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播 “绿”忙。时下,武城乡村掀起植树热潮,而一组组数字也彰显出该县植树造林的新观念。
植树≠植“数”
——16个环节植树
挖坑、浇水、填土,这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种树 “三部曲”,如今却被武城人演变为16个步骤。正是这一变化,武城县今春又有11万株树苗落地生根。
今年春天,该县从县领导到县乡部门负责人都带头学起了植树技术。他们和林业技术员一起把植树技术细分为挖坑、拌肥、蘸根、回填、提苗、浇水、截干、剪口、涂漆、管护等16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具体规定技术要领,并由县电视台录制成电视片,供干部群众学习。3月11日,在老城镇植树现场的镇干部张义忠说:“今年全镇干部群众认清了一个理儿:磨刀不误砍柴功,工作扎实了,才能棵棵保活。”
据悉,该县今春共聘请县级以上林业专家7人,举办技术培训班5期,新增基地林2000余亩。
护林﹥造林
——14双 “眼睛”看树
3月9日傍晚,正在德商路执勤的县公路局路政监察人员,发现孔官屯路段两侧有偷伐者,立即拨通了林业110。不到半个小时,孔官屯村护林小分队、鲁权屯镇林业站、县林业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相继赶到现场。
该县建立了林业监察网,把林业生产的重点由重植轻管向管护并重、全民护绿转变。组织林业、公安、交通、公路等部门成立了林业综合执法办公室,设立了林业110热线,制定了护林预案和出警联动制度以及群众护林举报奖励制度,乡乡成立了林业监管办,村村选定了林业监督员。每块宜林地除了林权所有者外,所属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业、消防、教育、土管、建委、环保等14个部门或社会团体都有管护任务和监督责任。林业稽查员、公路部门的护路员、公安巡警、交通稽查队员、乡镇护林队员、村级监督员等组成了部门联动、干群联动、县乡村联动的监督管理护林网络。
造 “色”﹥造绿
——400种树织绿
“去年种植的耐碱柳成活率达到89%,今年更有信心了,俺计划再种4000棵。”杨庄乡勾庄村村民勾保增高兴地说。随着一片片克碱林成功种植,昔日的不毛地上形成了一个个 “绿色板块”。
围绕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多色彩的要求,该县聘请省、市林业专家前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选出适用于经济林、生态林、克碱林、庭院林、校园林、工厂林、观赏林的60多个不同类型的树种。在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宜林地实行工程造林,栽植以毛白杨、速生杨为主的经济林木;在大屯水库规划地址周围和城镇周围栽植以对乌柏、小叶榕为主的生态林木;在鲁权屯、滕庄等乡镇的3万余亩盐碱地上栽植以红柳、刺槐为主的克碱林木;在农村广泛发动群众在庭院前后闲置土地栽植香椿、樱桃等实用性树木;开展绿色进校园活动,鼓励中小学校栽植紫穗槐、柿树等观赏林木。
如今,武城共种植各类彩色苗木400余种60万株,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彩色林业。
□本报特约记者戴树超 本报通讯员牟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