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醒得早 走得快 干得实

  当年苏州的“小六子”成为今天全国的“大哥大”,昆山神话般的崛起令人称奇。他们创造了奇迹,但他们不是谜。之所以能率先领跑,最关键的是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之路上,他们比别人——
  在苏州、昆山采访,我们不断地追问:“你们到底靠什么创造了奇迹?”苏州人、昆山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是比别人醒得早一点、走得快一点、干得到位一点。苏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徐伟荣,曾任苏州市委政研室主任,是一位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专家,见证了苏州、昆山崛起的历史,接受采访时说:“苏州在全国有影响的东西,无论是苏南模式、张家港精神还是昆山之路,说到底其实就是一种精神,那就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
  一个普通得近乎“俗套”的答案,他们在背后做了怎样精彩的演绎,包含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寻路 与时俱进中的始终如一

  猛醒之后,义无反顾踏上开放路。现在,昆山是“全国百强县”冠军。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它还是个农业县,在苏州六县中经济排名倒数第一,被称作 “小六子”。穷则思变,靠农业不能富民强县了,1984年他们提出 “无工不富”,横下心来要搞工业。冷静分析形势:自己乡镇工业基础差,但靠近上海,上海的产业、技术、人才优势那简直是 “取之不尽”。同时,我国部分三线军工企业往外转移,需要新的落脚点。他们就提出了 “东依上海、西托 ‘三线’ (军工)”的战略。思路定下后,他们义无反顾地上路了:所有的干部被发动、被 “逼”着到上海寻亲访友拉资金、拉项目;时任的县长吴克铨到贵州钻山沟找军工企业联合。开放的大门从此打开,昆山经济 “农转工”就此开始。后来这一思路逐渐明晰完善,变成昆山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外向带动战略。……二十多年来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思路不断创新、思想不断解放,但 “外向带动”的发展主战略始终未变。在这一战略的统领下,昆山人上演了一出出开放大戏:抓住浦东开发开放良机,进一步借力上海,大力引进外资,实现了经济“内转外”;抓住自办的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获国家认可的机会,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实现了 “散转聚”;进入二十一世纪,他们紧紧抓住国际资本转移的机会,大力招才引智,引进研发经济、总部经济,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 “低转高”。今天他们又提出民营赶超、服务业跨越战略,但依托上海、对外开放依然是主旋律,正如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说: “要在开放中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而正在建设的、作为服务业跨越龙头和主体的花桥国际商务城,在功能定位上就是 “融入上海,面向世界”,在位置上则属于昆山嵌入上海的一块 “飞地”。
  遇阻更坚,认准方向不迷失。1988年,昆山引进第一个外商独资企业,这在当时是不符合我国主流意识的,引起了很大争议。苏州、昆山的领导同志力排众议,答应了对方的要求。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金融风暴横扫亚洲,当时 “四小龙”全面遇挫,人们对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产生动摇。昆山市委冷静分析后认为,开放合乎昆山实际,合乎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坚持,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台湾招商,以坚定人民开放的信心。后来他们总结道: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开放不放松。就这样,依托上海,继而把视野投向大海、转向亚洲、转向全球,小小昆山成为 “世界的昆山”。
  记者感言: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定准位置、用好优势、选准方向,然后一以贯之地抓到底,并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这恐怕是昆山外向经济从一无所有到非常发达的一个原因。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从来都是统一的,我们的许多重点工作,多年以前就提出来了,但抓的如何,有必要对照人家的经验进行反思。

闯路 在没有路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来

  昆山人有认准路不轻易转向的一面,更有在无路的地方闯出路来的一面。上世纪八十年代率领干部群众打开开放之门的老县长吴克铨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 “在没有路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来”。在全省第一个开办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在全国第一家设定了投资强度用地门槛……
  第一个,意味着做别人没做过的事,需要胆识。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规模招商引资带来新的问题:由于县城基础设施差、配套能力差,项目来了没地方搁,总不能让到嘴的肥肉再飞了吧?于是昆山人就搞了工业小区,就是后来的开发区。开始时,国家没批,他们就自费开发,后得到了国家特区办的支持。十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开会时,邀昆山去参加,叫 “十四加一”,他们利用 “十四加一”这块牌子,引进外资。1992年8月,昆山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此前六年,负责进京跑手续的女县长郑惠珍不断地去叩国务院有关部委的大门,从怯生生到熟门熟路,小小县级干部最终赢得了 “京官”们的敬佩。就这样,不管难办不难办,只要发展需要就敢办;不看有无先例,只看发展是否急需;不管自己是什么 “级别”,只讲 “三个有利于”,唯实务实、敢为天下先让小昆山制造了许多大动静。
  创新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昆山人善于创造性思维,在疑无路处开辟柳暗花明又一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昆山遇到了土地紧张的问题。一边是“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国家政策,一边是传统农业产出低和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剧增。面对这样的局面,周市镇市北村大胆实施农户经营权合理流转的制度改革,成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承包经营,农民按股分红,投资性收入大大增加。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国家没有规定不准将农民的经营权与收益权分离。市北村党委书记吴根平说,要发展,违法的事千万不能做,但要用足用活政策,过于循规蹈矩,那就不可能有突破。
  面对创新中的风险,昆山人营造宽容氛围。昆山原市委书记曹新平说:“要率先发展,就会率先遇到问题。且没有先例可资借鉴。要主动解决问题,就必须创新。昆山的干部不要轻易说‘不能这么办’。”为了鼓励探索、宽待失误、崇尚成功,昆山市政府设立了创新奖。唯其如此,昆山人始终是那一匹在万马奔腾中抢先一个马头的骏马:昆山在外来资本开始涌入之时,就以打造产业链为核心谋划“生根战略”;在国际资本集聚之时,就注重加快提高本土经济的配套创新能力;在工业经济迅猛扩张之时,就把服务业的发展提到战略高度。这使得过去在快速发展中占尽先机的他们在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大道上又处于领跑地位
  记者感言: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等不靠不怨,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冒,这是昆山人率先发展的写照,也是昆山人领先领跑的原因。解放思想说到底,就是增强敢为人先、敢走新路的胆识、志气和勇气,培养既想干敢干又会干干好的能力。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党的基本理论,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氛围,是保证思想解放健康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赶路 用心必到十二分 做事追求到极致

  5月25日,昆山市市长管爱国向前来考察的德州市党政代表团介绍情况时,讲了一个乡镇书记“绑架”台商的故事,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几经周折,29日我们找到了故事的主人公——昆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委书记徐建新。他详细地介绍了事情的经过:“1992年,我任蓬朗乡党委书记,从台湾经济日报上得知,台湾建大轮胎董事长郑宝堂等10余家企业老板将到苏州考察,主要是为已经落户昆山的捷安特自行车配套,考察目的地是紧靠昆山的另一个市。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提前赶到上海虹桥机场,让我们农工商公司的副经理高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迎接郑宝堂先生’,这位副经理个子又高、站的位置又显眼,真的把郑先生给吸引过来了。我不由分说把他‘塞’进轿车,郑先生说‘我不去昆山’,我说‘你先到我们那儿看一眼,然后我送你到目的地。’”
  “到了乡镇以后,我和他讲我们的优势:我们乡紧挨捷安特公司,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当时,我们为客商荐选的厂址与捷安特之间还是一片稻田,我承诺尽快修建道路。看得出来,客商有些心动。第二次他再来时,稻田已经变成土路;第三次来时,土路已经变成砂石路;第四次来时,一条高标准的水泥路直通他们相配套的捷安特厂区。最终,投资3亿美元的建大轮胎项目被我们争了下来,前后费了2年多的劲儿。”
  类似故事并非个例。因为特别用心,别人无意说的一句话他们从中能察觉自己的空白,进而填补空白:一位台商不经意说的“要是昆山有个境内关外的出口加工区就好了”这句话,竟最终让昆山人真的办起了全国首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因为特别用心,别人的困难他们也当成机遇,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知青返城,上海市一时接纳不了,昆山敞开胸怀让知青们前来落户,从而为依托上海、对外开放积累了人脉资源、智力资源。因为特别用心,他们在困难中看到机遇,亚洲金融危机,别人都认为是招商引资的困难时期,他们却乘虚而入,大力引进台资IT企业,为自己IT产业链形成起了关键作用。因为特别能用心,他们把别人也在干的工作干得更实,昆山市的一位分管副市长将一台笔记本电脑拆开牞然后将1000多个零部件逐一对照昆山的产业目录牞根据缺什么就有针对性地招什么牞最终“招”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争,温和的昆山人让竞争者感到可怕。为办成江苏第一家独资企业他们到南京两年跑了120趟,为办成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到北京三年跑了84趟。昆山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宣炳龙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招商引资情形时感叹:“什么苦没吃过?什么困难没遇到过?”当时哪里有项目他们就往哪里扑。有时听说广州有项目,就连夜赶到广州,来不及休息就到宾馆总台打听客人房间号,然后去敲门,很多客人都不理不睬,但他们依然坚持不放弃,等到深更半夜是常有的事。徐建新提起当年引进建大轮胎时说:“有一次,为了到上海找一位台商谈项目,我下午6:00就在宾馆等,一直等到深夜1:30,人家在外过完夜生活才回来。结果只和我谈了5分钟,当时我们就是厚脸皮。”就这样,不怕跑断腿、不怕丢乌纱、不怕吃闭门羹。“每引进一个大型项目,就带动一个产业链,直接把台湾电脑产业连根拔起。”志远企业顾问(昆山)副总经理陈益惊讶于昆山人招商引资的气魄,感叹“温和的昆山人让竞争对手感到‘可怕’”。目前,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投资规模前50强中,有三分之一在昆山。
  作家杨守松见证了昆山崛起历程,在文章里就写道:“昆山毕竟是小昆山,自己不努力不争取,所有的一切都不会轮到你!”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黄承圯则说:“靠区位优势、优惠政策坐等发展果实,那简直是空想。”
  记者感言:把公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上心、挂心、用心、尽心,这是一种素质。面对困难有豪情、面对工作有激情,把近乎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把可能的事变成现实,把现实的事做到最好,昆山人在干事创业上,不止于量力而行,不满足于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这是一种境界。昆山现在的发展水平我们是比不了,但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应该学得来。
  鲲鹏展翅,志在青云霄。率先发展的苏州、昆山,居安思危,居强思进,提出了更高目标,树立了更高标杆。苏州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要求,树立了争创国际化城市、现代产业城市、文化城市等一系列新目标。昆山则将目光盯牢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树立了更高标杆,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习我国台湾地区。昆山市委一位领导同志认为:“高度决定了力度。你是百强县第一位,就得处处用第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20多年的崛起之路,他们经过了哪几个关键阶段?把握住了哪几个关键节点?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予以介绍。
□本报记者 刘同江 见习记者 唐晓颖 本报通讯员 潘全柱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醒得早 走得快 干得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