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行驶在我市乡间油路上,一路平坦顺畅,来往的汽车、农用车、电动车通行无阻,远处一条条玉带或在林中逶迤前行,或纵横于平原之上。
200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公路改造工程。2006年底,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万多公里,实现了我市历史上农村公路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建设里程最长、工程质量最好的“四个新高”,被誉为“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的一面旗帜”。
公路三分靠建设,七分靠养护。我市是如何破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难题的呢?
及时出台政策
随着通车里程的增加,我市大量农村公路,尤其是村路处于群众性、自发性、非专业的养护状态,农村公路养护需求与养护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建新路,养老路,要让农民走好路”!2006年底,我市被确定为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示范点后,及时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示范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组织、机构和财政预算资金,为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作为我省地级市中第一个由政府出台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部署性文件,标志着我市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由 “行业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
制度落实到位
10月14日,记者路过平原县腰站镇“村村通”梁庄西路段,看到两名身穿杏红马夹、头戴杏红帽的公路养护员正手执铁锨清理着路肩上的杂草。
“路面平整灰不扬,路肩干净杂草光。”休息时,养护员老刘跟记者聊起养护工作来。“镇上把路段承包给公路养护员,由俺们负责路面整洁、清除路面杂物和路障等养护工作,还签订了承包协议书,有专人定期上路检查指导,每月对俺们所包路段进行检查评比,实行末位淘汰制,严格的管理不亚于企业上班!”
我市从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入手,明确了县级政府是本辖区责任主体的身份,由本辖区交通部门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农村公路的规模和结构,按照2至3公里1人的标准配备专职养护员。
市交通部门分四级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处、农村公路管理所、农村公路管理站和农村公路养护队,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先后制定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监督考核办法》,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组织管理、计划执行、养护质量、路政管理等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现在,以县为主、管养分开、权责明确、监管有力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在我市已经形成。
提供资金保障
怎样才能让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到位又不增加农民负担?
从2006年起,我市将农村公路养护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坚持“多方筹措、分级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原则,在市、县、乡分别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市、县两级财政将养护资金按同级财政收入的1%至3%列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确保2008年达到3%的要求;各乡(镇)落实相应的养护资金,拨付至同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
同时,市交通部门把征收的“三小车辆养路费扣除合理成本后,全部用于县乡公路日常养护、小修保养和大中修工程;实施工程营业税返还,全市范围内建设干线公路交纳的重点公路工程营业税、收费公路营业税、农村公路交纳的工程营业税,采用即征即返的方式,返还后用于农村公路改建和大中修工程。
市场化筹资方式也被运用到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集上来,部分路域路权经营也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养路护路的积极性,市交通局有关领导这样对记者说:“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唐晓颖 本报通讯员吕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