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在云南省马龙县,成都军区驻滇某部德州籍战士王伟荣在追捕盗伐国家珍稀林木的犯罪分子时,不幸壮烈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大无畏气概,展示了齐鲁儿女、德州青年忠厚正直、勇敢坚韧的传统美德和精神风貌,诠释了自己重如泰山的义胆忠魂——
用生命守望那片绿
——追记成都军区驻滇某部德州籍烈士王伟荣


  图为王伟荣生前在值守的哨所旁。
  □本报记者 李婧 本报通讯员 李玉胜
  他是一名有志青年,以顽强的拼搏精神打赢了短暂军旅生涯的每一场硬仗;他是一名优秀士兵,以坚韧的刻苦精神练就了从军以来的每一项技能;他是一名英雄好汉,以无畏的战斗精神守卫了祖国西南边陲的一片片林木。
  他就是王伟荣,1983年出生于乐陵市朱集镇王猛村。2000年12月入伍,2003年6月入党,牺牲前为成都军区驻滇某部后勤处驾驶员,二级士官。
  寻着烈士的足迹,解读他人生的若干个精彩片段,我们坚信,英雄的壮举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崇高品质的必然表现,正如他的名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英雄没有离去,而是化作了一棵青松,永远守望着他所挚爱的那片绿。
乌蒙山脉,那一刻定格为永恒……
  云南省马龙县新发村森林派出所门口,有一棵移栽不久的红豆杉,细小的树干挺拔有力,嫩绿的树叶苍翠欲滴,细雨过后,愈发显露出蓬勃生机。这棵幼树就是王伟荣用生命保护下来的5棵红豆杉中的一棵。
  时间回溯到2008年5月21日。这天上午,王伟荣所在部队组织全体官兵进行形势教育,派他驾车前往距机关驻地约20多公里的小姑姑(地名)接送驻扎在那里的营林队官兵,并随车派出通信士官周德勇和水电工覃志远维修通信线路和水电。当晚20时50分左右,王伟荣把营林队的战友安全送回后,接上战友周德勇和覃志远一起返回机关。在离开营林队驻地约两公里后,他发现一辆满载树木的130卡车逆向驶来,后面还紧跟着一辆白色面包车。
  做过6年护林员的王伟荣借着汽车灯光发现,130卡车上所载树木很像国家一级保护树木红豆杉。职业的敏感使他判断出这是一伙盗伐珍稀树木的不法分子。王伟荣向卡车挥手,示意其停车,可盗窃分子非但没有停车,反而加大马力向宜良方向逃窜。“那是一辆盗木车,追!”王伟荣说着,立即掉转车头追赶,并让覃志远打电话报告营林队。
  夜色黑暗,山路难行。稍有不慎,便会坠落悬崖。但已经不是护林员的王伟荣却丝毫没有退缩,在营林队拦截下面包车后,他继续追赶逃脱的130卡车。又追出大约15公里左右,王伟荣所驾越野吉普车渐渐近逼130卡车,在多次按喇叭示意其停车无效的情况下,王伟荣欲超车拦截。不料130卡车上的不法分子突然左打方向挤占车道,把王伟荣所驾车辆挤翻,跌入左侧40多米深的山沟内。在跌落翻滚的过程中,王伟荣3人从车中甩出……
  9时许,营林队领导接到唯一幸存者覃志远电话,组织救援人员赶到出事地点时,王伟荣满身是血,呼吸和心跳已经很微弱了。深山中,战友张强大声呼喊着王伟荣的名字,可回应他的,只有绵绵细雨。由于伤势过重,王伟荣在送往医院途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青山为证,落雨有情。王伟荣走得这么从容,这么义无反顾,他用自己25岁的青春在乌蒙山脉镌刻了永恒。
爱国护林,将青春融入绿色山脉
  巍巍乌蒙山,群峰突兀,沟壑纵横,绿林如涛,气势磅礴,宛如一道明月镶嵌在云南省马龙县境内。自从2000年入伍后,王伟荣就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大山,用自己的青春默默守候着。
  据部队政治处主任陈忠介绍,他们负责守护的这片原始森林方圆80多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山岳丛林特征,生长着600多种林木,仅红豆杉、云南柏、小叶榕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树木就有十几种,还有极具观赏价值的杉松、华杉松、冬瓜树等。一棵直径5厘米的红豆杉,价值就上万元,而一棵普通的杉松,也能卖到几百元。多年来,受利益驱使,当地一些不法分子盗伐林木的事件时常发生,甚至出现伤亡事件。
  为了守山护林,部队先后在大山深处建立了5个森林哨所、一个营林队和一个森林派出所。防护一线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可王伟荣总是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先后4次辗转值守于小龙谭哨所、小姑姑营林队和新发村森林派出所,一干就是6年。期间,他单独或与他人共同制止破坏、盗伐珍稀林木等违法行为150多起,先后3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嘉奖。
  王伟荣生前值守的小龙谭哨所地处大山腹地,距离驻地机关40多公里,平日人迹罕至,有的只是艰辛和孤独。吃水要到两公里外的山沟里去抬,其他物资全靠部队每周一次派车送进来。“因为这里条件太艰苦,无论是带班所长,还是普通战士,都是一年轮换一次,唯有王伟荣自己提出要求,在这里值守了两年。”现任所长夏元红告诉记者。
  每天早上7点,王伟荣就要外出巡山,往返一趟要走40多公里的山间小路,耗费10余个小时。渴了,喝口山泉;饿了,干粮充饥;累了,席地稍歇。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每天只能吃两顿饭。无论春夏秋冬,只要不是特别恶劣的天气,天天如此。哨所去年下半年才通上电,王伟荣值守的两年间,晚上只能靠蜡烛照明。
  环境虽然艰苦,可王伟荣在完成护林防火任务的同时,还带领着战友从两公里外的山沟里背来鹅卵石铺筑甬路,把原本破落的哨所小院收拾得整洁温馨。他制作的警示牌上写有“宁可千日死守,不可一日无防”,这句话也成了小龙谭哨所值守人员的座右铭。
  在哨所协助护林的马龙县林业局经警田家伟说,在哨所值守的两年里,王伟荣与盗伐、破坏树木的不法分子遭遇不下五六十次,每次他都勇敢地冲在最前面。“盗伐珍稀林木的不法分子有时会变得穷凶极恶,你制止他,他就操起刀斧跟你拼命。有一次,我和伟荣一起巡山时,发现4个盗伐小叶榕的不法分子,见他们不听劝阻,伟荣便上前制止,其中一人轮起手里的钢镐就冲伟荣砸来,伟荣闪身躲过,仅差几厘米就砸在他身上。但他毫不畏惧,冲上去将其制服。”
  杨建清,马龙县林业局的一位经警,在新发村森林派出所工作20年了。他称呼王伟荣为“俺兄弟”。杨建清说:“俺兄弟为人耿直实在,工作扎实认真。每次外出巡山,不管山路多么艰险难走,他都坚持跑遍转全,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这是为国护林,来不得丝毫马虎懈怠。”
  “王伟荣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苦活、累活,险事、难事,他都是冲在最前面。和他相处一年多的时间,我的体会是,和他共事,放心;带他这样的兵,省心;有他这样的兄弟,开心。”曾任新发村森林派出所所长的刘卫华对王伟荣这样评价。
  寒来暑往6载,王伟荣用自己对护林工作的赤诚和忠心,静静地守护着身后的每一株林木,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融入了绿色山脉。
  从军2920天,用真情书写无悔人生
  在2920天的军旅生涯中,王伟荣始终把部队当成自己的家,承担着所有能够胜任的工作。由于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勤学苦练,勇于争先,他迅速成为业务骨干,赢得了首长和战友们的一致喜爱。
  入伍8年,王伟荣先后3次获嘉奖,1次被评为优秀士官。
  当地认识王伟荣的人都说,他身上有着山东人特有的豪爽和热情,是山东兵的代表。
  战士边锐是王伟荣带过的徒弟,回忆起往事,他历历在目:“师傅各方面都很照顾我。带我一起外出巡山时,他把所有的工具都背在自己身上,遇到危险的地方,他都是照应我先过去。还在闲暇时间指导我练习开车、修车,使我慢慢适应了部队生活,并变得坚强起来。”
  “因为王伟荣热诚实在,连我的妻子和7岁的女儿,都与他建立起很深的感情。我平时工作忙,很少回家,妻子便时常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到派出所与我团聚,每当这时候,王伟荣总是一有闲瑕,便帮我们带孩子,让我俩有更多单独相处的机会。”杨建清说。部队为王伟荣举行追悼会的那天,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为王伟荣献上了一束洁白的玉兰花。
  战友们回忆,王伟荣人品好,技术又好,干事细心。在班里,他是老兵,但从来不摆老兵架子,打扫卫生,洗车这些苦活、累活,他都抢着干。谁有不开心、不高兴的事,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帮着排解,我们大家亲昵地叫他乐乐、开心果。
  部队政委谢元亨告诉记者:“伟荣的父母身体都不好,家境一般,连结婚都是借岳父家的屋做的新房。别看他平时省吃俭用,将所发津贴大部分寄回家中,但一有救灾扶难的事,他都慷慨解囊。仅去年以来,他就参与各种捐助6次,共捐款1300余元。这次汶川大地震后,王伟荣第一个跑到政治处,捐了200元,并第一个递交请战书要求上前线。”
  作为一名普通战士,王伟荣没有太多的丰功伟绩,却在日常的小事上体现出优良品质。他就是这样平凡而伟大:钻进茫茫林海中,不起眼、不出众;站在巍巍乌蒙山间,像一棵青松守护绿色家园。
  如今,王伟荣永远地离开了。战友们陡然觉得身边少了一双宽厚的臂膀,眼前少了一片灿烂的阳光。这秀山与林海,留下了一个士兵永远的25岁!
  忠孝难两全,用行动诠释“大忠至孝”
  7月2日,记者来到了乐陵市朱集镇王猛村王伟荣的家。王伟荣的父母都是村里老实本分的农民,他的孪生弟弟常年在天津打工,一家人过着虽不富裕却平静的日子。
  当王伟荣牺牲的消息传来后,两位老人悲痛欲绝,他们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竟会突然离去,“从伟荣出了事以后,俺整天睡不着觉,一闭上眼睛就是他,俺怎么也不相信他就这么去了……”母亲徐清莲说起儿子王伟荣来禁不住老泪纵横。
  父亲王述宾在旁边也抹起了眼泪,“悲痛归悲痛,但也感到很自豪,孩子毕竟为咱乐陵争了光,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位典型的中国农民,在儿子牺牲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瘦了10公斤,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使他的头发几乎一夜全白。尽管如此,可他朴实的语言中仍然流露出深明大义。
  56岁的王述宾和55岁的徐清莲身体都不好,家里还种着7亩农田,生活并不轻松。王述宾说,王伟荣是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虽然当兵8年来只回过家3趟,其中还有一次是结婚。但每次回来都忙这忙那,尽量帮着老人多干些活,临走时还嘱咐我们保重身体,别太节俭。
  “今年春节是伟荣当兵来在家过的第一个年,大年三十那天是俺生日,他和他弟弟都带着妻子回家团圆了,伟荣还给俺买了一个大大的蛋糕,亲手给俺戴上生日帽,一家人可高兴了。”徐清莲喃喃地说,“可俺儿什么时候再能给俺过生日啊。”
  亲人突然离去的残酷现实让我们不忍向王伟荣的家人了解更多。王猛村党支部书记王述金向我们介绍了王伟荣从小到大刚正侠义、抱打不平、尊老爱幼的事迹。“伟荣这孩子从小就是个热心肠,12岁那年还从俺村东的河里救出过一个8岁的孩子。”王述金告诉记者,每次探亲回家,虽然假期只有一个月,但他忙完自家的活,便去给村民帮忙;学会开车后,谁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开车,他总是忙着跑前跑后,帮着接送客人。
  “爸爸妈妈,我穿上军装走进部队,今天,不能在二老面前尽孝,但明天我会成为你们的骄傲……”王述宾依然清晰记得儿子入伍临走时说的话。如今,王伟荣永远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了,他把热血洒在了红土高原,把生命献给了绿色事业,用行动诠释了“大忠至孝”的人生哲理。
英雄已逝,浩气长留人间
  青山含悲,绿涛呜咽,苍天垂泪!
  连日来,从英雄为之流血奉献的七彩云南,到生他养他的鲁北枣乡,所有知道、了解英雄壮举的人,无不为之扼腕痛惜!在曲靖殡仪馆为英雄举行的追悼会上,军地双方有近千人到场向英雄致哀。5月30日,英雄骨灰回到家乡的那一天,全村200多名父老乡亲泪别英雄。
  更值得欣慰的是,英雄的血没有白流。案发第三天,当地公安部门便把一干不法分子全部抓获归案,被盗挖的包括5棵红豆杉在内的一宗珍稀林木,也悉数追回,妥善安置。
  英雄已逝,精神不朽。王伟荣的壮举已经化作他的战友们前进的动力。他的战友、老乡张强说:“王伟荣是我们山东人的骄傲,虽然他走了,但我们会继承他的遗志,把他的事业一直延续下去,为看好这片国防林,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王伟荣生前所在的驾驶班班长李卫国说:“王伟荣是我们驾驶班的骄傲,他虽然离去了,但是他给我们驾驶班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将以王伟荣同志为榜样,干好本职工作,贡献最大的力量。”
  近日,成都军区已批准王伟荣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三等功。成都军区驻滇某部和乐陵市委、市政府,已相继作出了向英雄学习的决定。
  王伟荣,一个英雄!他永远活在辽阔的红土高原上,用生命守望那片苍翠的绿!

  青年楷模德州骄傲
  本报评论员
  王伟荣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憨厚、朴实、正直、无畏,是我们德州的好男儿,青年人的好榜样。
  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业,他犹如一株青松、一棵劲草,在点点滴滴中打动人们的心扉,在琐碎小事中体现优良的品质,在平凡中见证伟大。他的英雄事迹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一个人。
  学习王伟荣就是要学习他正直的品质、无畏的性格。“人无德则不立”,一个人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英雄壮举,绝非偶然。熟悉王伟荣的亲人、战友、领导,莫不对他赞赏有加,说他是有情有义有志气的好青年,说他是“山东兵”的优秀代表,在他身上有股浩然正气、进取锐气,平时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苦、险、累活抢着干;危难时,他义薄云天、侠肝义胆,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畏凶恶,终成永恒。这种精神、锐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反思,要像王伟荣那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勇敢的人、纯粹的人。
  学习王伟荣就是要学习他对事业的忠诚、对岗位的执着。王伟荣从军8载,有6年时间工作在条件艰苦的一线森林哨所。大山腹地、密林深处,平时人迹罕至,生存条件恶劣,巡防任务异常繁重,但王伟荣从不抱怨,几次主动要求去一线哨所工作。正是因为王伟荣胸中有一团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热火,有一颗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心,所以能够以苦为甜、以山为伴、以林为家。我们每个人都要从王伟荣身上汲取力量,净化心灵,去掉浮躁,真正做到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王伟荣就是要学习他重信守诺、务实苦干的精神。王伟荣是地道的农家子弟,儒家文化熏陶、枣乡的水土,孕育了他热情豪爽、务实苦干、重信守诺的性格,走到哪里他就把激情带到哪里,走到哪里他就把好口碑带到哪里。大家喜欢他、爱戴他,称他为“好青年”、“好孩子”、“好兄弟”。他是我们德州青年的好榜样,是我们德州人的骄傲,集中展现了新时期德州人的精神风貌。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我们要踏着英雄的足迹,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优异的成绩,去开创德州更加美好的明天。
  王伟荣,好样的!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生命守望那片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