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10730期 >> 第02版:人物
用心“救心”不负生命重托
——记山大齐鲁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巩性军


为病人做手术


  

个人简介
  巩性军,1966年5月生,夏津人,医学博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擅长各种心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深造诣,在肺动脉高压方面有深入研究。在省内较早开展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手术、NO吸入治疗。承担省级科研课题6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数篇。
  夏日的济南气温节节攀高,不负“小火炉”之名。炙热的空气在马路上升腾、翻滚,行人没走几步就大汗淋漓。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华美楼前,记者见到了心外科主任医师巩性军。穿着白大褂的他,一边擦着从眼镜与口罩间渗出的汗水,一边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刚才一直在会诊,我们抓紧时间聊几句吧。”忙碌,是这位夏津老乡的生活常态。
  今年55岁的巩性军,是一位从农村走出的医生。从医路上,他选择了极具挑战性的心脏外科专业,数十年如一日地思考、钻研、实践,成长为一名仁心仁术、备受尊敬的心脏外科医生。
“困难的手术总要有人做”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将新鲜血液源源不断提供给各脏器。这台发动机如此重要,却又十分脆弱,世卫组织统计,过去20年,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
  巩性军说,这些年他就做了一件事,用己所学遏制“杀手”,尽己所能帮助病人。用所学帮助别人,这是贯穿他整个学医、从医生涯的信念。
  1966年5月,巩性军出生在夏津县双庙镇王堂村,父亲在乡镇中学当老师,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1984年高考后,他在填报志愿时写下“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他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学医很实用,能很直接地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实习时,巩性军被分到心脏外科。上岗头一天,带他的医生说:“心脏外科手术难度最高、危险性最大、并发症最多、死亡率最高,做心外科医生,要做好准备付出更多努力、承担更多压力。”
  这句话,让年轻的巩性军当晚失眠了,一句话在脑海里盘旋:“难治的病总要有人治,困难的手术也总要有人做。”这一晚,他许下成为心脏外科医生的愿望。
  毕业后,巩性军被分配到德州市立医院,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不过,当时医院并未开展心脏外科手术。在心中愿望指引下,他边工作边学习,3年后考回母校,成为心脏外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医生涯也就此掀开新的一页。
“病人以心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2021年7月6日下午,齐鲁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室,巩性军在手术台边集中精力操作着。
  手术台上是位72岁的病人,瓣膜病并发冠心病,射血分数(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不及正常人的一半,还有脑梗病史,曾辗转多家医院,医生都给出身体条件不适合手术的诊断,最后来到齐鲁医院求医。
  巩性军分析检查结果后,认为病人要在接受瓣膜置换手术后,再进行心脏搭桥,操作难度高、风险大;但如果不接受手术,则随时有生命危险。
  两难之下,他选择帮病人搏一个生的机会,于是联合重症医学、麻醉、手术等科室同事一起研判病情,准备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手术开始后,巩性军发现,病人的心脏瓣膜严重钙化,侵入瓣环和瓣下肌层,操作难度比之前预估的更大。不过,利用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历经7个多小时,手术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走下手术台的那一刻,巩性军浑身湿透,汗水顺着头发往下掉,口罩在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找到椅子坐下,终于能放松下来的双腿颤抖着。
  在手术台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对他来说再平常不过,毕竟每年都要做150余台手术,时间最长的甚至超过20个小时。采访中,巩性军将所有的辛苦和困难描述得很平淡,但有一句话却说得铿锵有力:“患者将自己的心脏、自己的生命托付给我,我必须全力以赴。”
“耐心细致,也要冷静果断”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颗心脏,心脏疾病更是多种多样、复杂异常。”巩性军对记者说。在手术前,心脏彩超、CT等检查并不能完全反映病变的细节,导致每一次手术都可能是“遭遇战”。而且,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进步,很多病症可以在心脏内科得到治疗,送到心脏外科的,更多是急难险重的病例。
  在脆弱的心脏上动刀,需要极致精准,不光要练好技术,还要培养耐心。巩性军说,在前辈身边观摩手术之外,反复利用动物心脏进行练习必不可少。此外,更要培养冷静果断的应变能力,在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比学技术难得多,需要性格禀赋,需要实力支撑,更需要在一次次实践中成长。心脏外科医生的培养周期普遍很长,从刚入职到成为主刀医生,一般要磨砺十多年之久。
  在巩性军看来,心脏外科医生还要学习心理医生的技能,“有的病人手术前非常紧张,以至于各项指标不正常,无法进行手术,有的手术后很焦虑,这都需要我们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和他们谈心。”
  采访中,巩性军谈到,自己和德州医院的领导、大夫经常交流,也时常回家乡医院做手术。他说,目前德州开设心脏外科的医院较少,主要原因还是引进、培养人才不够,建议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我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家乡若有需要,我定会义不容辞。”
□本报记者张晓航本报通讯员邓美平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心“救心”不负生命重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