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滕振双为老人检查身体。
在武城二中东侧,有一幢3层小楼,这就是滕振双创办的 “武城县爱心老年公寓”。记者在现场看到,不时地有家属来到这里,要把自己的患病至亲交给滕振双。他们说,把老人交给滕院长,我们做儿女的心里踏实。
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在武城县爱心老年公寓,只见63岁的耿化国老人在陪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正躺在按摩椅上接受康复训练。老人吐字清晰、思维活跃。回想起一年前梦魇般的经历,他唏嘘不已:“要不是滕院长,去年我这条老命就折腾进去了。在这里吃得舒心,有人照顾,天天就跟过年一样,想不到我孤老头子还能享上这份福。”
耿化国老人家住甲马营乡耿时潘村,自幼患哮喘,不能干重体力活。他没有兄弟,也未婚娶,生活拮据。2003年他再遭大病,因患脑血栓在济南接受治疗,前后花去上万元,这让本无多少积蓄的他更是一贫如洗,绝大部分医药费由他的外甥潘家同负担。出院后,所患脑血栓病留下了后遗症。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能正常说话,生活起居更是无人照管。
2006年春,听人说起此事,县爱心老年公寓随即与潘家同取得联系。滕振双当即拍板:“把老人交给我们吧,康复的事情我们在行,保证不出几个月,让老人能够活动自如。”据悉,来滕振双这里的老人,多数都身患疾病且行动不便,家人没有足够的时间、能力予以照顾。因此她办了这个老年公寓,实际上是一个爱心公益事业,她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对待来院的老人,解除其家人的后顾之忧。
耿化国老人初到爱心老年公寓时,整天傻笑,鼻涕不断。滕振双专门从济南请来康复专家,根据老人的病情制定了科学的康复计划,指导老人进行康复训练。辛苦终获回报:2006年夏天,好消息相继传来——耿化国能开口说话了!能自己走路了!
像对待耿化国一样,对每位来院的老人,滕振双都将他们视若父母,奉之以孝。2007年春节,孙修静老人的家属来爱心公寓接他回家过年,老人很是不愿意。滕振双告诉记者,老人在这里生活习惯了,有了依赖心理,因此不愿回家。“滕院长,要不过年时你给我准备碗饺子,留壶热水,就当我在这里替你看门行吧?”后来,在滕振双的劝说下,老人最终回家过年了。临走时,孙大爷动情地说:“闺女,这次我听你的,但是你得让我拿着你这里的一个凳子,看到它,我觉得不孤单。”
初衷:女欲养而亲不在
滕振双,37岁,是一个事业型女强人。她18岁跑玻璃钢业务,凭借着一股武城人的实在劲,跑来了一个个大工程。因为业务突出,23岁时,滕振双就代理了武城县第一玻璃钢厂的厂长。她带领工人夜以继日地奋战,玻璃钢厂销售收入大幅提高,经济效益一年一个台阶。
然而,就在她工作日臻辉煌时,一个晴天霹雳横空击来——慈爱的父亲突然去世。想想自己天天忙在工作上,拿不出时间回家陪陪父母、尽尽孝心,等到他们去世,才突然发现自己做得很不够——滕振双为此愧疚万分。那年春节,她忧郁成疾,患病入院,一连输了10多天的液。在病中,她反复在想,钱赚得再多,面对亲人的病逝,又有何用!一个念头闪过她的脑海:应该在县里办一个爱心老年公寓,让那些患病且缺少照顾的老人在自己这里接受最好的康复训练;自己要把对自己父母的孝心补偿到全县的老人身上,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老人!
说干就干,2003年,滕振双选中了武城二中右侧的3层小楼,购置了康复器材,招聘了3个小姊妹,于2005年底建立了爱心老年公寓。由于缺少宣传和社会认同,在成立后的前3个月,只招到了一名残疾老人。半年后一算账,赔了8800块钱。
但是滕振双深信:只要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有人认可就够了。
希冀:大爱无涯自芬芳
“目前,我还在赔钱,不过赔得少了。我现在这里有14个老人,扣掉雇工工资和日常费用,我5月份赔了1600多块钱。”滕振双说话快人快语,“说起来,这也不容易了,县委、老龄委帮着协调水电暖,根据文件给了好多优惠政策,我已经很感激了。敬老院是单纯的养老机构,我们这里是代养,不但让老人有饭吃,还要让老人在这里康复,是一个‘休养所’。公寓的老人常年都没有得过感冒。我们的陪护人员都是正规按摩康复医生,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病理都非常了解,我敢保证,老人来这里就是享福了。”
她还告诉记者:“我去郑州考察过,人家的规模非常大,干得很红火。专家测算过,代养老人超过200人,才能基本实现微利经营。我这里的规模太小,就是住满了,也不过50多人,所以说,要想赚老人的钱是不可能的。为了少赔点钱,我打算买块地,扩大一下规模,提升一下服务层次,但就是怕房子盖好了,人们不能理解这种养老方式,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两个孩子要养4个以上老人,时间上是不能保证的。万一老人有个病和灾,子女辞职专门照顾老人代价太大了,再说真得了病,子女未必懂康复知识。”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滕振双坚信:总会有一天,她会把爱心老年公寓办成鲁北最大的敬老院,让千千万万个老人来此安度晚年。
□本报记者 孙玉海 本报通讯员 戴树超 赵立军 王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