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陵县“法国西葫”,10年长“大”了
  编者按:如何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农民的收入一直是政府、农业专家们研究的重点课题,陵县多年来致力于打造蔬菜品牌,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近日,法国太子公司的亚洲地区代表卡洛琳女士来陵县考察法国西葫种植情况,卡洛琳对陵县法国西葫的规模之大、管理水平和种植效益之高赞叹不已,并决定上报公司总部,申请授予陵县为“法国西葫(中国)生产基地”。
  十年磨一剑,法国西葫长成陵县农业最耀眼的金字招牌。
  一个“拳头”铸品牌
  陵县蔬菜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但截至1998年,蔬菜种植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杂货铺’式的种植模式是症结所在,要提高蔬菜效益,必须握紧‘拳头’,突出特色,统一品种,打出品牌!”在菜田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县蔬菜局局长郭云山向县里提出了建议。
  经过缜密的市场考察、论证和品种筛选,蔬菜局的专家相中了国际著名蔬菜良种研发、繁育企业——法国太子公司培育的西葫新品种,“法国西葫种植技术简单,成本投入低,耐寒,产量高,口感翠嫩,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尚无种植,市场上形不成竞争力。”郭云山说。然而,真正推广起来,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农民疑虑:种这洋玩意儿,万一种瓜结出个豆来,找谁赔偿!一些乡镇和农村干部担心:大面积推广一个菜品,这不是搞‘大呼隆’吗?到时候卖给谁去?
  面对重重压力,科学的判断和领导的支持为法国西葫“犁”开了第一垄土。县里打出告示,对种西葫的户统一补贴膜、苫、种子等物资,而且承诺,如果销路不好,县政府保护价收购,菜农的心放宽了。1998年初秋,经过精心筛选,全县第一批1500个温室大棚种上了法国“纤手”西葫。
  “那年种西葫,日子天天笑着过!”陵城镇南李村菜农李德玉说起西葫就一脸的阳光,“50米的棚,隔一天摘个百十斤,一块多钱一斤,收菜的还抢着要,一个棚挣了一万八!”
  第一年试种大获全胜,县里抓住时机组织菜农参观西葫棚,组织西葫种植户到各村现身说法,电视台制作了专题片。那一年,“法国西葫”成了陵县农民口中的高频词。第二年,全县法国西葫大棚一下子增加到5200个,2000年以后,陵县法国西葫大棚的总数一直保持在1.2万个以上。而且,法国西葫的“藤蔓”也蔓延到了平原县坊子镇、临邑县临南镇等地区,形成了以陵县为中心的开放型西葫种植基地,年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1/8以上,陵县成为国内法国西葫种植区域最集中、种植效益最高的地区,“法国西葫陵县产”的名牌被传播到全国各地。
  “无缝”服务亮品牌
  “陵县是一方沃土,法国西葫在这儿的产量和品质比在法国还要高!”多次来陵县考察的太子公司亚洲销售部经理山姆先生曾由衷地感叹。
  这方“沃土”的成功培育,得益于该县政府和部门近乎“无缝”的服务。
  从1998年推广法国西葫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培训工程”也随之掀起。乡镇政府的大礼堂里、村委会大院里、村头的树荫下、地边上、菜棚里,处处都是课堂。县、乡60多名技术员实行了包棚责任制,技术员天天和菜农泡在一块,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有时菜农们白天忙活计,县里、乡里的技术员就晚上来讲课。县蔬菜局还开设了 “西葫热线”,24小时为菜农提供咨询和服务。从2000年开始,蔬菜局为农民编写《西葫种植管理操作规程》小册子、制作科技光盘,用庄稼人的语言,叙述法国西葫各个品种的种植、管理要点。10年里,先后无偿向菜农赠送书籍11万册、光盘1.3万张。
  郭云山曾颇为自豪地说:“这些年种法国西葫,比让农民富裕起来更有价值的,是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农民专家’、‘田间秀才’,让科技在农民心里深深扎下了根,这种效益是无法用数字估量的!”
  为保证西葫品质,该县每年从太子公司引进40个以上西葫品种,在菜农的温棚里进行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综合性能的对比试验,根据评定结果选出“冠军”品种,第二年再对其作小面积示范,成功后向广大种植户进行推广。这样,既让群众规避了风险,又使西葫品质、产量、效益明显提高。10年间,已先后择选并推广了“纤手”、“冬玉”、“法拉丽”等6个优质西葫品种,西葫的亩均效益始终保持在2万元以上。
  2002年起,该县质监局和蔬菜局牵头制定了《西葫无公害生产标准》,并在全县西葫种植集中区域设置了检测点,定期进行检测,今年2月份,农业部委托省农业厅对该县5个检测点的西葫,按照出口日本、欧盟的标准进行了检测,结果完全符合标准内的28项指标,陵县“法国西葫”的“招牌”被擦得更亮。  □任相国 冯冬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陵县“法国西葫”,10年长“大”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经济生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