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探索新模式谋求新跨越
——德州市发展生态经济研讨会圆满成功综述
  6月14日,市委、市政府在贵都大酒店召开发展生态经济研讨会。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刘焕立主持,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省委政研室、省政协环资委、省社科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等单位的7位专家和领导应邀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作了重要讲话,市政协主席田玉茂,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兰忠良,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史好泉、李艳华、张甲太、袁秀和、陈永华、杨军、李保海、韩建亭,市直有关部门和中央、省驻德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共62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和领导围绕德州市发展生态经济和市委政研室提交讨论的 《德州市发展生态经济对策研究报告》,对发展生态经济的理念、思路、模式、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德州实际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研讨,与会人员在许多方面形成共识。本次研讨会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圆满成功。
  与会专家和领导一致认为,德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生态经济,是战略之举、创新之举,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是德州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抉择,反映了德州谋求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重大战略的提出,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符合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符合德州现实发展阶段,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深谋远虑的宽广视野和发展魄力,不仅为德州今后的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而且对国内同类地区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与会专家和领导对 《德州市发展生态经济对策研究报告》给予高度评价,认为 《报告》立足德州的现实发展基础和条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较好地把握了科学性和实践性两条原则,观点鲜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体系完整,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全面性和前瞻性,是一份有高度、有深度的研究报告,对德州市推进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同时,研讨会对 《报告》的有关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
  与会专家和领导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德州市发展生态经济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要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一致认为,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实际工作很难落实。当前,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生态经济心存疑虑是可以理解的,德州还处于工业化后发展阶段,各级都想迅速把经济搞上去,让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已经不能用传统思维来谋划,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新发展方式,再也不能简单地靠拼资源、拼消耗、拼投入换取经济的增长,应以较小的代价赢得更有效的发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能光靠讲道理,要具体地算算账,认真给广大干部群众算环境容量账、国家政策账、老百姓的民心账、污染治理的成本账和实践中的效益账,通过实实在在的利益对比,使大家认同发展生态经济,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形成协调推进的强大合力。
  二要着手制订发展生态经济的全面规划。规划的作用是巨大的,一个富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能使我们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推动生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报告》对发展生态经济构建了一个很好的框架,落实这一构想,必须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在制订总体规划的同时,要制订分领域、分部门、分产业的具体规划,规划体系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根据形势变化进行科学修编,推动生态经济有序有效有力发展。
  三要大力培植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生态经济是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机遇。德州的新兴产业既是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有力支撑。要努力加快生态资源的产业化步伐,集中力量培植科技含量较高、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新能源、生物技术、新型材料、机械装备、体育器材等新兴特色产业集群,尽快形成 “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格局。要千方百计用足用好中国太阳城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两大 “国”字号品牌,使之成为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载体。要以2010年承办世界太阳城大会为契机,修订完善中国太阳城建设规划,深度开发光电技术,将德州打造成太阳能利用的先导区。可以考虑将河东新区 (包括市经济开发区)建成以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为特色的生态新城区,在发展太阳能产业的同时,创造新的旅游资源。要以禹城功能糖产业为龙头,不断延伸生物制造产业链条。最近,省政府正式颁布实施 《山东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德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这为德州壮大生物产业、发展特色生态经济提供了难得机遇。要顺势而为,努力做大做强生物循环经济,力争把禹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四要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生态经济,要靠党委、政府的推动,这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高度重视体制机制的作用,让市场规律发挥基础性作用。要积极探索打破生态保护领域中的部门分割体制,按照统一规划和产业导向,对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资源利用、国土整治、水土保持等职能进行整合,对生态建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矿产资源补偿等预算外建设资金和规费收入,可进行统一调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探索在水资源管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实行资产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提高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在金融创新领域,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探索建立乡村银行。在污水处理上,正确对待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问题,可以探索应用高科技走分散治理的路子,不一定非要集中建设管网配套的大型污水处理厂,一个园区、一个社区、一个企业也可建立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只要能达标排放,就可以鼓励发展。另外,在太阳能开发利用、沼气建设、秸秆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等领域都应当进行相关机制、政策的探索和研究。
  五要更加高效地发挥好德州的区位交通优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德州发展生态经济极其重要的优势,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是周边地区不可比拟的。发展生态经济,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在与周边地区协同中谋划发展战略,主动接受京津环渤海地区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辐射,深入做好“南融北接”这篇大文章,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德州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路子。要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突出发展生态化、规模化畜牧业,加快建设京津济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要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对接京津冀经济圈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业,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对发展生态经济的贡献率。□赵方敏 王磊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探索新模式谋求新跨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