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城何以打造京剧“国字号”?
作者:孙彦田本报





  今年,德城区提出了创建“中国京剧城”的目标,有人质疑:德城区有什么资格、资源、条件,打造国字号的京剧城?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访了德城区的领导、专家、市民、京剧爱好者,以图弄个究竟——

  运河滋养京剧奇葩,作为繁华河码头,德城曾是名角荟萃地、票友大舞台

  德城区作为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的交汇地,历史文化悠久,而德城人钟爱京剧也已近百年。明永乐以后,京杭大运河成为全国南北物资和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德城正处在这条大动脉的重要位置上,经济文化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业都会”,自然也成为“跑码头”谋生路的民间艺人的福地,作为进京的必经水路要冲,商贾官员常邀请过路的京剧艺人唱堂会。久而久之,德城的戏迷由喜欢听变为喜欢唱,形成了票友阶层。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张春山、李和增、赵晓兰、尚长荣等一批京剧名家,都曾在这里生活演出过。原德州一中校长傅国杰还清楚记得上世纪50年代在位于原工人文化宫的新中国戏院看戏时的情景:每逢演出,观众爆满,跑堂的伙计嘴里吆喝着,倒着茶水,搭着白手巾,原汁原味的京剧艺术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德州学院教授田瑞认为,正是由于运河文化多年的积淀,才使京剧艺术在德城区得以繁荣发展.

盛世兴文,人民需要京剧。这里已是京剧的沃土、戏迷的乐园

  目前,德城区有各类戏迷俱乐部10多家,俱乐部下设分会,会员遍布全区各机关、企业、街道、学校、农村,仅登记在册的京剧票友就有6000多人。
  街头、公园、社区,经常随处可以看到聚在一起拉胡琴唱戏的戏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来德城演出时说:“从未见过像德城人这样爱京剧又懂京剧的观众。”全区有半数以上的社区都建立了京剧活动室,每逢节假日,票友们都会聚集到这里唱上几口。
  不仅喜欢听戏、看戏,而且喜欢琢磨戏、研究戏,是德城戏迷的突出特点。该区陈公庄户剧团的票友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演身边人、唱身边事,新创曲目50多个,利用农闲时间走村串乡义务表演京剧,一年演出近百场,不仅在区内获得了认可,而且在河北故城、景县等地也有很高的知名度。2006年,该剧团参加了山东省民间文艺汇演,从全省上百个农民剧团里脱颖而出,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庄户剧团。”

本固则枝繁。打造“中国京剧城”德城人有底气有信心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催火了德城区的京剧艺术,造就了一大批京剧人才。名票田胜强先后在北京国际京剧票友电视大赛、“宝钢杯”全国职工京剧演唱比赛、“东阿阿胶杯”央视全国戏迷票友电视大赛中获得金奖,并被评为“中国京剧十大名票”。名票张新华在2001年和2003年的中央电视台全国戏迷票友电视大赛中获银奖,2006年又在山东省戏曲票友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去年,小选手李俊、马小迪获得天津“和平杯”中国京剧邀请赛十小票友称号。另外,郝德宾、张秀菊等一大批戏迷票友也在全国、省京剧大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每年,德城区都有几十名学生升入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研究从事京剧艺术。
  近日,德州胜强少儿京剧艺术学校又与上海戏剧学院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将在德城区成立上海戏剧学院德州分校和演员培训基地,选拔培养京剧新苗。
  □本报特约记者 孙彦田 本报通讯员 杨洪磊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城何以打造京剧“国字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文体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