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新华时评
高考打假“只有漏网的,没有打错的”说明什么?
作者:新华时评
  最近,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交通学院新生身份核查结束,分别清退了2名和8名假冒大学生。据悉,从2001年至今,仅山东经济学院就通过新生复查清退假冒大学生60余名。校方称,拿考生入学成绩与复查成绩做一比对,造价者马脚立现,而用这种方式打假多年“只有漏网的,没有打错的”,这引人深思。
  假冒考生的作假手段大抵不外两种:一是购买录取通知书冒名顶替上学。造假者拿着买来的录取通知,制作假准考证、身份证,神通广大的甚至连档案、户口等信息也作了更改。二是找人替考,这种做法只需造一张假身份证,再闯过高考报名关,替考者就能堂而皇之地走进考场,最终使造假者“考”上大学。所以,与考生有关的高中、招办、户籍身份证管理等多个部门都难脱干系,在高招整个链条中只要一个部门把关或监管严格,就不会有后来的打假百打百中。
  按理说,高考是目前我国组织最为严格、社会公信力最高的平台,在这里还能出现打假百打百中的情况,说明涉及高考的报名、考试、录取、报到等各个环节仍然存在漏洞,监管措施仍不严格,也不由得让人对这一组织严格、公信力强的选拔机制产生怀疑。相关的教育、户籍管理部门不能对此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应有强硬的措施,追根溯源,动真的、来硬的,真正严肃处理一批害群之马,以正视听,以平民愤。
  假冒大学生不仅山东有,其他省市的高校也查处过。从山东高校查处的情况看,这些假冒大学生不仅有山东生源,也有全国其他省市的生源。山东经济学院等学校在维护高考的严肃性方面做出了切实的努力,其打假勇气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令人敬佩。但假冒大学生屡打不绝,已成危害教育公平的一个毒瘤,并可能危害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
  严厉打击高考造假行为,除了倡导高校打假以外,当前更迫切的是需要将查处封堵造假者的关口前移,把住每个关口,严肃追究参与造假者的责任,直至绳之以法。同时从制度上、技术上进一步完善,杜绝人为操作的空间,还高考一片纯净公平的天地。
  □新华社记者 张晓晶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高考打假“只有漏网的,没有打错的”说明什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国际国内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