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共享映照“夕阳红”
  

  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12.8%,按国际通行标准,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现实,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德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严肃的课题,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全市老龄工作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努力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71.25万!这是占到总人口12.8%、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
  老龄化,一方面是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志,一方面又把未富先老的巨大压力摆在了党委、政府面前。
  我市把老龄工作置于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关系全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高度。10月9日,市委书记雷建国看望慰问92岁的老红军袁美义时指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重视和加强老龄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老年人,采取多种形式,多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8月2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在全市老龄工作会议上要求,切实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推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把我市的老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由于超前谋划、重点把握、扎实工作,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我市正日益变为现实,更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大老龄工作格局下,老年人养老、看病就医在制度保证下得到落实和改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10月13日上午,我们在德城区新湖办事处丰华社区采访时,社区党支部书记潘玉梅风尘仆仆地刚刚给两位“空巢”老人买菜、送菜回来, “天不好,这活儿我们就包了。”她说。
  该社区有一支由干部、工人和学生等组成的200余人 “助老志愿者服务队”,为60多名 “空巢”老人开展“二帮一”、 “户对户”帮扶,长期给老人提供买菜、陪医、陪聊、家政等照料和服务。目前德城区有31处社区建立了这样的服务模式,为我市在居家养老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面对老年人最重要的 “养”和 “医”问题,我市在市区建立健全了以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为主体,以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我市大部分社区已建立居民家庭档案。志愿者队伍定期上门为孤寡老人服务,社区医疗机构对重病老人免费登门治疗。部分社区还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给予20元至50元的生活补助。德城区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4处镇街敬老院和31处社区老年公寓、养老院、福利院等,集中供养、代养老年人1800余人。同时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改造扩建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社区医疗中心大楼,并将5处镇街卫生院改造成为标准化的卫生服务中心,在各社区建立了服务站。
  为确保广大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我市总结推广了夏津县在农村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经验。市老龄办设计了统一的 《家庭赡养协议书》范本。强调赡养人在履行对老人物质上供养的同时,还必须履行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照顾老人特别需要的义务。 《协议书》经公证后,由村两委和村老工委监督实施。目前,全市46万多农村老年人与子女或代养人签订了家庭赡养协议书,约占应签约人数的90%。
  同时,我市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全市机关事业、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为5.7万余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近6亿元。为企业退休人员调整了待遇,月人均增资170元。农村养老保险平稳运行,全市已有50多万农民参加。截止2006年底,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9.69%。全市现有敬老院128处,床位1万多张,达到了60%集中供养的目标。
  我市关心老年人切身利益,就医、游览、娱乐、购物、减免经济劳务负担等各项优待政策在我市得到了全面落实。全市累计减免农村老年人 “三提五统”费、新增农业税及附加,免除社会集资、 “两工”折款共计5.56亿元。
  市、县都成立了 《老年法》执法协调小组,现在全市城乡已建立老年法律援助组织68个,建立健全了老年法规宣传教育、执法协调、法律援助、涉老案件审理工作机制,5年来全市有1500多老年人获得法律援助,减免律师服务费13万多元。各级法院、法庭共审结涉老案件1232起,减免老年人诉讼费14万元,有力维护、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组织开展 “银龄行动”,调动、支持老年人成为参政议政的参谋者,经济发展的助推者,社会稳定的维护者

  10月9日,虽秋雨潇潇,寒意袭人,但来自禹城市12个乡镇街办、高新区的1000余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仍兴致勃勃、情绪高昂。他们作为禹城市委、市政府 “千名老人糖城游”活动的受邀者,参观了糖城广场、经济社会成就展厅、三糖产业园等景点和经济工作制高点。老人们高兴地说: “看到城市的发展变化,不但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豪感,更焕发了为家乡建设出把力的激情和干劲。”
  5月16日,德城区举办 “银发老人”电脑培训班,反响强烈。50多名老人和部分退下来的区级老领导主动报名,年龄最大者已达78岁。


在为期1个月的学习中,老人们认真刻苦,风雨无阻。
  目前,我市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老年知识分子达2.3万人,常年参加农业生产的老年人有29万。我市高度重视发挥老年人作用,创造条件,组织和支持开展 “银龄行动”,通过典型引路,把老年人力资源更多地转化为有效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市关工委不断充实壮大 “五老”队伍,目前全市有5.7万老年人参加了各级关工委组织。市、县两级政法部门退下来的260多名老同志,到学校举办普法教育1000余场,受教育青少年达30多万人次;309名老同志被各类学校聘任为法制教育副校长或法制教育辅导员。对67名失足青少年实行一对一帮教;175名老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无偿为农民提供科技、养殖和加工技术服务;367名老同志甘当网吧、歌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的义务监督员。
  禹城市研究出台了鼓励老有所为的政策措施,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开发老年人才市场,形成有利于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工作运行机制。据统计,该市有712名具有中级职称的老年知识分子和632位老年技工活跃在经济建设的舞台上,148位老年人常年参加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4万余名老年人仍然从事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生产,总数占到了全市老年人的66%以上。
  德城区重视发挥基层村居老年组织的作用,积极发展老年志愿者队伍,组织低龄健康老人开展自助、互助服务,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夏津县宋楼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把老有所为和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全镇由老年人创办的民营企业有15处,注册资金3000万元,从业人员4000人,年上缴税金480万元,分别占到全镇民营经济总量的6.8%、10.25%、16%和15%,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临邑县邢侗街道办事处社区8名老党员成立了“夕阳红”调解站,调解家庭纠纷,制止家庭暴力,处理邻里矛盾,宣传法律常识,融洽干群关系,已接访调处案件20余起,对创平安家庭、建和谐社区起到积极的作用。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老年人在传授知识、生产经营、科技服务、社区建设、自治管理、维护稳定、关心下一代成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组织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使老年人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成为精神文明的倡树者,文体活动的主力军,和谐社会的代言人

  10月17日晚,市广电中心演播厅灯光璀璨,歌声嘹亮。市第四届老年合唱节正火热进行。来自市夕阳红艺术团、德州学院、市老年大学等12支合唱队的500多名老同志,以整齐的队列、饱满的激情、高亢的歌声,演唱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表达了老同志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热爱幸福生活的美好心声,展示了我市老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素质。
  为了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01年,市委、市政府实施 “还湖于民”、 “还景于民”工程,将原市委办公区改建成新湖风景区,把原市委常委办公楼改建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德城、齐河、禹城、陵县、夏津、庆云等县市区也建起了设施齐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
  我市对村集体经济富裕的村,建成集老年学校、文化娱乐室、健身室和室外活动场地于一体的老年活动中心,配备老年刊物、书籍、娱乐器材、健身设施以及必备的办公设施;对经济状况一般的村,在村文化大院添置部分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器材,挂老年人活动基地的牌子,实行资源共享;对人口少且经济基础差的村,积极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思想觉悟高的优势,在自己家中建设家庭基地,购置简单的棋牌、报刊、乐器,组织老年人开展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去年以来,市老龄办、市教育局还在全市组织利用中小学合并后闲置的校舍改建老年活动室365间。
  现在,全市城乡已有离退休管理服务平台222处, “星光老年之家”29处,老年文体活动站、室、大院2338处,老年大学9所、老年学校42所。3000多名老年人在各级老年学校学习。全市12个公园、5个旅游景点、289个文化娱乐场所、287个体育场所全部对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
  老年人文体活动从门球、太极拳、象棋、乒乓球到书画社、艺术团、腰鼓队等,已经达到50多个种类,全市有10万老年人常年参加文体活动。仅市体协去年就组织活动15项,组织两个方队、500多人参加了德州市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式,1000多人参加了山东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还组队参加了省“长寿杯”门球赛、省第六届健身秧歌比赛、省柔力球比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省老年人书画展。比赛中,我市参赛队员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取得了较好成绩,展示了德州老年人的风采。
  全市老年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使广大老年人强健了体魄、愉悦了身心,减少了病痛、医药,增加了快乐、情趣,极大地丰富了精神生活,倡导了文明新风。现在,老年人早晚有锻炼,平时有活动,节日有演出,老年文体队伍已成为全市文体活动的主力军、生力军。
  我市老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几年来,全市15个集体、33名个人受到全国表彰;48个集体、76名个人获省表彰,禹城市获省老龄工作先进市称号。宰银燕、陈炳新光荣地被票选为 “山东省十大孝星”。
  成绩的背后,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老年人生活普遍低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城镇部分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不落实,老年人的社会照料与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各部门仍需负重加压,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广大老年人造福,为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做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赵红卫 本报通讯员 金秀才 张效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共享映照“夕阳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国际国内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