生死体验,这对顾林霞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极大的挑战。但每当看到那些灾民的焦虑和悲伤慢慢平复,她都感到由衷的欣慰。在灾区的日日夜夜里,她用爱心和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抚平孩子们心灵的伤痕,为他们铺就了一条勇敢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截取顾林霞在心理援助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歌声,让学生重拾微笑与梦想
  6月2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顾林霞的第一堂心理辅导课。在此之前,她已经听过团队里三位老师讲的课: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堪、北京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泠风和抚顺二中的优秀心理学教师白云阁。跟这些名家名师同行,顾林霞难免感到压力很大。带着些许惴惴不安,更带着对灾区孩子们的关爱,她走上了讲台。真诚的心弥补了不足,顾林霞很快忘记了紧张,快下课时还与同学们一起唱起了那首《阳光总在风雨后》,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片段二:爱心,温暖受伤的心灵
  6月6日,顾林霞一行来到重灾区什邡市湔氐镇下院村。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可废墟上到处散落的孩子们的书籍、鞋、文具、花圈,使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大家把从北京带去的书籍、玩具、千纸鹤等小礼物送给了帐篷小学的孩子们,当孩子们都欢快地接过礼物时,顾林霞发现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一言不发地坐在地上,怯怯地望着她。顾林霞走过去轻轻地把她抱起,老师介绍说:“这是个藏族孩子,听不懂汉语,她的父母遇难了。”她心疼地抚摸着孩子的脸,女孩仿佛感受到母亲双手的呵护,竟笨拙地用汉语叫了她一声“妈妈”。那一刻,顾林霞泪流满面,并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她对老师说:“我把她带走吧!”老师说:“她的亲属已经收养了她。”那一天,顾林霞默默地守着孩子待了许久,并把200元钱塞到孩子的小书包里。
  片段三:希望,在心灵的废墟上升腾
  6月7日,受到灾情震撼的顾林霞和队友们来到了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在瓦砾上,顾林霞遇到了一个正在烧纸祷告的男孩,他在被一名老师救出时才知道,自己虽然得救了,可老师的孩子却在废墟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灾难让他的心灵倍受煎熬,一闭上眼,眼前就是遇难同学和老师的音容笑貌。他吃不下,睡不着,无法控制自己,每天都要到废墟中烧纸祷告。为了把男孩从心理危机中拉回来,顾林霞和队友让他在千纸鹤上写上遇难老师和同学的名字,抛向天空,做了一个告别仪式,并把他带回温江,轮流为他做心理疏导。经过共同努力,他的生活终于恢复了正常。
  赴川的那几天,由于吃不惯米饭,又把从北京买的食品分送给了学生,顾林霞就随便吃点自己带的面包和方便面,血脂高、血糖高的她时常感到胃部不适,每天超负荷的工作和体能的透支让她又累又乏。但只要一看到孩子们期盼、渴望的眼神,她的疲劳就会立刻消失,精神百倍,她深感自己肩上的重担,“自己累点没什么,我们最大的希望是把孩子心灵的创伤降到最低。”
  “此次灾区之行,让我在感受到灾难沉重、生命脆弱的同时,第一次感受到了人在经历了巨大灾难之后内心沉寂的可怕和生命的心灯被再次点亮后的坚强。”顾林霞说。

  收获·成长

  “告别了灾区和孩子,结束了那一段难忘的时光,我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原本平凡的日子,此时在我的心里是那么的美好和幸福,而那些重建家园的人们和在废墟中追梦的孩子,依旧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
  5月31日至6月9日,奋战在灾区的短短10天,对顾林霞来说,是艰苦卓绝的10天,是心灵洗涤的10天,更是她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10天。因为她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成长,那里的人们用言行给她上了一堂坚强不屈、自立自强的生命课,“教会了自己理解微笑和生命的含义……”
  临走的前一天,顾林霞他们与都江堰四中高三(7)班的同学一起联谊,同学们都恋恋不舍地拉着她的手,一起动情地打着节拍唱起那首《感恩的心》。顾林霞和孩子们紧紧相拥,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们在灾难中逃出时,身上没有一分钱,没有换洗的衣服,十七八岁的女孩没有自己的必需品。联谊会结束后,顾林霞含着眼泪走进了一家超市,给女孩们买了两大编织袋生活必需品。
  救助行动结束后,顾林霞返回首都机场。当欢迎的人群把一大束鲜花递给她时,顾林霞的心还留在四川,留在孩子们中间。她忘不了孩子们在课堂上高喊“坚持”时举起的手臂,忘不了分别时那紧紧的相拥和腮边的泪水。
  顾林霞告诉记者,虽然一线的救灾结束了,但她对灾区人民的牵挂没有结束。正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对她的团队所说:“从废墟中寻找生命迹象的时候,我们是不抛弃不放弃,那么在灾后心灵重建的历程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记’!”
  “大灾面前,我能和我的同胞们共赴国难,冲向前线,这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继续努力,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如果有一天,组织还需要我,灾区还需要,我还将义无反顾地奔赴第一线!”顾林霞神情坚定地说道。  

  □本报记者李婧本报通讯员陈金山

  学习顾林霞打造新高地

  顾林霞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国税干部,顾林霞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有着不怕困难、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怀。她不愧为齐鲁儿女的代表,不愧为山东精神、德州精神的代表,平凡而又伟大。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打造经济文化高地,谋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其难度绝不亚于抗震救灾。实现这一目标,亟需学习发扬顾林霞精神,胸怀大局,热爱事业,勇于奉献,不怕牺牲,勤政爱民,争创一流。
  要学习顾林霞舍小家、顾大家,以国为重、不负重托的高尚情怀。顾林霞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奔赴了抗震救灾第一线,在10个难忘的日夜中,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用知识和爱心弥补孩子们心灵的创伤,圆满完成了组织上交付的任务,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和国税干部的良好品德,为德州人民争了光。
  要学习顾林霞全心付出、大爱无声的高尚境界。顾林霞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她深知,对灾区孩子实施心理救助,不仅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博大的爱心。她十分珍视这次难得的机会,投入了全部的精力,抓住分分秒秒与师生座谈、制订工作计划、进行心理辅导。她把每个孩子记在心中,用母爱的柔情化解孩子心中的坚冰,使许多孩子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要学习顾林霞迎接挑战、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高尚追求。顾林霞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取得了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但真正走到灾区一线进行心理救助时,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她敢于挑战自己、战胜困难,通过虚心学习、总结经验,很快胜任了这份工作,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
  关键时刻,顾林霞不等不靠,挺身而出,勇赴国难,为全市党员干部做出了榜样。面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新挑战,面对区域竞争日渐激烈的新局面,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顾林霞身上受到启示,受到激励,有所提升。每一位德州人,都应该见贤思齐,学习先进,弘扬文明,作好人、献爱心、促和谐、谋发展。一个顾林霞站出来,千万个顾林霞跟上去,则和谐德州建设大有希望,文明德州建成指日可待!
  本报评论员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点亮心灵的烛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