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汽笛鸣响的那一刻
——写在汶川大地震后的全国哀悼日

5月19日14时28分,在位于四川地震灾区的绵竹市汉旺镇,参加抗震救灾的空降兵某部战士向汶川地震遇难者默哀。


  国旗低垂,汽笛呜咽。公元2008年5月19日,中国用最庄严的仪式,为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远行的生命送行。
  14时28分,凄婉的警报声、汽笛声、喇叭声准时在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鸣响,声震长空。
  从北国草原,到南方边陲,从一座座城市,到一个个乡村,从一个个车间,到震区的废墟……
  唐山市抗震纪念碑广场上数千名干部群众低头默哀。74岁的杨纯霞捧着一束白菊花,从中午12时起就等在唐山广场外。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后,她一直在市截瘫疗养院工作,照顾这里因地震而残疾的人们,直到退休。她说,唐山地震和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援助,唐山人民切身体会到了灾难造成的痛苦和举国同舟共济的亲情。汶川地震后,她很难过,但她相信,汶川灾区也必定同唐山一样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在汶川、茂县……废墟上,年轻的士兵和救援队员,这些刚强如铁的7尺男儿,无法遏制地任由泪水无声流下……
  痛失亲人,情何以堪。
  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辉映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轮船、火车和非运营状态中的公交车辆同时鸣笛,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等官员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默哀,悼念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香港市民何先生说: “四川大地震造成众多同胞遇难,香港人和全国同胞一样,感到非常难过。”
  当时针指向那个令人心痛的时刻,防空警报鸣响声,汽车、火车鸣笛声响彻拉萨古城,早已赶到布达拉宫广场的数千名拉萨各族群众举行集体默哀仪式,为骨肉相连的地震死难者志哀。
  ……
  那无可挽回渐渐远行的生命,今天,13亿同胞为你们送行!
  我们知道,我们应该不哭,因为在我们送行的生命中,竟有如此众多撼人心魄的英雄——在让人恐惧的黑暗中,他们竟能将生命阐释得如此辉煌:
  谭千秋、张米亚、杜正香……当人性的光辉在泥尘中耸然而现的刹那,那句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在瞬间传遍了四面八方……
  我们知道,我们应该不哭,因为,远行的生命可以作证,在这场劫难中,党和政府,人民军队,全体同胞在付出着怎样的努力——党和国家领导人急赴灾区一线,救援大军用血肉之躯打通道路,各种救援物资不断汇集,无数的同胞急切的关注……
  是的,生命至上!所以,在一座座死寂的城市中,有了10万大军不离不弃的嘶哑呼喊、倾听、搜寻……
  因为相信生命的奇迹,世界见证了这场必将永载史册的救援,听到了近乎悲壮的“指令”:“现在虽然已经过了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但仍然要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作为重中之重。”“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请乡亲们放心,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营救。”……
  “举全国之力,以救人为核心,克服重重困难,把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到底。”“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决不轻言放弃。”……
  72小时、100小时、140小时……在汽笛拉响的时刻,年轻的士兵们仍在源源地集结……
  因为对生命的尊重,20多名解放军官兵涉过齐腰深的河水,翻越3座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来到青川县太平村搜救、转移重伤员。余震中,头上的危房摇摇欲坠。千钧一发之际,排长潘明旺一把推开搀扶着的老人,自己却被落下的木梁重重砸中,埋入瓦砾……
  因为对生命的尊重,年轻的民警、妈妈蒋敏,在失去娇女的悲痛中无私地救助他人……
  用使命诠释大爱,于是便有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奇迹还在延伸……
  当天安门前密集的人群在默哀之后,从胸腔中迸发出惊天动地 “中国,加油!”时,世界的心被震撼了。
  印度尼西亚 《国际日报》17日发表评论说,四川发生的大灾难催动了人类的大爱、大智和大勇,展现了文明史上伟大的抢救生命、珍惜生命和保护生命的壮举,体现了人性的光辉。
  俄新社播发评论说:一个总理在两个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元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拥堵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珍视生命,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
  “什么最重要?生命最重要,活着最重要,亲情最重要,感恩最重要!”从掩埋的废墟中被救起的汶川县映秀镇打工的祝冬秀说, “在这场地震中,我是第一次这么深地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面对灾难和困苦,坚毅、刚强是中国永远的表情!
  生命至上。党和政府已经对被救伤病人员的救治作出了详尽部署,空运、陆运伤员,争分夺秒抢救受伤群众的行动已经展开…… (据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当汽笛鸣响的那一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抗震救灾特别报道】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