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趋势







  图1:国务院将天津市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图2:北京,在“十一五”规划中调整了城市定位,提出了“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规划目标。
  图3:河北省曹妃甸将建成以 “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区”
  图4:山东省未来将建成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
  图5:国务院批复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图6:辽宁省将抓住机遇,重塑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辉煌。
  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和中国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调整,环渤海区域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研发能力等特质,将成为21世纪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增长中心之一
  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和中国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调整,环渤海区域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研发能力等特质,将成为21世纪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增长中心之一。
  达到上述目标,环渤海区域要加快推进环渤海经济圈的协调发展,用一体化的思维重构区域内的各种资源配置,优化环渤海城市群的功能与结构,降低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运行成本,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环渤海区域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在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之际,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区域概念——“环渤海经济圈”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迄今为止面积最大,占全国经济总量近30%的经济区域里,包含着诸多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 “题材”。
  ——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在“十一五”规划中调整了城市定位,提出了“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规划目标,并将迎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 《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高度重视和期望。2008年3月《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获得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复。批复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在金融、土地、行政改革等方面的改革试点,安排在滨海新区进行先行先试。随后,国家各部委陆续表明了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态度,并不断下发框架性先行先试支持政策。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天津乃至环渤海区域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引擎。
  ——随着首钢搬迁,拉开了河北省曹妃甸开发建设的序幕。2006年曹妃甸钢铁基地的建设被列入国家 “十一五”规划。在 “十一五”期间,曹妃甸将建成以 “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区”;
  ——山东省未来要建成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提出,要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环渤海地区开发的双重机遇,重塑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辉煌。
  那么,环渤海区域如何实现协调发展?笔者认为,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博弈,最终达成共识和一致性行动,是该区域最终实现协调合作发展的基本路径。
  二、地方政府协调博弈的关键词
  在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词必须贯穿始终,即:地方政府、协调合作、区域发展。
  1.谁是推进区域协调的主体
  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下,参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体既有市场,也有地方政府。市场主体一般为厂商个体,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竞争发展产业和扩大交易。而地方政府主体则可看作是地区整体利益的代表,其功能一般在于参与区域内重要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竞争机制对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本地的要素资源,激活本地的要素资源活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竞争收益呈现日益递减的趋势。
  2.区域协调日见端倪
  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放弃单纯的竞争战略,通过一种竞合战略谋求共同发展。在竞合战略之下,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既有竞争,又有协调合作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见端倪。
  区域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形成,也可以通过区域政策人为地构建。经验表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区域协调成本很高,因此,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积极推进地区间共同利益的形成,是加快区域协调合作的有效途径。我国东南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域的相继崛起,为其他区域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三、解决协调问题的治理方案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要依赖参与博弈的地方政府之间通过互动达成共识与互信,也依赖于地方政府行为更加规范化。对此,笔者对地方政府之间协调合作的实现提出了治理方案。
  1.信息沟通
  博弈中的沟通对于协调成功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在我国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沟通和信息流畅对于克服协调问题的效率。目前风行的 “市长峰会”、 “一体化论坛”等活动,这些都为各地政府的沟通提供了方方面面的信息。
  诚然,单纯依靠信息沟通并不能根本解决协调中的问题,但是将其作为解决协调失败整体治理方略中的前期环节,还是很有必要。2004年京津冀三省市在廊坊召集经济交流与合作会议。其间,三省市政府达成了协调发展的共识,简称“廊坊共识”。它可以成为一个标志,或是一个宣言,甚至是一面镜子,起到监督和促进地方政府行动的作用。
  2.利益共同体
  环渤海区域某些成功的合作案例给予我们的启示,还不仅是地方政府之间必要的沟通和妥协,真正使各地方消除隔阂,实现互信的还需要有利益共同体的建立。最近在国内形成的构建城市群或区域一体化的热潮中,湖南省的 “长株潭城市群”获准进入新实验区的行列。此次为了争取 “试验区”的政策机会,长株潭三个地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联合起来,形成了通力合作的格局。在环渤海未来的发展中,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很大。    □季任钧 谢思全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趋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津济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