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腰站镇是一个只有2万余人口、离县城30公里的偏远小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相继“冒出”了服装、制鞋、梳绒、禽蛋加工四大富民产业,涌现出“家庭工厂”60多家,使全镇摆脱了“民营弱镇、财政穷镇”的落后帽子。
复制“沙庄制鞋现象”,激活7个专业村
平原县腰站镇沙庄村是一个拥有800余人口、典型的农业村庄。去年春天,村党支部书记沙文平通过亲戚关系,与德州宏祥鞋业公司联合,在家搞起了半成品加工。公司免费提供缝纫设备、布料,并上门教技术。沙文平认准了这是个“只赚不赔”的好事儿,而且非常适合农村妇女干,既不耽误农活,又能在家门口挣钱。他把村里的闲置学校和原村办公室利用起来,组织30多名妇女搞加工,每人每月平均收入800元。
镇党委、政府就“沙庄制鞋”现象进行了认真总结,按照“建一个工厂,带活一个村庄,培训一批工人”的思路,复制“沙庄现象”,带动起了后槐、王双堂、北堤等7个村庄从事服装鞋业加工,镇上在建房、用电、员工培训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如今,全镇已有600余人从事服装鞋业加工,服装制鞋设备已达400多台,仅此一项年增加收入200多万元。
新上一台梳绒机,提供5万元贷款支持
镇党委书记李元红告诉笔者:在农村无论发展哪项致富产业,都要符合两条:一是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放在第一位,使农民愿意在粮棉生产之外另辟致富蹊径;二是因势利导,搞好服务,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保护好群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
去年初,镇上面对各地如潮的发展态势,接连组织了三次“农民外出参观团”,到省内外民营经济发达的河北清河等地参观学习,选择富民项目。通过参观学习和市场分析,他们确定了羊绒加工这一产业。搞羊绒加工,每上一台梳绒机,运转起来需要5万元的投资。镇政府很快就出台了优惠政策:谁新购置一台梳绒机,镇政府协调贷款5万元,并在用电方面给予帮助。同时,镇上成立了羊绒加工产业协会,统一外出购置设备和原料、统一开展技术培训、统一产品检测、统一提供销售。不到两个月,全镇就新上了60台梳绒机。目前,该镇已发展起羊绒加工龙头企业3家,小型加工农户62家,拥有设备140多台,20个村庄的300多农民成为梳绒工人,仅一项产业年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
不养鸡不产蛋,温州老板却扎堆来搞禽蛋加工
“这里既不养鸡、也不产蛋,却有这么多的温州老板来这里扎堆搞禽蛋加工。眼下,已有7家‘乡吧佬’企业做好了开工建设前的准备,我们正在打造‘温州食品产业园’!”李元红告诉笔者。
为什么腰站的吸引力这么强?一位苍南的老板说:“我们来之前,腰站的负责人首先了解我们的企业能不能安置当地劳动力,这让我觉得该地的负责人是可以信赖的。”另一方面,该镇抓住了温州老板经商爱“扎堆”的习性,营造了适宜温州人生活创业的气候。镇元亨食品厂总经理黄兆权已在腰站镇干了3年,从开始创业到名扬四方,腰站镇政府给他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务。镇民经办主任崔建勇早已成了该企业的“大秘书”,从公司的招工、贷款、用地、用电到各类营业执照的办理,没让老黄跑一步腿。
“‘元亨’是我镇招商的无形招牌,有7位温州投资商都是黄兆权给介绍来的。”崔建勇高兴地说。
□金吉鑫 邓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