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01211期 >> 第01版:新闻
近日,91岁高龄的张立荣获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为我市唯一。 44载从医路,她初心不改——
大医精诚写大爱

德州市肛肠医院院长郭延昭将奖牌和荣誉证书送到张立手中。 记者刘振兴摄


张立 (左二)在德州市痔瘘医院和同事讨论业务 (资料图)


  □本报记者刘潇 本报通讯员付鸿杰
  12月3日,正值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但位于德城区老干部宿舍楼的张立家却是一派暖意融融。德州市肛肠医院院长郭延昭将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的奖牌和荣誉证书送到了张立手中。
  今年91岁高龄的张立,是我市肛肠医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她的简历很长、标签很多。此次荣获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的全省共28人,我市仅她一人。
  采访当日,张立老人端坐在沙发上,一头短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一侧的书桌上,摆放着她最近在研读的几本肛肠病学著作。
  她说,44载从医路,变的是青丝白发,不变的是初心使命;变的是职务职称,不变的是大爱情怀。
出身寒门迈入医学殿堂
  1929年,张立出生在陵县徽王庄乡(现为陵城区徽王庄镇)牛王堂村,自幼家境贫寒,家中兄妹众多。她打小就特别懂事,不管是念书,还是帮父母干活,都非常努力,这也培养了她吃苦耐劳、严谨谦逊的好品格。
  初中毕业后,一次机缘巧合,张立来到德州市立医院,成为了一名外科护士。入职初始,年少的她晕针严重,为病人输液时内心充满恐惧,为克服心理障碍,她苦练扎针技术,先从猪皮上练起,然后再在自己的脚背上练习。经过反复练习,终于掌握了输液这项基本功,并通过了临床护理技能考核。
  当时,刚刚在护士工作岗位崭露头角的张立,因外科痔瘘室急缺人手,她被紧急派去给痔瘘室老中医韩玉俊当助手。
  那个年代,条件极其艰苦,一间痔瘘室仅有3张病床,为节约医用物资,每次手术用的纱布和棉球,都需要助手清洗多遍,然后再去消毒重复利用。身形瘦弱的张立从不怕苦,她反而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承担治疗辅助工作之余,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业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闲暇时间里,不是手里抱着本厚厚的医学书籍啃,就是主动找病人聊天,更全面地了解每位病人的情况。
  胆大心细、勤勤恳恳的张立,很快得到了老师韩玉俊的认可。有件事令她至今印象深刻:有一次,在韩玉俊的指导下,她尝试为一位肛周脓肿患者实施手术,当手指伸进患者肛门的瞬间,大脓包爆裂,脓血喷出,衣服上沾满污血。“当时,我没有丝毫犹豫,而是继续投入工作。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行医者,要时刻保持沉着冷静,更要多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采访时,张立回忆说。
  精益求精凡事总要弄个明白
  长期处于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下,张立却毫不退缩,而且愈加努力,她投身于各项肛肠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努力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几年后,张立从助手变成一名医生,又从一名医生变成痔瘘室负责人。 1976年,为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她牵头成立了痔瘘科,改变了原痔瘘室专业人员紧缺、技术落后的局面。
  在过去,痔瘘科是外科里不受重视的“小”字辈,很多人认为在痔瘘科无法施展才能,而且活又脏又累。可张立不这么认为,作为科室主任的她,曾多次放弃调动的机会,日夜坚守在临床救治一线。她对每一个病人都认真诊治、细心观察,从不放过蛛丝马迹的病情变化。遇到危重病人或病情出现变化,她总是随叫随到。她说,“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 ”
  张立始终专注学术,对特殊病例有着天然的好奇心,遇到问题总要寻根问底,找不到答案决不罢休。用她的话说:“凡事不弄个明白,心里总觉得有个梗。 ”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苦心钻研,张立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医的消毒、麻醉、结扎、缝合等方法,总结出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痔瘘治疗方法,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这一独创的方法,缩短了肛肠疾病的恢复时间,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坚守初心牵头筹建肛肠专科医院
  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口碑,张立被广泛熟知,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问诊,许多久治不愈的患者在治愈后,联名寄来感谢信,她也成为了红遍大街小巷的“肛肠名医”,其事迹曾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 10余家媒体争相报道。
  在张立家的客厅里,映入眼帘的除了一张张荣誉证书、一排排荣誉奖杯,还有一幅老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她“红”极一时的最好见证:1978年4月2日,张立获评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与全国的科技先进工作者们合影留念。
  可张立的志向不在于“成名”。她发现,仅靠一个小小科室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因此,迫在眉睫之事,就是继续将德州的肛肠医学事业做大做强。
  1985年,张立开始牵头筹建德州市痔瘘医院,她的想法得到了党委政府的支持,相关部门专门给她批了一块建筑用地。后来,经多方协调,筹集到资金150余万元,医院正式开工建设,并于2年后投入使用,成为了鲁北第一所痔瘘专科医院,由张立担任第一任院长。“整个建院过程虽然很累,但与医院建成后的成就感相比,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张立笑着说。
  有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平台,张立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她克服了设备不足、人员紧缺等困难,使医院的发展日新月异。期间,她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扩大医院服务领域,在保持原有痔瘘专科特色的基础上,建成了外科、中医科、妇科等综合性科室,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科室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案;举贤任能,注重梯队建设与人才培育,针对个人能力和专长,制定长期培养计划和措施;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人才,聘请天津肛肠专家前来坐诊和指导手术,使医院的就诊业务量逐年增长。
  为了传承发展,张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遗余力。“肛肠医学事业必须后继有人。 ”临退休之际,她将自己毕生所学和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她说:“我要把宝贵的经验留下来,解除更多患者的痛苦。 ”
  现如今,张立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人数可达百余人,几乎都成了肛肠医学领域的骨干专家。
  传承医道无私无畏护人民健康
  “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绝不能让病人失望。 ”张立常说。
  1992年,年过七旬的张立光荣退休。本可颐养天年的她,却选择留在德州市痔瘘医院的专家门诊继续坐诊。期间,若患者有需求,她仍然坚持亲自执刀手术和换药护理,还多次婉拒了外地医院抛出的“橄榄枝”。
  在德州市痔瘘医院原副院长刘俊青的印象里,张立待人宽厚,但对工作极度较真。建院后,医院引进的每一位人才,必须通过综合考察才行,任谁打招呼都没用;每次开会要用的文件,她都是亲力亲为。“退休后,老院长还会经常教年轻医生为医之道:医者,不要光给人看病,更要多关心病人,只有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刘俊青说。
  时间追溯到2000年,张立因身体原因,不得不在家中休养,但她仍时时关注新闻资讯,始终牵挂肛肠医学事业的发展。“人不能停止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即使是退休了,也应继续发挥余热。这是母亲常对我们说的话。 ”采访中,张立的儿子陆学新告诉记者。
  今年1月7日,原德州市痔瘘医院正式更名为德州市肛肠医院,张立严谨的从医理念、谦逊有礼的品格,以及艰苦奋斗、孜孜不倦的精神,正在激励着新一代的医生开启肛肠医学事业的殿堂之门,也指引着德州市肛肠医院走得更远。“在老院长的技术传承和精神指引下,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现在医院发展成为了‘大专科、小综合’的特色模式,与北京市肛肠医院结成了紧密型医联体,和省内3家肛肠专科医院成立了齐鲁区域肛肠医院联盟,形成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德州市肛肠医院院长郭延昭说。
  目前,德州市肛肠医院新院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听到医院要建新院区的消息,张立颇为兴奋,她掰着手指一字一句地告诉记者:“我希望,未来医院的品牌建设要更精细化、规范化、智慧化,只有把德州市肛肠医院办成让政府放心、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医院,才能站得稳,立得牢,也才能救治更多病人。 ”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医精诚写大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