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德城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 “大求访”机制,信访部门排查出重点信访积案后,由领导干部包案,上门求访,促进了信访积案的解决,拉近了干部与上访群众的距离。
“家访”转变干部作风
今年3月,该区信访局排查出15起信访积案。该区区级领导干部包案家访后,与信访人面对面沟通交流,对其反映的合理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在做好深入细致思想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解决上访群众的实际困难。
据了解,该区区级领导和各镇街、部门主要领导包案家访每人每年不少于3件。该区每半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对因工作不力导致矛盾激化的信访案件,实行一票否决。该区信访局干部郑云飞说,实行 “大求访”制度后,再也没出现过矛盾激化的情况,领导干部到上访人家中促膝谈心,贴近了群众,带动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
“求访”感动上访群众
该区岔河社区居民李俊丽,原先在一家集体企业上班,因其档案丢失,一直无法办理退休手续。为此,她多次上访。该区总工会主席董金生包案后,帮她解决了城镇低保问题。李俊丽非常感动,表示不再上访。
多年来,该区妥善处理了大量信访积案,但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及利益格局调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并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如今,该区大量积压多年得不到解决的上访案件,正通过领导干部的 “大求访”逐步得到合理解决,这种信访方式得到了上访群众的充分认可。
促进共性问题解决
该区领导干部包案家访,既促进了信访积案的解决,也走活了信访工作 “一盘棋”,推动了共性问题的解决。
该区北园社区居民彭桂宁,多次上访反映其父医疗费的报销问题。据了解,他的父亲是一位离休干部,2007年7月去世。该区于2006年曾对离休干部的医疗费进行集中报销,因种种原因,彭桂宁父亲一直没有申报。该区区委书记刘兆祝包案后,彭桂宁父亲的医疗费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彭桂宁的问题解决后,该区围绕老干部医疗费问题在全区进行深入调研,制订了相关管理办法,使此类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该区信访局统计,近年来,重点信访案件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退休、宅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10多类问题,颇具代表性,通过一些个案的解决,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经验。
该区信访局副局长孟庆荣介绍说,每次领导干部家访,信访局都跟踪建立相关档案,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参考。
去年以来,该区开展了五批包案家访活动,重点信访案件处结率达90%以上,越级到市以上上访量同比下降40%,信访形势明显好转。
□本报记者 李婧 本报通讯员 孙彦田 方志勇 王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