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百姓爱心贵比金
——平原抗震救灾募捐中的三件小事

  一场大灾难,牵动万民心。平原各界群众纷纷慷慨解囊,以各种方式支援灾区。采访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募捐中发生在百姓身上的几个小故事。


老军人替儿捐款


  5月18日下午,一位身穿老式军装的老人匆匆赶到前曹镇政府办公室。“四川发生了地震,俺上了年纪,也出不了什么力,捐点钱表表心意吧,俺上午捐了200块钱。”经询问,老人叫张若喜,是大张村村民,共产党员,1978年曾在杭州嘉兴当兵。
  “已经捐了,有这份心就行了。”面对工作人员善意的目光,老人感慨地说:“俺是替儿子捐的,我们家与部队有缘,俺爹当过兵,俺儿子也当兵,正在四川救人。”原来,老人儿子正在成都军区某工程兵部队服役,汶川地震发生后,接上级命令,第一批进入灾区抗震救灾。
  “你儿子参加了抗震救灾,你也捐了款,已经做了贡献,这次你就不用再捐了吧!”听工作人员这么一说,老人竟急了:“那可不行,晌午儿子还特意打来电话,说他们太忙了,也没有带钱,让俺在家替他捐点钱。现在国家有了难处,俺得对得起三代军属的名声!”


“磨刀人”一掷“千金”


  5月13日中午,一位60多岁的老人来到县慈善总会,将1000元钱交到工作人员手里说:“看到四川发生了大地震,我和老伴就带着家里仅有的500块钱进城捐款,到了县城又觉得少了点,又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凑了500块,钱不多,一点心意。”
  老人叫刘开栋,是县经济开发区大八里村的村民,常年走街串巷靠磨菜刀为生,每天收入不过一二十元,平时他省吃俭用,遇到谁家有困难他总是毫不吝啬地伸手援助。虽然年纪大了,但他闲不住,靠这点手艺多为人民服务,并在车架前挂起了“残疾人、孤寡老人减半”的牌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


“破烂王”出手“阔绰”


5月18日,平原县慈善总会在县艺术中心广场举办了一场“心系灾区”募捐活动。活动现场,一位衣着朴素,蹬着三轮车的农民匆匆来到捐款箱前,从兜里掏出一沓百元大钞迅速放进捐款箱后转身就走,工作人员想登记一下他的名字,被婉言拒绝。有现场群众认出这位出手“阔绰”的人,他叫张卫国,龙门办事处西街村人,平时以收废品为生。
  几经辗转,笔者在西街村找到这位“破烂王”,这位憨厚的农家汉子说什么也不接受采访,只是一个劲儿地说:“面对灾难,每个有爱心的人都会这么做。”经采访村里群众得知,张卫东家境并不富裕,因地少人多,平时靠走街串巷收购废品谋生,收入很不稳定。面对四川灾难,他毫不犹豫地捐上2000元。
  □本报通讯员 相子瑞 贾兰群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百姓爱心贵比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抗震救灾特别报道】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