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10514期 >> 第03版:往事
从教书先生到冀鲁边区妇女抗日救国总会主任,牺牲时年仅27岁——
崔兰仙:铁心抗日 捐躯报国


  


  院门“吱扭”一声开了,一位中等身材、眉清目秀的年轻女人走进来。
  院子里的二祥问:“这位大嫂,你找谁?”
  “我找串书馆的老李。”
  “你找错地方了,这儿没有老李。”
  “我明明看见他进来了!”
  马振华从屋里走出来:“她是来找我的,请进屋里坐吧。”
  二祥有点懵:“你姓马呀,怎么?”
  “我是姓马,前两年当局通缉我,化名‘老李’啦。”
  “老李,哦,不,老马,我是旧县(镇)北街贫民学校的崔兰仙。”
  马振华笑着说:“我知道,你是‘穷孩子的老师’,在全盐山县都有名。我还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你在泊镇九师登台演讲,呼唤‘同学们团结起来,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你奋勇参加查禁日货,上街下乡宣传抗日。带头声援‘一二·九’学生运动。”
  崔兰仙惊奇地问:“老马,你是侦探呀?”
  马振华逗趣地说:“崔先生,你别忘了,我可是个串书馆先生哟。”
  崔兰仙也笑了:“你知道我的情况就好办了。我听说你是‘华北民众抗日救国总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的组织人,今天来找你,是要求参加抗日救国军,扛枪去打鬼子。”
  马振华认真地说:“你的孩子咋办?家人同意吗?”马振华知道,崔兰仙嫁给了旧县镇地主杨铮侯的侄子杨新(辛)国。
  “孩子有娘家、婆家两家人看管。娘家人支持,婆家我再做工作,做不通他们也挡不住我。”崔兰仙果敢地说。
  马振华严肃地说:“干革命,打鬼子,是随时掉脑袋的事情,你不怕死?”
  崔兰仙双目炯炯:“为了不当亡国奴,我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
  马振华思考片刻说:“好吧,当前我们正在冀鲁边区组建农救会、青救年、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团体,非常缺少有才干的人,你去做妇女工作吧。你要有心理准备,妇女世代受欺压,被牢牢拴在锅台上,受苦受罪深重,现在动员她们走出家门参加抗战,该有多难呀!但是,一旦发动起来,那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啊!”
  一席话说得崔兰仙热血沸腾,她坚决地说:“我干!”二
  1937年初秋的这天上午,崔兰仙心情激动地告别马振华,走出设在河北省盐山县旧县镇的“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院子,她仰望天空,长舒一口气:啊,蓝天白云,久违了!
  崔兰仙向婆家革命了!
  她冲破婆家人的阻挠,走上抗日一线。
  崔兰仙带着娘家人革命了!
  她大哥为抗日救国军送情报、筹粮款,二弟参加了抗日救国军,嫂子和弟妹也参加了抗日活动,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娘家是抗日堡垒户。
  崔兰仙铁心抗日豁命了!
  1938年2月(一说1937年7月),崔兰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以火一般的热情投入抗日斗争。她脱下教书先生的装束,换上农村妇女服装下乡了。
  在庆云、乐陵一带,崔兰仙是一位头梳网罩发髻、身穿靛蓝棉袄黑棉裤、脚打绑腿带、胳肢窝下夹一个高粱红颜色小包袱的大嫂。
  在南皮、宁津一带,崔兰仙是一位头戴碎花巾、身穿大襟夹袄藏青裤、脚踏家做粗布鞋、胳肢窝下夹一个蓝底白花小包袱的大嫂。
  在沧县、东光一带,崔兰仙是一位头扎长抓髻、身穿素花褂子灰布裤、脚登黑布袢带鞋、胳肢窝下夹一个丹凤图案小包袱的大嫂。
  崔兰仙有时扮作逃难的,有时扮作走亲戚的,有时扮作赶集上店的,来往穿行于日伪军的据点岗楼之间,沉着机智地应付敌人的盘查。
  崔兰仙健谈脾气好,待人热情乐于助人,她住在乡亲家,教孩子识字,帮着烧火做饭、打水扫地,干家务“放下耙子拿起扫帚”。遇上谁家有难处,给出主意、想办法,倾囊相助。碰上谁家闹家务,劝说调解。她走村串户和婶子大娘们诉说鬼子入侵,毁了平安日子,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启发她们支持家人抗日保家卫国。她和年轻媳妇、姑娘们呼姐唤妹,讲述鬼子奸淫烧杀的累累罪行,激发她们跟着共产党、八路军支前、参军。多数村民不知道她的名字,亲切地叫她“夹小包袱的抗日大嫂”。
  春去秋来,崔兰仙指导组建了盐山、沧县、南皮、东光、宁津、乐陵、庆云、无棣等各县的妇救会,培养了一批抗日妇女积极分子,介绍20多人入党。她与盐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文教科
  的同志一起,组建起50多处抗日小学,开办抗日小学教师轮训班。12月,冀鲁边区妇女抗日救国总会成立,崔兰仙任主任,邱岩桂任组织部部长,石磊光(傅素梅)任宣传部部长。
  随后,妇救总会创办了冀鲁边区第一份妇女刊物《妇女解放》月刊,崔兰仙亲自写发刊词和重要稿件。她还建议边区党委的《烽火报》开辟“战地妇女”专栏,介绍妇女解放参加抗战的事迹,鼓舞边区妇女参加抗日斗争。组织边区村村建立妇救会,开办妇女午校、农民识字班等。边区妇女送子送夫参军,救护伤员,生产支前,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抗日热情空前高涨。
  崔兰仙的小包袱里,经常裹着一双小孩的鞋子,是她亲手给女儿景云做的。然而,她每次见到女儿,给女儿试穿的时候,鞋子总是小了,脚穿不进去了。崔兰仙便再给女儿做新的,再见到女儿时,又穿不进去了。每每这时,崔兰仙心里愧疚啊!她整天为抗日奔忙,顾不上回家,难得和老人孩子团聚。就这样,新鞋子一双双地做,又一双双地换,女儿的脚在她的小包袱里一天天长大。三
  一次,崔兰仙住在乐陵县大桑树村,上午,她正收拾东西准备到下一个村庄去,房东大嫂兴冲冲地快步走进屋来:“兰仙,你快看看谁来了?”
  崔兰仙抬头看,呀,是娘背着6岁的女儿找来了。她赶忙接过孩子,又惊异又高兴:“娘,你怎么找来了?”
  “你不回家看俺们,还不兴俺娘俩来看看你呀?俺听人说在大桑树看见过你,就打听着来了。景云,快叫娘。”
  女儿怯怯地叫了一声:“娘。”崔兰仙的眼泪唰地掉下来了。
  “孩子,眼下娘管不上你,等把小鬼子打出中国去,娘给你做好饭,缝新衣,教你念书认字。”崔兰仙转向娘说:“娘啊,女儿不能在你身边尽孝,想起来心里就难受。小鬼子蹦跶不了几天了,待我们胜利了,建立了新中国,我和云儿天天守着你,伺候你。”
  娘说:“闺女的话俺信,就盼着那一天早点来到啊!”
  崔兰仙说:“娘,我还要马上走,不能陪你了。”她转向房东大嫂:“大嫂,俺娘和云儿今天就住你家,你受累吧。”
  房东大嫂爽快地说:“你放心去吧。大婶,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多住几天,等俺给孩子做件新棉袄再走。”
  崔兰仙忽然想起什么,她从小包袱里拿出一双孩子鞋,往女儿脚上一比划,鞋子又小了。她苦笑着说:“云儿,下一次娘一定给你做双可脚的。”说着,接连咳嗽了几声。
  娘担心地问:“闺女,是不是哪儿不舒坦?看你瘦的,大风能把你给刮跑了。”
  “娘,没事,可能是着凉了,过几天就好啦。”
  娘不知道,崔兰仙没黑没白地工作,积劳成疾。同志们劝她去看病,她说:“患个头疼脑热的不碍事,我没工夫看病。”有些乡亲心疼地掉眼泪,自动凑钱给她抓药,她对他们说:“别为我花钱了,省下钱用在打鬼子上吧。”
  腥风血雨笼罩了1942年五六月的冀鲁边区。6月18日,30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驻在河北省东光县大、小单村一带的冀鲁边一地委、一专署机关及一个警卫连。19日清晨,崔兰仙藏好党的文件,同边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岫石(亦写张袖石)带领地委直属机关74人在刘大瓮村与敌人遭遇。他们冲到村外一块庄稼地里,崔兰仙对张岫石说:“鬼子有骑兵,这样跑不出去。我把敌人引开,你带同志们先撤。”
  张岫石说:“不行,你带同志们走,我掩护!”
  崔兰仙着急地说:“别争了,你是部队领导,部队行动不能没有指挥。你带领大家冲出去,快!”
  崔兰仙边朝敌人打枪边向西边的花子坟场飞跑。张岫石命令:“警卫一班,保护好崔主任,其他同志跟我走!”
  鬼子包围了花子坟场,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在与敌人拼刺刀中相继牺牲了,崔兰仙负伤被俘。鬼子拉崔兰仙上马押走,她奋力反抗,对着鬼子猛踢猛咬,大骂:“你们这些强盗!要杀就杀,要砍就砍,中国人绝不屈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宁死不当俘虏!”鬼子对着崔兰仙的腹部连捅数刀,她献出了27岁的生命。
  崔兰仙和张岫石(1943年牺牲)是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后人诗赞崔兰仙:“国难当头舍小家,津南抗战一枝花。边区璀璨星云烈,亮眼盐山那抹霞。”
□本报特约撰稿人朱殿封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崔兰仙:铁心抗日 捐躯报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