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华正在维修电路板。
尽管身体遭受磨难,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
20年来,借助于放大镜看书学习,拖着残疾的双腿四处奔波,先后研发了多项新产品、新技术,其中3项获得了国家专利。他就是齐河县祝阿镇小肖村的肖金华。
回击命运的挑战
柳絮飘舞的季节,笔者来到黄河岸畔的小肖村。
走进肖金华的小院,惹眼的是正房前摆放整齐的一溜花草,绿肥红艳,让人流连。娓娓交谈之中,笔者感受到,双腿残疾的肖金华身上没有丝毫的消沉与悲观,通身焕发着乐观和自信的光彩。
肖金华自幼就聪颖好学,成绩一直优秀。可就在12岁这一年,他突遭横祸,腰部意外受伤,致使下肢肌肉严重萎缩,无法正常行走。命运对肖金华似乎总是不公。1988年1月,正在县重点中学读高二的他,突然患了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症,双眼视力急速下降,几近失明。
面对残酷的现实,肖金华犹如巨石碾压下的小草,不屈地延伸茎叶,绽放出生命的绿色。为防止下肢肌肉进一步萎缩,他坚持不用拐杖,更拒绝使用轮椅,还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骑自行车。视力不好,就用放大镜读书,坚持完成了高中学业。为磨练意志,他来到泰山,歪斜着身子,拖挪着双脚,一点一点地攀上了泰山极顶,用坚强回击命运的挑战。
初尝成功的喜悦
为了生活,高中毕业后,肖金华自费进入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子培训班学习,结业后在家乡干起了家电维修。一次家中被盗,让他萌生了研制家用防盗报警器的想法。一周以后,一种经济、实用、可靠的 “断路触发式家用报警器”成功问世了。
2000年春末,周围村庄接连发生农用车及耕牛被盗案件。肖金华从济南买来电子元件,自己动手,批量组装家用防盗报警器。石屯村一村民试用后,当晚就警铃大作,吓得偷牛贼四散奔逃。大家听说后,纷纷前来求购。
第一次创造,第一次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肖金华喜极而泣。
三年三获国家专利
2005年9月中旬,肖金华的父亲生病在家输液。负责陪护的肖金华注视着输液器的滴管,暗自思忖:能否研制一种完全取代人工的自动输液监护设备呢?有了这个想法后,他便悄然开始了研制工作。
搞发明,肖金华备尝艰辛:拖着残疾的双腿,挤乘长途汽车,攀爬省电子器材有限公司的高楼,购买元件,搜集资料。家中没有电脑,三天两头坐公交车到县城广告公司,请人帮忙搞设计。遇到难题,苦思冥想,夜不能寐……就是这样,他硬拼了半年,创造了一种新产品——智能输液监护仪,并迅速申请了国家专利。有关专家认为,该仪器能准确监控输液速度,在药瓶滴空、漏气和输液系统发生阻滞时,可立即自动关闭滴管和报警,从而彻底改变病人输液必须有人陪护的现状,并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瓶中残余药液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开发前景广阔。
2007年4月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向肖金华颁发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正式授予专利权。省残联、省科技厅邀请他参加全省残疾人科技创新成果展,美国高盛风险投资集团等10余家企业纷纷来函商谈技术转让等事宜。
在研制智能输液监护仪的同时,肖金华还针对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研制成功了 “低功耗电动休闲多用椅”和 “红外传感式满仓报警器”,并相继获得国家专利。
肖金华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感动了周围的每一个人。齐河县大全广告公司无偿帮他制作图纸、发送电子邮件,县残联也积极为他协调各种关系,送他图书资料……
谈起这些,肖金华掩饰不住内心的感激之情。他说:“我盼望把专利权转让出去,从转让费中拿出钱来,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弱势群体,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郑军 王新 王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