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90510期 >> 第01版:一版
在德州,有这样一群“青年农匠”,他们把理想“种”在土地上,用现代思维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不负青春惠桑梓

李景龙展示他的精酿牡丹花啤酒


工作人员在蚂蚱养殖大棚里投放饲料


  □本报记者李榕本报通讯员王凡存王志李晓东
  青年向上,时代向前。
  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当代青年: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在德州,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者把理想“种”在土地上,他们立足当地优势发展新农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拓展出乡村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迎难而上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近日,记者走近这群“青年农匠”,听他们讲述在乡村“造梦”的故事。
  “养虾达人”段维新——
  用好科技手段,育 “高值”南美白对虾
  放弃了安逸的城市生活,毅然回乡接手父亲的养殖合作社,并大胆尝试草鱼套养南美白对虾模式,将特色水产养殖办得风生水起,他就是庆云海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段维新——一位年仅22岁的“养虾达人”。
  5月5日,见到段维新时,他正在忙着给塘里的虾肥水,黝黑的脸上透出一股朴实、刚毅、自信的神情。
  2017年,还在山东理工大学读大二的段维新,做了一件令所有人吃惊的事——辍学回乡搞特色养殖。彼时,父亲已经在水产养殖业摸爬滚打了多年,并于2014年引进试养南美白对虾。但由于缺乏相关技术,下到虾塘的虾苗成活率不高,损失惨重。段维新想打破这种困局,在现代农业这个大平台施展抱负。
  放眼全国,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人太多了,段维新一个门外汉,能否在这个传统养殖项目里玩出新花样?在对市场进行一番考察后,他运用在互联网上学到的知识,大胆使用新思路、新模式。首先将过去总占地面积400亩、2个大虾池的养殖基地,重新划分为17个小虾池,进行精细化养殖。其次,高薪聘请资深技术员,让专业人干专业事,从虾苗选购到饵料、药品等,层层把关、严格筛选。
  4、5月份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最忙碌的时节,为了提高虾苗成活率,接手合作社的第一年,段维新几乎全天都守在基地。“养虾不比养别的,一旦虾池里的水含氧量不足,对虾就会大量死亡,天气炎热时更为严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段维新每隔几个小时就要去虾池边检查一下,天天如此,不分昼夜。
  在他的努力下,第一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每亩收获近400公斤,但因前期水没肥好,导致对虾个头偏小,价格上不去,每公斤只能卖到40元,最终年盈利仅有60余万元。“虽小有收获,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段维新说。此后,他不断通过自学和拜师学艺,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气候的养殖方法。
  先富起来的段维新不忘乡邻,带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自他接手后,合作社社员收益较此前增长50%。合作社先后被认定为南美白对虾无公害产地、省级示范社、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带动水产养殖户70余户,提供就业岗位百余个。合作社生产的南美白对虾除供应本地需求外,还远销北京、天津、青岛、烟台等地。
  眼下,段维新选购了4批、共计450万只虾苗,预计今年每亩产虾600公斤,较去年增产30%左右,年盈利将突破百万元。“下一步,将与电商平台加强合作,深度构建冷链物流网络体系,拓宽产品销路。 ”段维新说。
  “同样做养殖,奥妙却大不同。 ”在段维新眼中,水产养殖有着明显的代际差异:父辈养殖靠习惯和经验,这是1.0时代;像他一样的新青年返乡创业,用好科技手段,打造富农产业链,这是2.0时代;利用各类平台,打造“互联网+品牌”经济,线上订单、线下直供,将是3.0时代。“希望更多的青年力量扎根农村,让这片黄土地焕发出新活力。 ”
  “蚂蚱大王”孟凡佳——
  具备跨界思维,探索“上虫下渔”生态养殖
  与段维新钟情于水产养殖不同,乐陵市铁营镇“90后”致富能手孟凡佳,在短短7年间变换多重角色,从“鸟农”到“虾农”,再到如今的“蚂蚱大王”,在不断转型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家庭农场梦。今年还被评为山东省乡村“好青年”。
  白衬衫、灰裤子,裤脚随意挽起,黑框眼镜下一张清瘦的脸,在烈日当头的大棚里,娴熟地捉着蚂蚱。眼前的孟凡佳已然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然而,他其实“摆脱”过农民的身份。
  2012年,孟凡佳从青岛理工大学毕业后,去往瑞士留学。这期间,打小就喜欢养鸟的他了解到国家正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回乡创办观赏鸟养殖场的想法油然而生,也激起了他埋藏心底的“农村情结”。
  也是在那一年,他创办了观赏鸟养殖合作社,引进、繁育鹦鹉、白玉鸟、珍珠鸟等观赏鸟。 2年时间,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120万元。
  这期间,孟凡佳逐渐意识到观赏鸟养殖的局限性:风险大、市场小、二次消费时间间隔长,他开始考虑企业转型。 2014年底,当地政府鼓励发展水产项目,孟凡佳觉得这是个机会。经过一番考察,南美白对虾成为其转型的切入口。他将鸟场卖掉,投入全部积蓄800万元建起了虾塘。
  虾塘是在盐碱地上改造的,适于养虾但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反而是芦苇的理想生长环境,疯长的芦苇将虾塘围的严严实实,严重阻挡自然风对虾塘的溶解氧作用。多方打听后,孟凡佳了解到养蚂蚱不仅可以除草,而且饲养简便、销量好,他专程从河北买来了带卵的母蚂蚱进行饲养。后经过不断改良,一种“上虫下渔”立体生态循环养殖模式逐渐成熟,并被全国多地学习引进。第一年,仅靠卖蚂蚱,孟凡佳就赚了400余万元。
  蚂蚱养殖带来的甜头,并没有让孟凡佳安于现状。他开始引入蚂蚱深加工技术,推出烤蚂蚱、炸蚂蚱、蚂蚱酱3大系列产品;并延伸出蚂蚱鸡蛋、蚂蚱鸡等衍生产品。 2018年,销售蚂蚱及蚂蚱鸡蛋实现营业额2000余万元,带动周边400余名劳动力就业,发放扶贫资金约140万元。
  眼下,孟凡佳的蚂蚱主题游乐园已经建成,游客来基地游玩时,可以钓虾、捉蚂蚱,品尝油炸蚂蚱等特色产品,初步形成了农旅融合的发展格局。“下一步,计划将蚂蚱养殖大棚扩建至3000个,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在孟凡佳看来,新青年创业更懂得顺势而为,具备了跨界思维,懂得打破行业内外、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之间的壁垒,将现有资源整合,发挥出最大效益。
  “牡丹王子”李景龙——
  敢于创新突破,牡丹花酿出鲜啤酒
  桃花、杏花、梨花芳菲刚落,素有“万花之王”美称的牡丹迎来了鼎盛花期。 5月8日,走进位于宁津县长官镇辛集村的一处牡丹园里,花的香气扑鼻而来,占地500余亩、近150万株的油用牡丹竞相开放,形成一片浪漫花海。这片花海的主人,正是德州丹景牡丹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景龙——一名在乡村“造梦”的青年创业者。
  2006年,李景龙大学毕业后在潍坊从事医药代表的工作,原本顺风顺水的工作之路,却在2012年来了个“急刹车”。一次偶然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关于生态农业的报道,想到老家宁津县大柳镇正是远近闻名的苗木种植基地,便萌发了回乡发展农业的想法。“老家过去大都沿袭祖辈传统,主要种植柳树,我想改变这种品种老化、结构单一的种植模式。 ”外表腼腆的李景龙,谈起回乡时的初衷,语气铿锵有力。
  在苗木种植行业摸爬滚打了近2年后,李景龙赶上了苗木生意的淡季。在老乡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刘新利的引荐下,他接触到油用牡丹,并于2014年流转了500亩土地,投入300万元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搞起了油用牡丹种植。
  在油用牡丹行业内,一直有着“四年磨一剑”的说法。“种植油用牡丹前3年几乎是没有收入的,到第4年才会逐步进入生产期。 ”李景龙说,油用牡丹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它的籽,榨出来的油既可食用,又可入药,还可添加到化妆品中,但要在栽种后的第3年至第4年才开始结籽。
  3年时间里,占地500亩的牡丹花年年盛开,却是中看不中用,李景龙心有不甘。闲暇之余,他开始查阅书籍等资料,得知了牡丹花在唐朝时候就有食用的记载。为了验证牡丹花瓣的食用性,李景龙又找到刘新利进行科学实验,结果证明李景龙是对的。
  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在刘新利团队的技术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探索,李景龙的精酿牡丹鲜啤试验成功,并于2017年正式投产。李景龙乘胜追击,在传统牡丹籽油的基础上,先后研发出牡丹花茶、花露、酵素,以及以高浓缩牡丹花露为基础材料的化妆品等产品。
  去年,李景龙又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年产500吨精酿牡丹鲜啤生产线一条;投资80万元,新建牡丹籽榨油精炼生产线一条,实现年加工生产能力300吨。仅去年年销售额就达到2000万元,帮扶贫困户80余户、170余人,带动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左右。“创业最初父辈们是反对的,他们觉得我在折腾,在冒险。 ”李景龙却认为,不断创新不是冒险而是为了避险。在创业路上,除了不断充实自我之外,去做一些“颠覆性”的创新很有必要。“现在时代不一样了,行业的节奏也不一样了,作为新青年的我们,需要在空隙中找准时机,借势而为,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
  在这群“青年农匠”看来,真正的生态农业不仅是生产的生态,还有生活的生态,更是精神的生态。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农村发展。为农村寻找不卑不亢的姿态,便是他们真正想为家乡做的。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不负青春惠桑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一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