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老人捏每一个面人都精益求精,对照模板反复仔细地观看,不断修改,直到"像"了为止。
图2:这间小屋既是他的居室又是工作间。
图3:老人把一套福娃面人赠送给幼儿园,并给孩子们讲解奥运知识。
“自从2002年搬到县城,每逢周六、周日和节庆假日,我都要到广场、街上,给人们捏面人。”今年63岁的付作海老人,捏面人已有35个年头了。捏面人是他的谋生手段,更是他的艺术追求。
付作海是齐河县胡官屯镇后楼村人。小时候他就喜欢书法和绘画,对捏泥人更是情有独钟。1973年,他到济南拜师学习面塑,使他的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齐河一家有文化特色的酒店,请他为每个包间塑一位红楼梦 “十二裙钗”人物,并请他到酒店大厅里捏面人。有个去吃饭的美国人见到了,硬是在那里盯看了半个多小时,主人多次来催就是不肯离去。看到老外对中国传统的面塑艺术如此喜爱,老付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该酒店的员工要到阳谷县去参加一次厨艺比赛,他结合阳谷的地方文化特色,塑了武大郎、潘金莲两个文化人物面人,作品风格古朴,栩栩如生,获得了好评。
在付作海老人不足30平方米的 “创作室”里,仅有两张床和一张桌子,一张床用来休息,另一张床摆放作品,桌子上则摆满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的面团和厚厚的资料。捏累了就躺一会儿,睡不着时就琢磨人物形象。他创作的作品题材繁多,琳琅满目,有“西游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等传统人物,也有赵本山、潘长江、马三立等名人,还有 “红猫蓝兔”、 “机器猫”、 “奥特曼””等卡通人物。一个个人物表情各异、刻画细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说,最难的就是捏这些 “名人”了,有的捏坏了10多个,要花将近一个星期的功夫。
2005年,他的二女儿患上了运动神经元受损这种顽症,为了照顾女儿的病,他只能在周六周日从老家来到这间小屋里,从事他的创作。为了给女儿治病凑钱,他晚上捏面人,白天骑着三轮车去卖。年近古稀的付作海老人就是这样来回奔波着。然而老人始终没有忘记要把面塑技艺传承下去,他把技艺无偿传授给那些热爱面塑艺术,且又有困难的人,让这种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宋维中 本报通讯员 任凯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