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为什么“粉丝”会特别疯狂?


  为什么明星多有大量“粉丝”?为什么“粉丝”会特别疯狂?6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粉丝:一个鼓励自虐的商业名词》部分揭示了其原委。按文中之意,所谓“粉丝”,实际是商业娱乐机构别有用心炮制、而由媒体煽风点火普及开来的一个词,进而成为一种“粉丝文化”,由“粉丝文化”而造就了这样一种堪称特殊的社会现象。
  确实,造“星”先造“粉丝”,用“粉丝”的疯狂衬托“星”光之灿烂,在时下的娱乐商业中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套路。但依笔者之见,对于越来越趋于非理性的“粉丝”现象,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全是中了娱乐商业的圈套。在这种现象背后,除了商业阴谋之外,还有着更多值得深入挖掘的内容。
  疯狂的“粉丝”以年轻人乃至在校生为多。由此,这一现象或首先与教育的无趣有关。时下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竞争时代,无论家庭还是学校教育,都已被功利性色彩覆盖,这使得绝大多数青少年长期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面临成才、成功乃至成名的巨大心理压力。压力之下,加上青春期必然的心理躁动,使得做“无脑”的追星族成为最佳解脱方式。因为在疯狂追逐偶像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忘却烦恼,释放压力。
  这种现象也与家庭结构的变迁有关。时下中国的年轻一代多为独生子女,这使得他们多数获得的是溺爱。面对偶像“粉丝”们之所以肯不顾尊严地“自虐式的尖叫、苦肉计式的献花、死乞白赖式的围堵合影”,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从小获得了过多、却又未必切中肯綮的关怀的结果。从另一方面说,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也使他们缺乏兄弟姐妹的亲情,甚至来自同龄人的真正友情也不充裕。而加入“粉丝”队伍后,便可以有大量伙伴,便可以毫不设防,所缺乏的感情从而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
  是故,对于当前过热的“粉丝”现象,从商业伦理的角度作出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不能因此忽略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惟其如此,对非理性的“粉丝”现象,才有可能拿出理性的态度和妥善的应对之策。
  □郭之纯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什么“粉丝”会特别疯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时尚·消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