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筑造农村的“城市楼阁”
——市经济开发区统筹城乡发展迈大步
  走进市经济开发区宋官屯镇宋官屯新村,就像走进了江南,小桥楼阁,古风悠悠。“谁敢相信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矮的村庄呢?”宋官屯村村民王长禄说。现在宋官屯村30%的村民在城务工,许多村民还借助当地优越的区域位置,在附近的商贸城做起了生意。
  宋官屯村的发展只是市经济开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市委常委、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军说:“建设新农村不是 ‘空中楼阁’,没有农村物质文明的长足发展,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就无从谈起,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走的就是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子。”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抓住了龙头企业就抓住了农业产业化的“牛鼻子”。几年来,先后有光明乳业、双汇食品、巨嘴鸟面粉等10余家 “农”字号龙头企业落户市经济开发区。该区依托龙头企业把奶牛、生猪养殖和特色种植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形成了千家万户 “铺天盖地”、养殖大户和种植大户 “顶天立地”的局面,使畜牧养殖、特色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企业有了,就业机会就多了。为积极引导组织农民务工经商,市经济开发区专门成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根据用工单位需求,免费提供就业信息、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目前,该区共安排就业3.5万人,区内适龄人员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仅波司登公司就安排就业3000余人,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招工难”现象。
  农民有了钱,日子就活泛了。现在,小申新村、宋官屯新村、十二里庄新村、大申新村、艾家坊新村等村庄旧房变新楼,农民脱下农装换工装、放下锄头进工厂,过上了居家有楼、出行有车、经商有店、务工有厂的城市生活。用宋官屯镇苗庄村村民刘国文的话来说就是“现在我们的日子是平房楼房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越过越好啦!”
  □本报记者钟伟 本报通讯员韩晶 杨玉红 张学谦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筑造农村的“城市楼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