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如何建设区域经济文化高地
——我市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
作者:李婧本报
  

  8月6日结束的市委工作会议强调,要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率先发展意识,努力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为深入贯彻市委会议精神,市发改委就我市如何实现率先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进行调研,组织有关人员赴邯郸、邢台、沧州、滨州等周边市地考察,并邀请我市业内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座谈。
  8月15日,十多位来自市委党校、德州学院的专家、学者,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就我市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率先发展、强力突破问题进行论证,积极为我市推进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建设献计献策。

选准突破口,着力促成率先发展

  孟祥春(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我认为应着力实现以下几个突破:在区域服务中心上率先突破,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优化综合服务功能;在“南融北接”上率先突破,推动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再上新水平;在发展邻边经济上率先突破,争当全省发展邻边经济的典范;在壮大特色产业上率先突破,加速建设中国太阳能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重大项目建设上率先突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今后大发展、大跨越提供强劲支撑;在增强文化软实力上率先突破。市委工作会议首次将文化放在与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出来,是现实选择和战略之举,全市上下都应积极响应、投身实践,坚持两个高地一起抓、一起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袁胜新(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建设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做好借力发展的文章。在大力推进“南融北接”的同时,还要努力搞好“东引西联”。我市应与我省东部沿海地区在船舶制造业上搞好对接。德州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已发展成一大新兴产业,这些企业应主动与沿海地区造船业联合,把德州打造成鲁北零部件制造基地。目前我省东部7市沿海港口达到26个,我们可利用良好的交通优势,与其搞好协作,把物流运输做大做强,并建立大型物流中心、物流园区。
  崔玉昌(市民经委副主任):建设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必须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当前,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民营经济面临较大困难,为此建议,在全市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破除畏难发愁等思想;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坚持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王尔国(市服务业发展局副局长):我市发展服务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应着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发展大物流、大市场、大服务;要抓重点,抓大项目建设、大企业培育。同时,要整合资源,大力推进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三大载体建设。
找准定位,占领制高点
  史成志(市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我市打造经济文化高地的制高点是新能源。德州是“中国太阳城”,这块金字招牌目前在中国是唯一的,围绕新能源打造经济文化高地要与发展生态经济相结合。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德州学院设立太阳能系,在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太阳能专业,培养太阳能研究和应用类人才,并在德州设立“世界新能源论坛”,按照“博鳌亚洲论坛”模式运作。要抓住我市作为全国外事接待基地这一契机,在倾心打造好中国太阳城的基础上,把德州推向世界。
  邓廷江(市统计局综合科科长):我市要率先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我市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一产要调强,要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解决一产大而不强的问题;二产要调优,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战略和壮大产业集群战略,进一步调优二产内部结构;三产要调大,要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
  于超先(市经委副主任):我市工业已具备了率先发展的条件。但工业总量偏小,工业企业缺大少强,骨干企业带动辐射作用不强,产业层次不高,一些主要产品产业链不长,传统产业竞争力不强,新兴产业集群的经济规模不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不大。下一步,要大力实施“新特优”工程,再造工业发展新优势;培大培强骨干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产业集聚,促进园区上档升级;坚持不懈抓项目投入,强化产业发展载体功能;着力抓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壮大经济总量与促进产业升级相结合,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张德新(德州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既要争当主角,也要演活配角。要参与大企业集团的分工协作体系,加入它的产业链,提升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生产能力。同时,要加强产业园区建设,鼓励现有企业向园区迁移,由分散化向集群化转化。另外,要以行政服务体系为服务品牌,打造区域经济文化亮点。

  优先突破文化旅游,力争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王立国(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德州的文化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规模较小,门类单一,尚未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城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开发,丰富悠久的运河文化尚待发掘。要打造区域文化高地,文化投入占GDP的比重须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要为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一个科学的规划,各个部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同时,要加大对基础文化设施的投入,注重对文化产业队伍人员的培养,将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另外,要借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个契机,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倾全市之力,在文化旅游上实现优先突破。
  多建民(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德州发展邻边经济,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是对全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丰富和落实。在推进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建设中,我们要注重产业集聚,在进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时要与确定的优势产业搞好衔接,拉伸产业链条、搞好产业配套、促进产业集聚。同时,应注重政策落实。现在很多事情不是创新问题,而是落实问题,要在抓好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创新思维、充实完善。文化是城市之魂,我市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应该狠抓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厚重的地域文化保护好、维护好、开发好。
  □本报记者李婧 本报通讯员杨云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如何建设区域经济文化高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新闻视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