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腔痴情化金嗓
  ——记省“青歌赛”一等奖获得者王连强


  4月6日,“汶上宝相寺旅游杯·2008山东青少年歌手大赛”暨 “唱家乡”歌曲评选活动落下帷幕,来自齐河县的歌手王连强以一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获得了“唱家乡”组一等奖。
  从一个农家娃一步步登上省 “青歌赛”领奖台,王连强30年的音乐之旅不平凡。

  “地下歌手”的追求

  王连强出生在齐河县胡官屯镇贾王村,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才
  五六岁,听大人们哼唱《洪湖水,浪打浪》等歌曲,就跟着模仿,心灵中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初一下半年,王连强投靠伯父,进了新汶一中。面对陌生的城市环境,他感到了孤独和自卑,发奋读书,想借此来证明自己。但对音乐的爱好始终没有中断。听到喇叭上播放歌曲《胶东啊,胶东》,他常热泪盈眶。
  转眼到了高三,王连强作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决定:学音乐,考音乐专业。他偷偷拜新汶矿务局二中蒋广轩为师,跟蒋老师学练声,每节课8元钱,每周两次。当时生活费是每周2元钱的菜金,饭票不能当钱,幸亏蒋老师答应先欠着学费,他才得以学艺。
  “那是偷偷摸摸的三个月,真难啊。到高考时,我去考德州师专音乐系,伯父知道了,一怒之下把我撵回了老家。”王连强说。因为在蒋老师那里只学了声乐,而没学到器乐和乐理,所以最后他无缘大学。

  “小白杨”的风光

  经过复读,1994年,爱好音乐的王连强阴差阳错地成了德州师专体育系的一名学生。
  每到周末,他就去跟艺术系宋金征老师学习音乐,平时在课程不紧的时候,他就溜进音乐系的练声房练声,并把所有的零花钱都买了磁带和音乐书籍。
  1995年,校团委组织全校元旦文艺联欢晚会,王连强通过了层层选拔,最后登上了舞台。在2000多名师生面前,他倾情演唱了一首《小白杨》,台下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从此王连强成了全校的名人,同学们经常从背后指点:“他就是体育系的那个‘小白杨’。”
  “小白杨”,让王连强收获了自信。1996年,德州市举办卡拉OK大奖赛,王连强报名参加并获得了三等奖。

  “大路歌手”的执着

  王连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本乡中学任教,后来又调到祝阿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他经常到上下班的路上去练嗓子,当地老百姓赐给他一个“大路歌手”的称号。
  为了再迈进一步,2000年,他向山东师范大学的音乐老师学习。当时价格是每节课150元钱,两周上一次,而他当时的工资才400元。家庭需要花销,孩子需要照顾。有一次眼看着到了去上课的时间,妻子默默地塞给他200元钱,告诉他:“这是给孩子买奶的钱,你拿去交学费吧。”
  “没有妻子的支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就算为了她我也要走下去,走更好。”王连强的眼圈有些发红了。从那以后,他每天晚上在家里弹一架旧风琴,跑到进修学校后的空地上练歌。有时赶上下雨,为了不影响邻居,他打着伞到雨中练习。
  王连强2003年、2007年先后两次参加山东省“青歌赛”,并分获三等奖、二等奖,并于2001年参加齐鲁歌手大赛,获得二等奖。
  □侯刚 石勇 友志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腔痴情化金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文体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