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11210期 >> 第01版:要闻
把“无形”的数据化作服务乡村振兴的“有形”抓手——
数字乡村建设的宁津实践

宁津县旭博家具“直通车”直播带货现场(资料图)。记者王志伟摄


  12月1日,在宁津县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屏幕前,县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张腾跃正熟练地向笔者讲解着宁津县数字化指挥平台上的各项信息参数。“这个界面呈现的是宁津县的3D实景全貌,以宁津县实景三维数据为基础,汇集时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物联感知等多源异构数据,形成资源管理一体化、多维度时空可视化、实时动态分析化的三维可视化应用基础平台,将整个城市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展示,实现一屏观全城。”
  这是一张用数字织成的“网”,从农村道路运行情况,到农田里新播种小麦的土壤墒情,都在大屏幕一目了然,并能随时接受调度。这又是一座连接城乡百姓的“桥”,屏幕上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背后,都是一项为民服务的实事,就连村口垃圾桶满了这样的小事,只要村民拍张图片发在相应的手机客户端上,很快就会有工作人员来清理干净。
  在宁津,智慧农业、智慧社区、智慧管理……借着“科技春风”的劲吹,越来越多的乡村搭上数字化发展的“专列”。网上培训、直播带货……“数字乡村”早已在宁津县乡村治理、产业振兴等方面发力,让数字治理融入乡村生活的每个场景,改变着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为现代农业智慧赋能
  让大数据精准服务“吨半粮”县建设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
  时下虽已是农闲时节,但在宁津民天农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空中无人机却一刻不得闲,持续不断向控制中心传输数据、卫星遥感技术预报最新气象信息、地面传感器设备实时反馈土壤湿度……一系列现代农业耕作场景由设想变为现实。
  走进位于保店镇的民天农谷科创中心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宁津县天空地一体化农业大数据平台,大田作物四情监测站、卫星遥感数据更新服务、农业大数据多张图跃然“屏”上,实现了农业线上智慧化管理。
  今年,德州整建制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作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的宁津县坚持把做优粮食“芯片”作为自己的使命,规划了300多亩的多抗高产良种筛选区,对县内自主培育的良种和外地优良品种进行集中筛选展示,选出真正符合宁津实际的好种子,为良种推广奠定基础。
  “现在看到的就是两藏基地1号图像,旁边给出的是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工作人员叶振家告诉记者,“这是根据土壤养分数据和耕地产量潜力设定的目标产量,实现了每个田块可以在线计算氮、磷、钾不同形态的单质或复合肥料的使用量。”
  自此,农场已经构建了精细化种植管理模式,全程可视化的溯源和监控系统。叶振家介绍说,“我们售出的小麦、玉米等产品包装上都有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可以进行溯源,从播种、施肥到生产的全过程都可追溯,建立了从种植到消费的高品质农产品上行通道。”
  不仅农业种植、田间管理更加“智慧”,未来,农产品的销售也将因为数字化而拓宽销路、提高销量。“目前,我们正在研发一款微信小程序,目的是让数字农业服务农民。农田病虫害防治、农产品销售、农技培训等多项功能在微信小程序集中展现,让农业变得更‘智慧’,让更多农民能享受到数字农业的成果。”宁津县农业农村局数字网络科科长李振星如是说。
为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让APP“跑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2月1日,宁津县时集镇党委副书记苑世云一早就到了办公室,可整个上午来找他办事的村民寥寥可数。“村民都‘跑’网上去咯!”苑世云朝记者晃了晃手机,“村民办事大部分都会通过‘智慧时集’App啦!”
  在农业数字化的同时,宁津还对农村生活方式、治理方式进行数字赋能。在时集镇,几十项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了网上办,极大提高了基层治理效能。很多事项不需要群众出村,从家里点点手机就能办理完毕,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供暖季来临,村民供暖一时间成了热门话题。“您好,李朋村李连民家中的天然气壁挂炉漏水,怕影响冬季取暖,存在安全隐患,请来人抓紧给修理一下。”11月30日,时集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石德智在信息一体化智能平台上收到了这条信息,他立即将信息通过“智慧时集”转给了李朋村网格员李爱军,李爱军立即联系了壁挂炉公司人员前来维修,从上报信息到维修完成仅仅用时2小时,真正做到了干部群众全天候“面对面”,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采访中,时集镇宣传委员安平向笔者如数家珍地介绍起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社会治理的新办法,在“智慧时集”可视化大屏前,包括乡村治理、服务、数字社区等平台信息处处体现着便民暖心的高效管理。
  自“智慧时集”试运行以来,苑世云每天都会打开软件,看乡亲们的留言。“村东头老张家在地里盖了一处住房,涉嫌违建,请有关部门审查。”“前洼周村第7号垃圾箱已经装满,请网格员联系清运车前来回收。”……句句留言,都是群众的呼声。
  “我们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为社区建设着力点,提出基层社会治理‘3210’模式,依托智慧天网双网融合,一线办理群众诉求问题,实现基层群众满意零差评。”安平介绍,“大到村民供暖,小到垃圾清运,‘智慧时集’全网通办。这半年来,我们收到群众诉求474件,解决群众诉求462件,办结率高达97%。”
  在时集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时集镇社会治理的运作模式,让笔者似乎读到“数据跑路”所带来更深层次的意义。“智慧时集”APP设置在线调解、网格服务、乡镇头条等模块,开辟服务群众的“第二空间”,实现了群众有诉求随时与干部在线沟通,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产业发展铺路架桥
  让宁津家具挂起“数字风帆”远航出海
  在乡村振兴的共富之路上,乡村产业发展是核心抓手,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大家都看看我家这套沙发,在商场至少要卖9万元,省去品牌公司、总代理、经销商、卖场等中间环节,现在只需3万元,货真价实的工厂价,喜欢的一定不要错过……”12月1日,在宁津县大柳镇家具绿动能共享园区二楼旭博家具“直通车”展厅,有着两年直播销售经验的刘雅楠,像往常一样正在直播带货,4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整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家具。
  之所以叫“直通车”,是因为旭博公司做到了从工厂“直达”消费者。展厅内,每天都有主播直播介绍家具材质、风格等信息,吸引消费者到厂参观体验。“家具属大件产品,运输方式受限,我们主要面向方圆500公里的刚需市场。”旭博家具直通车总经理闫春明介绍,“公司自2019年开始介入电商行业,每年销量呈上升趋势,今年预计销售额超500万元。”
  宁津家具产业兴起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最开始是张大庄镇几户村民做木匠活儿,逐步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加入进来,后经政府引导,这一产业逐步由小到大、由弱及强,发展成为全县的富民产业、支柱产业。
  从网上淘来真金白银的不止旭博公司。宁津县不少企业通过网上直播卖家具,产品遍及大江南北。在这里,家具制造业成为当地富民产业。仅在张大庄镇,年交易额过千万元的电商企业就有5家,年交易额过500万元的更不在少数。
  “一般情况下,有地方特色产业作载体,‘触网’后更容易将电商做大、做优、做出名气。”闫春明认为,发展电商的最佳路径应该是结合当地资源,挖掘自身优势,做出有差异的特色产品。
  正如闫春明所言,宁津县在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企业帮扶方面更加精准化、多样化。目前,宁津县已引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阿里巴巴国际站、宁津跨境电商集聚区等大型电商服务平台9家,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还依托新媒体创新电商培训方式,组织电商专项培训,积极组织企业参加2020网红直播德州峰会等大型活动,带领本地企业走出去,收获满满。
  近几年,宁津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数字平台赋予乡村经济发展新模式,网红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农业产销智慧对接等多种方式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既宣传了本地特色又促进了产品销售,有力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毋庸置疑,数字化点燃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赋予了经济发展更多的可能,使得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得以并驾齐驱。
  随着数字技术的下沉,越来越多的乡村百姓感受到了数字时代带来的种种便利,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率,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动力。数字资源不断向乡村涌动,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乡村的样貌,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磅礴的动能。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
  “近年来,宁津县数字乡村试点以打造数字化为创新驱动力的新时代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宁津实践为主要目标,重点在数字乡村的体系平台、技术应用、政策制定、制度设计、发展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与乡村产业发展、行业管理服务能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相匹配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搭建产业服务数字化平台、治理服务数字化平台、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平台‘三大平台’,促进基础建设、生产管理、经济发展、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五项提升’。”宁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孟凡飞向笔者介绍。
  今年5月,宁津县成为全省21个数字乡村试点县之一,同时是德州市唯一入选的县,借助这一机遇,宁津县协调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发建设“智慧宁津”,为人们了解观察数字乡村打开了一扇窗,也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触手可及的便利和数字智能时代的真实体验,走出了一条智能互联、便民高效、安全和谐的数字乡村之路。
  如今,一幅产业发展、人丁兴旺、环境优美的乡村振兴宁津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报特约记者孙久生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数字乡村建设的宁津实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