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惜时贵机先人一步
  □本报记者 刘同江 见习记者 唐晓颖 本报通讯员 潘全柱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苏州、昆山抓住该抓住的机遇,挖掘潜在的机遇,甚至变挑战为机遇,终于脱颖而出。审视其发展轨迹,探究其崛起之道,给我们感受很深的一点是——
  苏州原以丝绸、稻米、大运河和水乡风光著称,近年来却以新兴科技城市的形象为国内外所瞩目。昆山原为农业市,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只有五六亿,而同属苏州的常熟已达20亿元。后来,昆山在经济发展上历经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至2005年底全部实现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大类18项25条指标,现在进入了“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阶段,昔日的农业大县,目前农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已降到1.5%,而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则红红火火。他们的转型之路,耐人寻味。

放宽视野寻找机遇主动出击挖掘机遇

  在对发展的关键时期、关键节点的把握上,昆山人表现了十足的主动与敏感。
  “不在上海,就在上海”,这是昆山的一句俗语,说的是昆山紧邻上海,到上海市区比上海本市的某些县区还近。但很长一段时间内,昆山给人的印象只是沪宁铁路由江苏进入上海的最后一站,以及站外一望无际的稻田,并未从上海这个全国最大的工商城市身上“沾染”多少现代气息。
  后来,在苏州六县名列倒第一的昆山猛醒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昆山确立了“无工不富”的意识。但发展工业,自身基础太差。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身边的 “宝库”——上海,提出了东依上海、优势互补、横向联合的思路,以自身劳动力、土地、农副产品优势交换上海资金、技术、设备的优势。然后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利用地缘、亲缘优势去上海寻找合作伙伴。同时,身处大西南群山中的三线军工企业需要转移,这当然不仅仅是昆山人的机遇,但时任县长的吴克铨认为昆山可以借机大有作为,并带领人马钻深山沟、跑陌生路去联络军工企业,很快从贵州、四川等地引进一批项目,昆山历史上第一次经济转型“农转工”从此开始。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浦东加快开发开放。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在当时,连上海人都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可见,对于浦东发展前景,人们并非都乐观,对于这次机遇的认识,思想并不都统一。苏州、昆山人却敏锐地意识到了这是天赐良机。见证了苏州、昆山发展历程的原苏州市委政研室主任徐伟荣对当时苏州、昆山人的心态作了这样的解析:“浦东建设总有一个过程,以后建设得怎么样、有无发展前途,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因此,不但是很多上海人心存疑虑,就是这个期间前来上海考察的外商也多少有些犹豫、观望,有的只是抱着来看看的心态。这正是我们‘抢’商引资的空当和良机。”抓住这个“时间差”,昆山市政府每天派遣一组人员在上海虹桥机场接待大厅,拦截每一个国际航班的旅客,邀请外商到昆山考察。举世闻名的昆山IT产业,就是从那时引进发端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昆山抓住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的契机,大力发展服务业;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等机会,依托自己产业链优势,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揭开了开放发展新篇章。
  昆山人总结道:不能坐等机遇上门,而要上门去找机遇。

  换个视角,用心把握,把别人的困难变成自己的机遇

  以婴儿车制造为主的“好孩子”集团,17年前是一家濒临倒闭的校办工厂,现在已成为全国最大、在美国销量连续6年第一的世界知名企业。它的成长,原因众多。但总裁宋郑还最爱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998年他在芝加哥出差,无意中听到一位美国妇女在抱怨,一天夜晚她在地下停车场遇见几位彪形大汉迎面向她走来,她感觉非常不安全,想立即上车开走。但是,她一方面要照顾孩子把孩子抱上车,另一方面却又无法快速将童车安置在自备车内,导致手忙脚乱,恐惧大增……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宋郑还琢磨着回到国内,很快就设计出一套能够一手抱着孩子,另一手能迅速且安全折叠的童车。每当宋郑还在他的产品展示厅介绍这款产品时,脸上不无骄傲:“20年了,这款产品依旧在美国畅销不衰。”
  在为别人解决困难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机遇,昆山人自有一种胸怀和眼光。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上海知青及其家属大量返城。上海市在他们的落户、就业安置方面压力很大,江苏、苏州号召靠近上海的各县市帮助上海减压。昆山乘势而上,在帮助安置大量知青的同时,以安排他们就业为契机,引进诸多工业企业,上海当时的名牌产品,像“金星”电视、“永久”自行车都迅速在昆山设立了分厂。同时也为今后借势上海、对外开放积累了人才优势、亲缘优势。
  昆山出玉,是当地一宝,人称“昆玉”。昆山人说:机遇毕竟不是贴着标签的“昆玉”,而更像未经雕琢的璞玉,把握好需要眼光,更需要用心。

  逆向思维,独出己见,逆境中见机遇,把挑战变机遇

  1997年起,金融风暴席卷亚洲,开放型经济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当时亚洲“四小龙”全面遇挫,全国各地对于针对“四小龙”的招商引资持悲观、观望态度。昆山人却在一片肃杀中看到了生机,在低迷中看到了希望。趁着招商引资的竞争对手偃旗息鼓之际,他们确定了“主攻台资、巩固日韩、拓展欧美”的开放战略。他们冷静分析之后,认为台湾的IT产业在金融风暴中并未受影响,可以乘虚引进,时任市委书记的张卫国亲自带队到台湾招商。因为招的都是IT产业等高新技术项目,昆山的IT产业链反而在金融危机和“风暴”中巩固拉长了。
  而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偏紧”态势,向来敢于打“压线球”、闯禁区的昆山人又是怎么做的呢?以节约土地为例,他们为出口加工区、开发区、乡镇配套园区、民营企业每亩投资设定了分别不低于60万美元、50万美元、40万美元和30万美元的强度限额。现在,在昆山出口加工区,一平方米土地代表着580美元的投资,
创造了4800美元的出口额、28300元的工业产品销售额以及7000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真正是寸土寸金!他们在发展战略上实施五大转变: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粗放开发向集约用地转变,分散建设向集聚发展转变,注重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单项考核向综合考核转变,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征程。他们也承认,这也是被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自己在土地、环保等方面遇到的挑战所逼。但把挑战变为产业升级、结构调优的契机,他们毕竟做得很有成效。“抢机遇不是 ‘上级指东我向西’,而是顺‘势’而为。昆山每一次飞跃,都是抓住政策‘大势’,创造性地‘抢’出来的。大势蕴含机遇。像宏观调控,有人说是‘东部地区砍尾巴,中部地区拦腰砍,西部地区连头砍’。我倒觉得,它形成了‘倒逼机制’:银根抽紧,资源紧缺,土地严格控制,迫使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抓住这个‘势’,提出招商选资、土地集约化等一系列口号,使昆山就此上了新台阶。”原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此语,耐人寻味。
  昆山人说:不能谋全局者则不足以谋一隅,不能察大势者难以察先机。

绣球更容易被站得高的人抢到

  2006年3月8日,一次不寻常的会面震动科技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路甬祥等,与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等一行,就中科院、江苏省、苏州市三方共建纳米技术与仿生研究所达成协议。纳米技术是继信息工程、生物医药后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研领域之一。谈及中科院为何选择与苏州合作时,路甬祥的一番话意味深长:“苏州具有强大的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现在又将实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行动计划,这个项目放在苏州,是‘选对了地方,选对了时机’。”
  绣球更容易被站得高的人抢到,苏州人用心筑高科技平台,是他们占得与中科院合作先机的重要前提。近年来,苏州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发挥产业和区位优势,通过开发区建设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目前,科技创业园数量列全国大中城市前茅,其中各级创业孵化机构25家,国家级创业中心3家,创业园的形态特征从综合型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已成为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摇篮、对外技术合作的平台。2003年以来,他们实施建设国际新兴科技城市“十大工程”,目前,阶段性目标已基本完成。2006年,苏州启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行动计划,明确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关键领域和重点工作。其中,计划到2010年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100家,累计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100家。与中科院合作建设纳米技术与仿生研究所即是这一计划的一部分。
  苏州人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超前谋划,扎实搭台,才会在机遇来临时占据主动。
  苏州、昆山洋溢着发展的活力,显示了对资本、资源的强大吸引力。那么,这种力量到底来自何方,它又为何长胜不衰?他们的政府、干部是如何干事创业、服务发展的?我们将在下篇报道中予以解答。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惜时贵机先人一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