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华社区居民聚在一起包粽子(资料图)。记者郭庆萍摄
新河社区工作者为居民烤制蛋糕(资料图)
□本报记者石秀秀本报通讯员方志勇王美林
5月25日上午,德城区天衢街道肖何庄社区热闹非凡,以“筑梦新时代共建邻里情”为主题的德城区第四届邻里文化节暨第十五届社区艺术节在此拉开帷幕。
作为主会场,社区迴芳池畔轮番上演着大合唱、舞蹈等精彩节目,掌声、喝彩声一阵接一阵。同时,果园社区20余名居民聚在一起包粽子;西长社区举办了趣味运动会,邻里协作,妙趣十足……
邻里文化节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性工作和一项惠民利民的系统工程,德城区不断丰富活动内容,迄今吸引了超过50万人次参与。“邻里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邻里文化节给居民搭建了沟通的平台,为建立和维系良好邻里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德城区副区长于志新说。
从敲不开门到相互熟悉、相互帮助
如今的邻里文化节,源于新湖街道在2005年开始举办的邻居节。“那时候不少社区工作者反映,敲不开居民家的门,工作难开展。 ”新湖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居民的住房条件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少了,戒备心也随之增加,为了让大家打开“心门”、走出家门,便举办了以邻居大串门、邻里互助谈心等为主要内容的邻居节,没想到深受居民欢迎。就这样,邻居节持续举办了11年,活动内容也不断丰富,百家宴、趣味游戏、义诊服务……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其他街道社区也争相效仿。以此为契机,德城区于2016年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首届邻里文化节。
随着活动影响面的扩大,邻里间的关系也产生了显著变化。“曾经见面最多点头示意一下,现在谁家里有婚丧嫁娶,大家都去帮忙张罗。 ”新华街道振华社区的居民周健说,有一次,他把钥匙插在储藏间门上忘记拔下来,1楼的邻居看见了主动给他送到家里。“如果不是大家彼此熟悉,谁能知道这是我家储藏间?还有一次,家里没有关太阳能的上水管,下水管哗哗流水,楼长去查了水表关了阀门,然后又打电话通知我。 ”周健表示,像这样的事儿时有发生。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实则是邻里互助、友爱共融的体现,是社区文明程度提升的一个缩影。
人人争当志愿者邻里关系更和谐
无论邻里节还是邻居节,都是一项让邻居互相认识、交流,加深感情的好活动。而设置在其中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对加强邻里关系建设的作用更进了一步,让大家都能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住在丰华小区的孙俊伶,每次买菜都买两份,其中一份送到同小区的85岁空巢老人王跃荣家中,平时,她还会陪老人聊天、定期上门帮老人理发、收拾家务等。除了王跃荣外,孙俊伶还同时照顾着小区内的其他3名高龄老人。
因为工作性质,孙俊伶不到50岁就退休了,一直赋闲在家。后来在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孙庆华的带动下,加入了丰华社区乐缝创意坊志愿服务队,一起给社区孤寡老人等免费缝补衣物。如今65岁的她,找回了自身价值。孙俊伶说:“虽然庆华大姐不在了,但是她那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种在了大家心中,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
在她的影响下,12岁的小孙女赵紫涵已成为社区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逢年过节,都会跟奶奶一起给社区的老人送慰问品。“奶奶就是我的榜样,虽然我现在只能做些打扫卫生、宣传文明行为等事情,但我会坚持一直做下去,把这种志愿服务的精神传递给身边更多的同学。 ”小紫涵说。
目前,丰华社区已经形成了由26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巾帼、老兵、朝阳红等5支志愿服务队。在此基础上,新湖街道办事处建立起了首善先锋志愿者总队,带动发展了87支队伍,志愿者达3500多名。
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扩大,德城区也在不断拓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内涵,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推出各项志愿服务。
天衢街道以网格为基础,根据社区留守儿童多的实际情况开展“四点半课堂”“寒假少年帮”等志愿服务;新华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施了以社工、先进典型、社区能人、专业化社会组织、共驻共建单位等为主的“N+志愿服务”组织模式;广川街道提出“8小时工作在岗位,16小时奉献在社区”倡议,发挥广大党员干部作用,积极打造科普型、党建型、文体型、志愿服务型、平安型等精品社区。
文艺为媒增添生活滋味
今年,第15届社区艺术节与邻里文化节同时启幕,成为邻里文化节的有益补充,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邻里沟通。
在城隍庙社区有一个丑老太艺术团,33名成员,平均年龄超过了60岁,自编自演的小品、舞蹈多次登上央视、省级媒体的舞台,还作为德城区的文化惠民演出重点节目,到各社区演出,把欢乐送到群众家门口。“我们都住同一个社区,都热爱文艺,就一起组建了小团队,在中心广场百姓大舞台演出。 ”艺术团成员之一的洪国英说,后来,大家集思广益,创作出了戏曲类、小品等多种节目,成员也越来越多,于是便成立了丑老太艺术团。“社区群众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德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金奎介绍说,近年来,德城区委、区政府通过政府挖掘培养、群众自发组织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水平较高的群众演出团体和喜闻乐见的特色节目,极大地促进了社区基层文化迅速发展,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京剧、合唱、舞蹈、书法、健身……近几年,居民们自发组成了数个民间文化团体,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
居民有了归属感、幸福感
5月18日,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召开,德城区丰华社区获评全国助残先进集体,系全市唯一。
得知这一喜讯,社区57岁的居民万经义激动得落下热泪。他早年和妻子离婚,带着一个女儿生活,后来因患脑血栓导致瘫痪,女儿平时工作忙,也无法时刻在身边照顾。社区了解情况后,主动对他进行帮扶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为他送去床单、被罩以及其他生活用品。志愿者王芳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只要他有需要,一个电话就上门,毫无怨言。“感谢社区和志愿者无微不至的帮助,他们就像家人一样对我,让我感到心里非常温暖。 ”万经义说。
当天晚上,数十名老少居民自发来到社区活动中心。“领奖时我没有激动,当看到大家彼此祝贺的样子,尤其是小朋友自豪地说‘颜阿姨,我们获奖了’,真是特别感动。 ”丰华社区党支部书记颜玲感慨地说,居民把社区当成自己家,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才有了今天的丰华社区。
居民把社区当家,也有意愿把“家”建设的更美好。 2016年德城区提出建设楼门文化,居民们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群策群力,策划出了以青春奉献、幸福温馨、健康之家、文明守礼等为主题的特色楼门文化。如今,全区22个社区共完成了257个楼门文化的建设,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每年的邻里文化节期间还增加了“最美楼道”的评选。
在开展“最美楼道”评选的基础上,德城区进一步增加了“最美邻居”“最美家庭”的评选,涌现出一大批居民身边的先进典型,营造了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今年街道评出来的最美家庭孟献萍家就是我楼上的邻居,榜样就在眼前,我们家也要向他们看齐。 ”天衢街道果园社区的居民马兰萍说。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贫病相扶、老幼相携”是中国传统的睦邻文化。从楼宇小巷间郁郁葱葱的花草中,从居民热情洋溢的笑脸中,人们体会到了社区和谐的魅力。文明、和谐、诚实、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陌生的邻居熟悉了,疏远的邻居亲近了,寂寞的楼门热闹了,困难的邻居幸福了。 ”于志新说,“德城区以节为“媒”,增强了居民之间的认同感、亲和力和凝聚力,更形成了团结互助、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与邻里氛围,让大家有了一种归属感、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