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作风决定环境
□本报记者 孔瑗 尹滨 本报通讯员 孙伟
  嘉善,一个人口只有38万、区域面积仅有506平方公里的农业县,十多年前还无缘全国百强县排名,在短短的几年间一跃成为台商投资的重地,并攀升到了全国百强县的第27位;义乌,一个不靠海不沿海、资源匮乏的县级市,却奇迹般崛起,书写了一个内陆小城成为国际商贸之都的人间神话。2006年,两地的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18.77和44.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8.74亿元和24.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8204元和215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887元和8810元。义乌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12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居浙江省首位。
  这两个地区,之所以万商云集,活力充盈,是与其优良的发展环境密不可分的。两地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由治标到治本,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果,最终促进了经济的腾飞。
  合法、公开、公正、公平,打造一个“阳光政府”
  义乌是小商品的海洋,到处充满着商机和利益诱惑,而土地供应、市场建设、物流场站等重要资源又都掌握在政府手里。为规范政府办事程序,大到政府建设项目、政府采购项目,小到商街的摊位价格,义乌都做到了 “在阳光下运作”。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他们的 “工业项目公开招选办法”。义乌创造性地将符合产业导向的工业项目,提交经济、监察部门评审,排分公示筛选。这一选,不仅选掉了“低、小、散”、“三高一低”的低端粗放项目,也选掉了“个人批示、暗箱操作”的“要素审批特权”,选出一个公开配置资源的“政府办事程序”。
  有人说,义乌市场里的商品便宜得让人难以相信。同样让我们想不到的是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里,一个9平方米的摊位,租金仅为一年一万元,但经销商之间私下的转让价格却高达100多万元。可以说,一个摊位就是一个聚宝盆。但要得到一个摊位,经营户根本用不着找熟人托关系。国际商贸城二期市场新增摊位7500个,涉及至少2万人的切身利益。分配摊位时,政府广泛征求各方意风,反复修改分配方案,通过报纸向社会公示。福建来的经营户程天官由于长期以来税款交得多,按政策一下子分到3个摊位。他连声说“不敢想、没想到”。目前,在义乌市场内,外地人拥有摊位数占到40%。
  同样,嘉善县在积极推行依法行政、规范部门行为方面也颇有成效。
自2003年以来,县政府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发展及群众关注的问题,出台了近百个规范性文件,废止了20个文件;清理行政执法机构,并配套实施了听证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罚缴分离制度等。他们的“阳光招标”,更是有效地防止了腐败现象的滋生。200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大胆探索,打破部门分工、行业界限、地域封锁,集中整合全县分散的招投标资源,建立县政府直管的招投标管理委员会。同时,设立招投标有形市场——招投标交易中心,对工程建设项目交易、土地使用权交易、国有(集体)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统一监管。去年,招投标统一平台又进一步向乡镇一级延伸。
  记者感言: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如果职能部门能在坚持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实现相关事务的公开透明,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公平的发展和竞争环境,就会大大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
  割断权与利的 “脐带”,消除部门“创收”的内在驱动力
  嘉善和义乌行政体制改革的精彩之笔在于从制度设计上较好地遏制了部门入市渔利的职务冲动。
  嘉善县常委副市长冯伟说,过去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甚至错位,主要是因为部分部门受利益驱动,往往用“收费”代替执法。很有必要从公共财政体制上进行釜底抽薪的改革,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全面建设公共财政体制,形成“一个笼子管收入,一个口子管支出,一个盘子管预算,财政监督全过程”的财政运行机制。他介绍说牞在嘉善,各部门的资金和福利待遇是按照统一考核的实绩核发的,不与罚多罚少、收多收少挂钩。
  这一点义乌做得尢为出色。他们是最早在全国探索实行政府财政综合预算制度改革的。从2000年开始,取消了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50多个账户,把预算内和预算外收入统一集中到一个“笼子”里,提前一年编制政府预算,由一个“盘子”统一支出。两次由纪检部门牵头集中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账户进行清理,取消所有执收执罚单位的收入账户,成立财务核算中心进行统管,各类收费、罚没款等非法收入全额纳入国库或财政专户。该市财政局党委委员、预算科长李晓玲说,这个制度实行之初,一名工商局负责人因私分商业用房房租而被免职,现在没有哪个人敢顶风作案了。
  义乌工商局小商品城分局副局长楼斌告诉我们:“凡是向小商品城收费,只准工商部门一家收缴,其他任何部门一概不准插手。不然的话,众多的部门‘罚’字当头,极有可能争相去吃这块‘唐僧肉’。”他坦率地承认,乱收乱罚要冒犯错误的风险。这么一来,制度上的“排除杂念”,使得大家一门心思干工作。这几年,他们在执法罚款的行政诉讼中没有一例败诉。质检局的一名干部说得更好:“我们每天一上班,想的不再是到哪个企业去检查和罚款,而是考虑怎么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记者感言:受利益驱动,一些部门和单位在执收执罚中存在许多问题,不从体制上对这些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不下决心革除部门的特权,经济发展环境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优化。两地的做法不失为治本之策。
  把行政服务中心办成“政府形象大使”,长效管理,提高效绩
  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环节,也是“政府提速”的核心内容。两地通过审批制度的改革,实现了“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转变。几年来,嘉善陆续削减审批事项400多个;而义乌共清理出43个行政职能部门的499个项目,废止78项。2005年取消了10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初步估算,每年为企业和群众省下1000万元的开支。
  以此为基础,他们把审批和政务公开延伸到社会和乡镇,形成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使政府的行政审批从“深宅大院”走向了前厅,形成了便民、利民、亲民的“超市式”办公格局。
  嘉善有一个“行政服务中心”,义乌有一个“365便民服务中心”,两个机构虽然名称不同,但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运作十分规范,服务又快捷又周到。有两点做法很值得借鉴:一是授权到位。窗口负责人通常由精通业务的副职领导担任,全权负责窗口的审批事项,有权拍板;二是启用“二号公章”。各审批单位在窗口刻制有一枚专用公章,俗称“二号公章”,专门使用于审批事项,有效地避免了单位与窗口之间的审批延时问题,提高了审批效率。
  嘉善同时建立健全效能建设、软环境建设预警机制分析、监督纠偏、查处通报、测评反馈和考核奖惩五大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一些机关和部门效率低下、办事推诿、奢侈浪费、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在审批办证中心,他们设立了机关效能测评点,每天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服务对象,对中心各窗口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情况进行测评,并将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同时,着重解决行政审批集中度偏低、审批办证承诺时间过长、部分干部服务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使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17项增加到269项,承诺时限提速近16%。共有77个审批事项减少流转环节131个。
  嘉善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陈寿根在接受采访时说,去年,他们以党纪处分、通报批评、口头告诫、扣发资金、批评教育等形式,一共追究了91人次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这些违纪违规人员主要是从明查暗访、公开检查和县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县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投诉件中发现的。这些都将纳入乡镇、部门效能档案,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另外,县纪委还制定了16条工作措施,如利用举报电话、现场接待,公开受理社会投诉;督促全县27家有行政执法权或对外行政审批权的部门,在全县建立了368个监测点;实施机关效能“积分警示制”,每月向乡镇和部门发布警示信息;设立 “12345县长热线”,开展“百家企业千名群众评议行风”活动等,不断强化作风建设工作的深度和力度。进入2007年,嘉善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又开展了 “作风建设年活动”。县领导在动员大会上明确提出:“有好作风才能有新作为,我们要用更好的作风换取更大的成绩。”到目前,全县已查摆问题288个,制定整改措施409项,真正把作风转变摆到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处。
  记者感言:环境好不好,根子在机关,效能是关键。要增强机关活力,提高机关效绩,需要做到“一集中三到位”,即:行政审批项目高度集中,推行“一个窗口对外”;充分授权要到位、最短承诺时限要到位、监管措施要到位。
  你赚钱我保护,你发展我铺路,你有难我帮助,优化服务永无止境
  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们听到的两地干部群众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在转变作风、搞好服务方面,嘉善和义乌两地政府部门都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并在方式与手段上不断地推陈出新。
  义乌政府部门在服务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成功实践了不少“首创”:工商部门自行研发的市场经营户信用查询系统,收集了所有经营户信息及经营户的1.3万条商标;外贸部门每年向企业和外贸经营单位发布各类信息200多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被誉为“独特的市场天气预报”;各有关部门联手,在全国率先开办“个体劳动者培训学校”,对经营户免费进行营销、电脑、英语培训……这些举一反三、着眼长远的举措,体现了职能部门办事的作风和工作态度。
  经营户楼恒正告诉记者:“我们做生意不会去找政府的,有难处了,才会找他们。”“很多事情我们想不到的,政府都帮我们想到前头,解决了。”
  嘉善县是苏南、东莞之后又一台商投资密集区,全县常住台商就有1100多人。在这里,“服务创造价值”这句话得到很好的印证。他们除健全“领导干部项目连挂机制”、“项目专人服务机制”和“投资项目的审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的全方位服务、企业开业及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三大服务体系之外,还开办了“台商沙龙”,搭建客商与政府部门沟通、交流的平台;发放外商直通卡,在就医、子女就学方面实行优惠政策。
  嘉善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沈玉梅说:“现在各地招商引资的环境、政策、条件都差不多,在相同的条件下,客商更看重的是当地政府的服务水平意识。”在开发区,小到帮助办理汽车牌照,大至跑外经贸部为企业办理增资手续,管委会都一一帮助解决。
  在采访中,我们遇到的客商都不约而同地对嘉善的投资环境表示满意。台商李茂春2000年决定投资筹建益群木业,然而由于工作原因,他未能到现场。姚庄镇主动当起他的“帮手”,从设计到施工,里里外外全部包揽下来,当一幢标准厂房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震惊了:“走遍大江南北,像这样的服务从没见过。”
  一位邱姓台商在嘉善的感动是在台商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经典故事。邱先生在考察嘉善县经济开发区时,曾经提出了大大小小318个问题,大到人力资源,小到厨师体检、办公室影印费用,几乎包罗万象。开发区不仅在第3天就将300多个问题的详细答复送到了邱先生手上,而且还帮助他参谋解决318个问题之外的其他难题。邱先生至今还珍藏着开发区关于318个问题的答复原件
  许多体会到优质服务的企业,纷纷当起了“义务招商引资员”。晋亿实业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驻嘉善经济开发区的台商企业,它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紧固件生产企业,目前总投入达到1.63亿美元。此外晋亿公司的老总还牵头引资,为嘉善引来了20多个项目。公司管理科的李学先告诉记者,开发区为晋亿公司提供从项目立项审批、银行开户到厂房筹建等一条龙服务。晋亿公司每年有20万吨原材料要从水路运进,开发区特意为他们疏通了一条300吨级航道;春节期间,公司老板回台湾过年,没有围墙的工地上堆放着大量的建筑材料,开发区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帮助看管材料。晋亿实业的掌门人蔡永龙对于在嘉善投资的选择一直引以为豪。他感慨,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成长很困难。
  记者感言:中央政研室李连仲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政府应该以追求服务最优化为目的。而服务的优化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必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环境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作风决定环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