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业迹,却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为企业员工办了很多实事、好事。他就是连续两届荣获市、县人民好公仆的武城县伟达纸业有限公司经理张巍。
今年40岁的张巍任武城县伟达纸业公司经理已有7年。他从一名普通职工逐步成长为一名民营企业经理、公司党支部书记,其中的艰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见到张巍,您会感到他说话和气、朴实敦厚,又思维敏捷;他宽阔的脸庞上架着一副眼镜,带有些书生气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聪明睿智、外柔内刚、处事果断的儒商。
背水一战闯出低谷
武城县伟达纸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武城县造纸厂,是始建于1975年的一家国有企业。建厂初期曾一度辉煌,为地方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却因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等多方面因素,造纸业陷入低谷,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
2000年,武城县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国有县造纸厂改制为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招标,时任副厂长的张巍一举中标,成为企业新的当家人。张巍担任该企业经理后,针对原企业管理混乱、职工思想涣散等状况,制定了一系列企业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人,以政策激励人。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努力学习外地大造纸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生产实行计件工资制,产品实行销售承包提成制;合并科室,精简非生产人员,使非生产人员由原来的12%精简到3%,很快使厂风厂貌大为改观,使企业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治理排污科学发展
2000年夏,张巍带领全体员工刚起步时,省政府向伟达纸业公司下了最后通碟:如企业在2000年底不能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将对该公司纸浆生产线进行关停。张巍处于寝食难安之中,他不顾疲劳跑省城、找专家探求治污方略,学习外地造纸业的先进治污经验,多方筹集资金,请县环保局人员进厂指导治污。他认识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创建无污染的造纸企业。当年,他们投资700多万元,对排污设施进行了大的改造:扩大污水处理场,采用省环保科学院设计的 “物化+生产”的处理工艺,日处理污水10000立方米,并顺利通过了省环保局的验收达标排放,2005年3月又通过了省级 “清洁生产”绩效审核认定,成为省首批 “清洁生产”达标单位。
2003年6月,张巍及一班人果断停止了草浆生产线,摸索出一条以废纸原料脱墨生产书刊纸的新路子,脱墨年生产能力3.5万吨,产值10500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又投资1500万元,加强节能减排的治理,使废水进一步得到净化处理、循环利用,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目标。
以人为本创和谐企业
张巍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培育企业精神和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关爱员工,安全生产,共创和谐。 他说: “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专业的人才、科学的管理,更重要的是企业老总要有好的人格魅力。”他就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企业、影响社会,吸引大中专生纷纷来厂,知名人士前来加盟,企业员工不跳槽离去。他心中装着社会的责任和对员工的关爱:给全体员工都交了养老保险,对工伤及时处理,让其满意;对困难职工伸出援助之手。
□本报通讯员韩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