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月13日,我市召开 “双城联创”动员会议,全面展开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工作。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不仅能够反映我市城市建设的管理水平,也是我市城市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对提升城市品位、对外形象、生产生活环境都是一个很大促进。从今天起,本报特开设 《他山之石》专栏,介绍其他城市的创建经验,以期对我市的创建工作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敬请关注。
青岛,2008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城市。2005年该市先后获得首批省级文明城市、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青岛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就是:市民托起“大文明”。
市民素质构成城市灵魂
青岛市市北区桑梓路由于房屋拆迁,400多平方米的大平台成了垃圾场,但住在这里的108户居民谁也没有怨言,而是纷纷把自己家中的盆花搬到大平台,就这样,垃圾场变成了“空中花园”。在青岛市的街头巷尾,文明就是邻里团结、生活幸福。青岛市血库于1994年开展公民无偿献血,不到5年,实现无偿献血100%,发展速度全国第一;成立4个万人流动血库、扶贫济困血库,开全国之先河。在青岛的每家企业,文明就是爱岗敬业、创造效益。青岛市港务局的门机组,每个职工都在自己的换衣柜上贴上一句话自勉,有的写道“干好工作,一生幸福;干不好工作,终生后悔”,有的写道“企业在我心中,安全在我脑中,安全生产没有下不为例”。
“金点子”集出城市文明
青岛市以重大节会活动为载体,坚持每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唱响群众文化“四季歌”,参与群众上百万人,被市民誉为没有围墙的剧场。青岛市还积极引导企业、单位认领公益文化合作项目,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经验。这些城市建设中的大事就源于一个个普通市民提出的“金点子”。为把职能部门的工作与市民的愿望结合起来,1999年,青岛市开展了 “我为创建文明城市献一计”征集“金点子”活动,动员市民围绕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等方面建言献策。广大市民上到七旬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孩子,纷纷写信提建议,不到半年时间,就收集建议4780条,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公共事业、治安管理等39个职能部门的46个方面。青岛市有关单位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和解决,半数以上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
志愿者传播城市精神
从1998年开始,青岛市每年都从上千名报名者中挑选出十几至几十名志愿者赴贵州参加扶贫接力工作。这些志愿者既有个体私营老板,也有硕士、博士,既有18岁的学生,也有年逾花甲的退休医生。而从事水产养殖的孟繁林博士更是举家参加了扶贫接力计划。支教志愿者徐明为救助一名危重病人无偿献血,在当地首开义务献血先河。志愿者们把先进的教学教法、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了贵州,更把青岛青年先进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青岛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带进了大山。 青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