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00522期 >> 第02版:人物
至精至爱 守护光明
——记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侯豹可
作者:张晓航本报
  个人简介
  侯豹可, 1977年7月生,夏津人,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眼外伤学组委员、视觉电生理学组委员,视觉电生理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擅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眼底病、白内障的诊治,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白内障手术,在视网膜神经生物领域有深入研究。
  北京西四环边上,五棵松体育馆对面,座落着久负盛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不过,她有个更好记的名字——“301医院”,在老百姓心中,这个名字意味着顶尖的技术水平,一流的服务质量,过硬的综合实力。
  5月14日,记者见到了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侯豹可。这位德州老乡今年43岁,世纪之交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一步一脚印踏实攀登,在眼外科临床领域积累丰富,科研方面颇有建树,同时为公益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3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侯豹可讲述了奋斗经历,也分享了从医感悟。
“当医生是个凭良心的活儿”
  忙碌,是记者对侯豹可的第一印象。采访过程中,他的电话保持着每隔10分钟响一次的频率。“因为疫情,很多需要复诊和二次手术的患者来不了,现在北京‘解封’了,检查、住院、手术都得安排起来。 ”他解释道。
  在侯豹可的手机通讯录上,有这样一批联系人,标注着“某某患者”“某某患者家属”。患者的大量来电打破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对此他并不在意。每回值门诊,侯豹可难有准点下班的时候。有些等在诊室外面的患者没挂上号,他都尽量给加号,上午的门诊常常值到下午两点才结束。
  “这些患者大都是外地人,其中很多把301当成‘最后的希望’,我多花点时间,让他们少几次舟车劳顿,这事儿很有意义。 ”他对记者说。
  做医生这些年,见多了疾病引发的辛酸故事,让侯豹可和患者有了越来越多的共情。有一回,一个安徽人带着10岁的女儿来问诊,女孩是陈旧性眼伤,需要手术,但当时没有床位,至少要等半个月。过了两天,一位同事说,看到父女俩在马路边用油毡布打地铺。侯豹可说,他也为人父,能体会这位父亲的心情,便想了很多办法,最终为女孩加了一个宝贵的床位。
  侯豹可明白,在医院坐诊只能帮助来得了301的患者,还有很多人没机会没条件到北京看病。所以,他乐于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健康快车”发起于1997年,经过特别设计建造的4列火车,配备眼科医疗设施和志愿者医生,每年到3个偏远贫困地区,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2011年和2016年,侯豹可两度参与,作为医疗主任,帮助2000余人重见光明。
  2017年12月,他参与健康快车“一带一路”国际光明行项目,到巴基斯坦,9个手术日为当地529名患者做白内障复明手术,并承担示范教学任务,用医者仁心为中巴友谊添砖加瓦。
  去年7月到10月,侯豹可又到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驻点帮带,帮助医院眼科独立开展玻璃体切除手术。
  侯豹可说,每次看到手术后,患者因再次看得见眼前景身边人而激动的样子,他心中的成就感无以言表,所受的累和苦在这种感觉面前变得不值一提。“当医生是个凭良心的活儿”——这句朴素的话,是侯豹可总结的“行医信条”,多年来,他一直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
“胸有惊雷也要面如平湖”
  眼外科手术绝对是一项精细活。“3毫米的手术空间里,要操作两件器械,一件直径1毫米、一件直径0.5毫米,一定不能碰到无关组织。 ”侯豹可的这个举例,将记者带到紧张的眼外科手术现场。
  要做好如此精细的手术,离不开长时间的学习与积累。这些年,侯豹可把医院眼科各细分领域的资深专家都跟了一遍。他注意观察专家的工作习惯,每类手术从准备到完成,每个步骤都记在本子上,到如今这些本子摞起来将近30厘米厚。学习消化后,再通过手术模拟训练系统勤加练习。
  如今,侯豹可精通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技术全面而精湛,对这一职业的理解也日益深刻。
  在他看来,一名好的眼外科医生,必须具备好的心态,“这种精细的手术,遇到意外是正常的,但越有意外,越不能慌,越要冷静下来作出决策,所谓‘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
  做到“面如平湖”,前提是做足准备。每次手术前,侯豹可都会设计至少3套方案,并准备几套应急预案。“小手术要谨慎,大手术要坚持”,无论手术是大是小,他都会如此严格要求自己。
  此外,侯豹可认为,面对重症患者,医生应该利用清晰的判断和果断的语言,将信心传达给患者,“患者有了信心,才能迸发出对抗疾病的能量。 ”
“做好眼前事,再谈大目标”
  10年里一步一台阶,先后拿到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分别在中美两国有两段博士后研究经历——看着侯豹可发着光的学业简历,记者很难想象,在读高二那年,他曾一心想着高中毕业后就找份工作,没考虑读大学。“我小时候并非‘别人家孩子’,资质平平,高二时成绩中游偏上,考大学希望尚存但也渺茫,就想着不如早点进入社会历练。 ”侯豹可回忆。
  远在沈阳军区工作的叔叔寄来的一封封信,逐渐改变了这位少年的想法。信中,叔叔告诉他国家辽阔,要去闯闯看看。到了高三,侯豹可开始发奋学习,成绩从中上游一跃成为全校前几名,最终考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总结这段逆袭经历,他给出一个公式——成绩等于效率的三次方乘以时间。时间造成量变,效率的提升则会推动质变,提高效率的方式是全情投入与正确思维方式。“全情投入,意味着‘做好眼前事,再谈大目标’,正在做什么就把什么作为兴趣,投入了,大脑就会高度兴奋,就会事半功倍——学医后,我明白了其中的医学原理。高考前,我没给自己定必须考上名牌大学的目标,只是把每一天的学习完成好。 ”侯豹可说。
  正确的思维方式帮侯豹可找到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他说,课本都是全国的教育专家编写的,是最精髓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吃透每个字,而不是课本还一知半解就去“刷题”;一个学科从高一到高三的课本,前后逻辑是非常清晰的,不能把每一章节、每个知识点割裂开,而是形成一张网,用现在流行的词叫“思维导图”,这样才能记得牢、理解深;另外,不仅要“高效输入”,还得会“精准输出”,考试时要分析每道考题背后的知识点,再从大脑中调取相应知识解答,不能做了半天题还不知道考的是什么。
  之后的求学之路上,侯豹可一直“套用”这个公式,学业随之精进,本科毕业后,先后拿下本校的硕士学位以及解放军医学院的博士学位。
  2012年,侯豹可到第三军医大学进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临床多年后,再去做基础研究,会对医学产生不一样的认知。 ”那两年,他每天早上天不亮就泡在实验室,晚上才出来。因实验需要,实验室是个暗室,所以那段时间他很少见到阳光。 2014年,他又到美国著名的圣约瑟夫医疗中心完成了另一段博士后阶段的研究。
  科研方面,侯豹可也没落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十二五”、解放军总医院苗圃及临床扶持基金等项目,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第一作者发表CSI论文4篇,国内专业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4部,取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曾获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新星等。
  允公允诚,至精至爱——这是解放军总医院的院训,多年来侯豹可身体力行,诠释了这8个大字。
  离家求学工作多年,侯豹可心里一直惦记着家乡,每次在北京见到老乡都格外亲切,最多时一天接待了5波来看病的老乡。
  “高铁这么方便,我经常回去,家乡这几年生态建设搞得特别好,每次到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等地方,心情都特别宁静、放松。 ”侯豹可说,“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德州很多医疗机构都和北京的医院开展了合作,期待我们科室也和家乡合作,为老乡们的健康作点贡献。 ”
□本报记者张晓航本报通讯员邓美平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至精至爱 守护光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