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20114期 >> 第02版:人物
苛求细节 工于“心”技
——记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一区主任宋现涛

宋现涛手术演示如何导引导丝塑形


  

□本报记者王志冕本报通讯员吴华个人简介:
  宋现涛,山东武城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一区行政主任,心血管智慧诊疗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
  先后主持完成12项国家级、省部级、局级、行业研究基金项目;先后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等,2016年获“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荣誉称号;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教育部一等奖1次;以第一作者及责任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著40余篇;参编专业学术著作12部;专利2项。
  上月18日中午,我们在北京安贞医院门诊楼见到了冠心病中心一区主任宋现涛,他身材中等偏瘦、文质彬彬,透着坚定和干练。“时候不早了,你们等我一下,咱们中午一起吃个饭聊一聊,我下午还有手术和院内会议。”话音刚落,他便急匆匆赶回办公室。
  宋现涛1973年生于武城,1999年成为一名医生。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主任医师,他一直奋战在心内科临床一线,尤其擅长复杂和临床高危的冠心病患者介入诊断与治疗,是誉满杏林的中青年专家翘楚,更是备受患者尊敬与信任的好大夫。
无心插柳,意外收到医学院通知书
  “我从来没想过会当医生。”采访刚开始,宋现涛的话便出乎记者意料:一名深耕心血管领域20多年的专家,他的初心竟与“医学”无关。
  “我5岁就上了一年级。”宋现涛回忆,那时的他和小伙伴下河摸鱼、上树摘枣、支网逮鸟……轻松快乐充满了整个童年。“五年级该毕业了,父亲觉得去镇上读初中我年龄太小,就说‘在家再玩一年吧。’就这样,我读了两个五年级。”宋现涛说。
  11岁时宋现涛步入初中,受父亲工作变动影响,他先后在武城一中、李家户中学和武城二中初中部就读,因学校学习进度不同,他又读了两个初二。两次复读后,终于能跟同龄的小伙伴一起上学了。
  18岁那年,高考如约而至,直到填报志愿时,他也未曾想过学医。“我报的志愿全是理工科,没有一个跟医学相关。”宋现涛说,那时候要先报志愿,而且大多数人会选择“服从调剂”。最终,一门心思想往理工方向发展的他,意外收到了滨州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我纠结了好久,不想去学医,我们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学商量好了一起复读。”时至今日,谈起那段往事,宋现涛还会不自觉激动起来,可在父亲的苦心劝说下他改变了主意。
  天天与医学书籍相伴,并未改变他不想学医的初衷。大学时候他也没有全心投入,成绩一般,担心工作不好找,于是决定考研。
热爱阅读、善于思考,独辟蹊径成为考研“黑马”
  采访中,宋现涛多次提到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获益良多。
  “因为父亲是语文老师,所以我很早就开始看书,上小学前就看了许多。我看的第一本小人书是《许凤》,主人公是一位抗日女英雄。父亲在油灯下,拿着钢笔把每个人物的名字在小画册上给我标好,一边写、一边讲给我听。”宋现涛说。
  “父亲经常从图书馆借书给我看,大我9岁的姐姐也会给我买书。小学时,我看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杨家将》等小说。”宋现涛说,由于年纪小、识字不全,书中很多不认识的生字只能根据故事情节“冲”,但酷爱读书的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决定考研后,宋现涛一边认真备考,一边在学校图书馆大量阅读报纸杂志,还在父亲的指导下订了两份医学专业杂志,分析临床医学专业的现状与进展。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各高校、各专业的招生方向及考试重点。身边的同学都觉得他疯了,考研压力那么大、学业那么紧张,他还有心思看杂志。殊不知,正是这些杂志影响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当时,滨医学生考研的方向主要是北医(北京大学医学部)、上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同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报纸上看到协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今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招生简章。结合考试项目内容大纲,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觉得协和更适合我的发展方向。”宋现涛说,1996年,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的他被协和医科大学录取,成为一名内科学心血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因为平时学习成绩与最终录取学校的差异较大,他还被同学笑称为当年的一匹“黑马”。
从排斥到痴迷,一念之转激活内动力成为行业翘楚
  1999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的宋现涛进入安贞医院心内科工作,可即便如此,他的内心依然对医学有所排斥。
  转变发生在2002年。那一年,宋现涛师从吕树铮教授,学习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技术。
  吕树铮从事心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多年,是国内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驱者之一。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宋现涛竟逐渐喜欢上了介入手术,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上午做经皮冠动脉支架手术时,吕教授手把手教我指引导管怎么深插,才能提供额外的主动支撑力,以利于支架的顺利输送。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脑海中回放手术的每一个细节。想着深插技术的操作,思考如何安全地把指引导管撤回来,以避免心肌缺血、医源性夹层以及指引导管整个甩出冠脉。”
  凭借对操作技术的热爱与痴迷,宋现涛很快脱颖而出。2005年,他开始独立完成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桥血管病变等)的介入手术。当年第一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言,并得到国内著名专家的好评;2008年加入CTO俱乐部(由葛均波院士组织,以挑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为主要内容),成为最年轻的会员之一;2009年,获评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
  在“好大夫在线”等网站上搜索“宋现涛”,可以看到很多患者发来的感谢信,其中“耐心细致”“为患者着想”等词汇出镜率颇高。宋现涛常说,面对疾病时,医生和病人应该是站在一起的、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2016年获评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时,宋现涛向媒体这样阐释对“杰出医生”的理解:医者,父母心!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要有看护自己儿女一样的情怀。他进一步解释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医生不仅仅要为患者治病,更要为他们的长期疾病与生活做好指导与规划。”
  在他心里,有一个医患共同面对疾病不确定性的典型案例:几年前,一位80多岁的老教授因罹患冠心病来到宋现涛的诊室,并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手术很成功,但老先生却在术后出现罕见并发症——支架金属过敏导致的皮肤瘙痒。在为老人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宋现涛了解到,家住东高地的老人为了挂他下午出诊的专家号,常常凌晨三四点便赶来医院排队。体谅到老人的不易,宋现涛便将自己的微信留给老人,方便沟通,免去老人的奔波之苦。经过一年多的治疗,老人皮肤瘙痒症状终于消退。
  手术、专家门诊、带领并指导团队的20名医生完成常规的临床工作、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即使临床和教学任务繁重,宋现涛从未在科研工作上有一丝懈怠。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主持完成了12项研究基金项目,并以第一作者及责任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著40余篇。
  “临床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每次临床上的显著进步,都是基于科研上的重大突破。”宋现涛说,安贞医院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脏病患者,其中不乏复杂且罕见的病例,他们将生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病患的信任与期许,就是我们医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关注治未病,探索医疗数据信息化
  在宋现涛的网页介绍里,有许多他撰写的有关心脏疾病的科普文章,还能经常看到他在病患的提问帖下留言。他还经常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录制与心脏疾病有关的科普节目,并借助各类自媒体、公共媒体传播心脏病的防治知识。对于这项工作的执着,来自他思维方式的转变。
  “年轻时看局部多一点,觉得准确诊断疾病、做好一个手术很有成就感。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对疾病和病人的认识也不一样了,现在更关注疾病的预防。”宋现涛说,全国有3亿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也呈现出高发病率和年轻化的特点。作为一名专业医生,他渐渐明白,医生诊治病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帮助医生团队建立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帮助病人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对疾病控制才更加有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逐渐习惯了大鱼大肉。这种生活习惯会导致血脂升高,引起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这些因素都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血管疾病。”宋现涛表示,预防心血管疾病,应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在所有膳食因素中,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数量有关的归因比例中,影响最大的是高钠摄入。因此,要控制盐、脂肪的摄入。在45岁以下人群中出现的冠心病患者,多是平常应酬多,抽烟、喝酒、熬夜、压力大和不运动的男性,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去年10月15日,宋现涛团队远程实时指导了武城县人民医院的冠状动脉造影手术。这是武城依托县域“医共体”,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医疗数据壁垒的有益探索。对此做法,宋现涛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个事非常好,让患者足不出户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同时也为疑难危重病患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多年来,德州老乡找宋现涛看病的不在少数,每次他都会热情接待、问诊。“故乡,永远是一个让你魂牵梦萦的地方。”宋现涛说,他一直有个想法,依托北京安贞医院的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构建一个省、市、县三级协作的机制,让更多患者足不出户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我在努力推动这个事情,也算是为家乡贡献绵薄之力吧。”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苛求细节 工于“心”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