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91018期 >> 第02版:人物
人民卫士 排爆尖兵
——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张保国
作者:张晓航


穿上防爆服准备执行任务


  □本报记者张晓航
个人简介
  张保国,1965年生,陵城经济开发区大刘村人。现任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排爆中队负责人,20年来处置爆炸装置和可疑爆炸物现场110多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4000余枚,销毁废旧雷管30余万枚、导火索导爆索51万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被授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9月2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掌声雷动,“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这项评选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等9部门组织,评选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的英雄模范,奏响新中国奋斗交响曲,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德州老乡张保国正是300名“最美奋斗者”之一。
  就在一周前,记者对张保国进行了专访,由于近期他工作繁忙,采访就在出差回程的高铁上进行。虽说之前看过不少相关报道,但和张保国握手时,记者心里还是咯噔一下——几块移植的皮肤颜色格外深,坚硬、粗糙如同老树皮,小拇指蜷曲成L形。这双手诉说着这位德州硬汉一段因公致残的经历,也是其职业身份的鲜明“勋章”。
  张保国是一名排爆警察,20年来他处置爆炸装置和可疑爆炸物现场110多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4000余枚,销毁废旧雷管30余万枚、导火索导爆索51万米。每次出任务都是一场出生入死的冒险,张保国用肉体凡胎和勇气担当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心怀报国志
男儿入军营
  1965年10月,陵县(今陵城区)一个农村家庭迎来家中长子,小两口给他起名张保国。保国,一个很常见的名字,却沉甸甸的,寄托着父母的期待。
  张保国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1963年转业到核工业部(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建设公司,多年来辗转祖国大西北、大西南建设核基础工程,一年才能回家一次,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张保国兄妹三个长大。生活清苦,但张保国从未从母亲嘴里听到过一声抱怨,她说:“你爸为国家做事是光荣的,你以后也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
  张保国时刻谨记这句话,学习上从未让家人操心,198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德州一中。心怀报国之志,高三时张保国参加了空军飞行员招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却因视力距达标线差0.1遗憾落选。他没有气馁,改去考军校。
  1984年夏天,当张保国收到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弹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第一反应是“又高兴又有点蒙”——高兴的是终于如愿被军校录取,蒙的是当初填报的并不是这所军校,更不知道还有一个弹药专业。
  “既然在志愿表上填了‘服从调剂’,就要信守承诺,这是当兵起码要具备的素养! ”父亲以一位老兵的身份,给张保国上了做军人的“第一课”。
  在军校真正接触弹药后,张保国发现这是一门深奥又无比重要的学问。“炸药、发射药、起爆药,不同种类弹药用途不同、原理各异,研究弹药要了解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电子学、空气动力学、爆炸学等多方面理论知识,需要长期学习和积累才能掌握,而弹药对军队的重要性更不必多说,这激发了我潜心研究弹药的决心。 ”
  4年扎实学习后,张保国被分配至济南军区弹药修理装配站,从事弹药修理、销毁工作。弹药修配站位置非常偏僻,收不到电视信号,报纸延后好几天才能收到,这反倒给张保国提供了一个心无旁骛研究业务的环境。
  彼时,正值全军推进弹药修理装配站正规化达标建设,作为全站为数不多的弹药专业本科生,张保国勇挑重任,完成新弹药修理车间3条流水线的设计及建设工作。
  工作中张保国勤于思考。一些构造复杂的废旧炮弹若要销毁,通常只能一炸了之,他心想:要是能把炮弹里的炸药和钢材分别回收利用,能为国家节省多少钱?想法很快变成行动,经过数月潜心实验,“弹丸装药倒空制片装置”研制成功,获评全军科技成果三等奖。在部队工作的11年里,他先后完成或参与的科技成果达6项之多。
尽责忘生死
担当为先锋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战争年代遗落在济南战场上的陈旧炸弹、炮弹逐渐被挖掘出来,急需处置销毁。身为研究弹药的行家里手,张保国屡次被济南市公安局借调,他精湛的技艺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8年,张保国正面临是否转业的抉择时,济南市公安局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1999年,张保国作为特殊专业人才被破格引进到济南市公安局,成为济南市公安机关当时仅有的一名专业排爆手。
  虽说都跟弹药打交道,但在部队和在公安部门面临的完全是两种境况——军用弹药都是制式的正规产品,统一标准生产,结构原理清楚,性能质量稳定,处置起来相对安全;但废旧弹药和犯罪分子制作的爆炸装置情况复杂且不稳定,每一次处置都是全新的考验。更不要说,当年的排爆装备严重不足,很多时候,张保国就是单凭血肉之躯“护送”炸弹到安全区域。
  有一次,一个居民小区中发现了逃犯携带的爆炸装置,张保国骑摩托车赶到现场,从床底下和被子里搜出9枚炸弹,最大的一个是用啤酒瓶做的,装满500多克炸药,杀伤力非常大。张保国环顾四周、冷静思考,发现墙角有一个大水桶,他赤手空拳地把炸弹轻轻浸入水桶,让危险暂时解除,随后到郊外成功对炸弹进行了彻底销毁。
  有一次,一家物流公司工作人员在寄往青岛的一件货物中闻出了汽油味,接警后张保国来到现场。货物是个大纸箱,尺寸超出了X光透视仪的测量范围,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他穿上排爆服担当主排手。纸箱被打开后,13升汽油、两包黑火药、一个摩托车电瓶、一个电子计时器出现在他面前。沉着观察后,这一自制爆炸装置的电路原理浮现在张保国脑中,他用排爆钳对着一根线轻轻一剪,几秒钟的寂静后,他长舒一口气,危险解除。
  这些像极了电影桥段的经历,被张保国用平静的语气缓缓讲出,但这些真实的故事,却不一定如电影中那般,都会由英雄胜出而完美结束。事实上,公安机关排爆人员处理的炸弹远比电影中的要复杂、危险,很多时候,生死就在一瞬间。
  张保国最常对其他队员说的一句话是:“我是共产党员、排爆队长,有任务我先上;如果我不在了,谁的党龄长谁上! ”多年来,无论是鉴定泉城路丰利大厦爆炸物,还是处置遥墙国际机场疑似汽车炸弹,无论是排除泉城路三联商社家电商城爆炸可疑物,还是拆解青岛即墨“10.02”爆炸案爆炸装置,张保国都是第一个穿上排爆服担当主排手,把安全让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哪里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就战斗在哪里。
以个人牺牲
换百姓安宁
  2005年3月2日,张保国的妻子李静匆忙赶到医院,见到了躺在重症监护室的丈夫——他双手被厚厚的纱布缠绕,浸出血来,烧得皲裂的脸肿得像盆一样,皮肤一块块裂开,露出粉红色的肉。虚弱的张保国努力睁开双眼,说了句:“媳妇,我没事。 ”
  那天,在销毁废旧弹药的任务中,张保国身后一个生锈严重的发烟罐突然泄漏,含磷的发烟剂接触空气后发生了自燃。“快跑! ”张保国大喊一声,双手用力推开身边的记者和同事,紧接着飞快冲到火药堆旁踢飞了发烟罐。但他还没来得及跑开,“轰”地一声,一个火球突然蹿起,把他裹在里面。
  屏住呼吸、挣扎着冲出火堆后,张保国立即就地扑倒、翻滚,压灭身上的明火。但上衣领子和裤腿里的火仍在燃烧,他用烧焦的手不停地拍打,战友们一拥而上,才把他身上的余火扑灭。
  这次事故,让张保国的手深二度烧伤,脸部二度烧伤,损伤至真皮层,落下七级伤残。住院治疗两个月后,双手没有长出新皮肤,增生瘢痕却越长越厚,导致有的手指不能弯曲,有的手指不能伸直,严重影响手部功能。医生说,想恢复手部功能必须先植皮,再接受康复治疗。
  前后两次,医生从张保国大腿根到后背取下两块50公分长、5公分宽的表皮,修整后缝合到他的双手上,每只手要缝合150多针。经历两次四五个小时的手术后,被推出手术室的张保国脸色惨白。取下皮肤的部位有长达半米的缝合伤口,稍一用力就可能把线撑开,连咳嗽都不敢。
  所幸,新的皮肤成活了。但它们像胶带一样,紧绷在张保国的手背上,手指依然无法伸直。每次康复治疗,张保国需要站在加热好的蜡锅旁,连续多次把两只手插进60摄氏度的蜡液里。等手上的蜡结到拳击手套那么大,医生迅速把蜡剥离,趁着热劲儿,硬生生地把他弯曲变形的手指掰直、把僵直的手指弯曲。
  这样的痛苦,不经历的人难以想象。然而,就在出院后第3天,中队又接到排爆任务,张保国顾不上保护脸上刚长出来的新皮肤,冒着刺眼的太阳又一次出现在排爆现场。
  身边常常有人问,每天冒着生命风险干工作,值得吗?张保国说:“很多工作都有风险,警察危险,消防员危险,但这些事情总要有人做,以我一个人的牺牲换来百姓的安宁,怎么不值得? ”
廿载守初心
奉献永不停
  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张保国有两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一是排爆时用左手,二是每天至少发一条微信朋友圈。第一个习惯是为了如果因意外造成残疾了,至少留下右手方便生活;第二个习惯是为了让亲朋好友知道,自己今天还活着。“我经常在朋友圈分享生活感悟,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忙没更新,很多朋友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出事儿了,从那之后,我每天的朋友圈就不敢断了。 ”他笑着说。
  然而,这些年,张保国却常常跟妻子李静说:“我的工作没你想的那么危险,放宽心就行。”但当他烧伤的样子真正出现在眼前时,她一下子有了阴影。李静劝他,甚至跟他吵、跟他闹,想让他申请调离排爆岗位。可一向好脾气的张保国在这个问题上从不让步。
  后来,李静慢慢明白了,不只她劝不了张保国,任何人都劝不了他。这些年,张保国有很多机会调离一线岗位,但他都拒绝了。
  20年来,无论深夜、周末还是节假日,一个电话就能把张保国拉回排爆现场。 20年来,一家三口从没一起出去旅游过,家里甚至没有一张全家福。张保国常对李静说,等以后闲下来了,要每月带着她和女儿回一次老家,帮老父亲浇浇他钟爱的花草,推着瘫痪的老母亲去逛逛大集。但李静心里知道,只要张保国还干排爆一天,他就永远不会停歇。
  这些年,张保国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但他对此看得很淡:“我可能做了一些事,让组织和群众认可了,我很自豪,但这不是我骄傲的资本,我只有把这些事继续做好,才不辜负他们的认可。 ”“老爸,以后别穿排爆服了,别剪线了。”在一档节目中,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面对镜头哽咽着说出自己心中的最大愿望。然而,今年夏天,她考入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关于奉献、忠诚、担当的信念,就这样在家庭中传承。
  张保国说,自己走到今天,离不开家乡的滋养,家乡文化中的忠诚、厚道、实干、担当一直流淌在自己血液里。
  作为中国防爆安检专家委员会14名专家委员之一,张保国工作之余常常在全国、全省安检排爆培训班上授课,德州公安特警部门很多人都听过他的课,称他一声“老师”。他说:“我的工作特殊,很高兴这些年家乡一直很平安,没有事需要我帮忙,但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与家乡公安部门分享,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愿家乡岁月静好,愿家乡人平安幸福。 ”采访的最后,在我们的题词簿上,张保国如是表达了对家乡的祝福。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人民卫士 排爆尖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