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81228期 >> 第01版:要闻
夏津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1+4+N”联建共享机制,用一村一策富一方——
“党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郑保屯镇开展党员集中培训暨党委书记上党课活动


滕庄村依托特色种植和采摘旅游,打造庭院休闲观光品牌


  管仲有云:“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产业、人才等瓶颈制约。然而,面临发展思路、人才匮乏、不懂经营、风险意识差等因素制约,如何找准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金钥匙”,来开启乡村振兴新大门?“要坚持党建引领,支部聚力,找准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着力点,打开夏津乡村振兴的发展之门。 ”在夏津县委书记才玉璞看来,党建引领是振兴村级集体经济的切入点,通过“1+4+N”联建共享机制,实现效益提升、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多赢效果。“1”即,坚持党建统领,“一镇一品”,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推动产业化规模化经营。“4”即,以党建集约统筹各类生产要素,为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提供人才、资金、服务、市场“四大支撑”,增强竞争实力。“N”即,以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为平台,辐射带动“N”个村庄联合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新型经营主体让“单挑”变“抱团”
  白马湖镇位于夏津县的西南角,耕地面积大,近些年一直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量偏少,农民单纯依靠种地赚的钱越来越少。
  直至今年7月,在该镇的4个方位,并非完全毗邻的5个村庄的支部书记和合作社,加入了西兰花的种植当中: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出售。 3个月后,在10月底的秋收时节,第一茬西兰花进入收获期,每亩地纯收入3000余元,较之前玉米、小麦的种植,整整翻了3倍。
  而西兰花种植的统一者,是白马湖镇惠农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参与项目的所有合作社的集合体,包含了达成协议的所有农村合作社和农户。
  负责人则是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均是各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分别是韩桥村党支部书记许德峰、马堤村党支部书记侯庆全、白辛庄村原党支部书记范保后、九营村党支部书记郭庆义和枣林村党支部书记王树河。
  正是他们,在镇政府的引领下,让白马湖镇的西兰花种植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这是西兰花生产基地面积最大的一块,有340亩,加上其他几个村的种植,全镇共计470余亩。 ”侯庆全是西兰花种植项目的带头人,在成立联合社以前,他自家便种植了50余亩西兰花,在管理技术、市场行情等方面颇具经验。他告诉记者,比起以往小麦、玉米的土地收益,西兰花易耕种,市场需求大,且价格相对平稳。
  以侯庆全为一“点”,其余4个村庄的党支部书记连成一条“线”,学习西兰花种植技术,再发动各村的农民与合作社参与进来,渐渐的便形成了一个“面”。由联合社统一购置种苗、肥料,统一培训,并一起出售至河北、天津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
  与此同时,白马湖镇占地20余亩的育种研发基地正在建设当中,届时,西兰花的种植将更趋于产业化发展。
  在夏津,按照“村庄(企)联合、强弱共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的思路,组织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69家,整合家庭承包经营型的农村合作社1100余家。 9家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统筹524家村级合作社,通过联村成片、联社成团、集体入股等方式集合资金,形成了地瓜、西蓝花、金丝楸树、食用菌、古桑树群、中草药等特色产业体系。
  人才引领让“弱项”变“引擎”
  长期以来,在鲁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发展缺技术、缺思路的问题突出。“身处欠发达地区的夏津,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推动乡村实现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引领。 ”夏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孔祥东说,面对乡村发展人才缺失问题,该县通过内引外联,全力吸引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努力打造以高端人才为“旗舰”、“归根”人才为“航母”、乡土人才为“千帆”的人才“联合舰队”。
  冬日的晴空下,“人才公寓”几个字在郑保屯镇羊绒创业产业园的墙体上隔着很远就能看到。该镇依托传统羊绒产业,建成羊绒创业产业园,吸引客商及高级人才入驻乡村,进一步发展羊绒产业,从而吸引更多人进行乡村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郑保屯镇鲁冀羊绒创业产业园规划已久,于2018年夏天建成,除了镇上各村的羊绒散户聚集于此,外来羊绒企业也纷纷抛来橄榄枝,一排排厂房内,传来阵阵机器声。
  “产业园有专门的创业车间,是镇政府专门预留的,对于来本地创业的人才,在金融信贷、培训、租金等方面均会给予扶持。 ”郑保屯镇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有“业”可从,让乡村成为人才的培养地、聚集地。附近15个农村党支部整合集体资产 150万元租赁车间,“支部引领,园区搭台,企业管理,联产共享”,每村每年可实现集体增收1万元以上。
  除了吸引创业人才以外,还主动对接了山东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为创业产业园吸纳更多高端人才。
  7月,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郑保屯镇召开,10余位在校大学生来到郑保屯镇鲁冀创业产业园,完成暑期实践活动。据了解,他们均为相关专业学生,读大三者居多。暑假期间,在产业园进行2个月的社会实践,收获颇丰。更重要的是,此次活动为大学生们日后就业奠定基础,有些人有望回到郑保屯镇,投身人才创业大潮。
  社会实践期间,他们住在镇上的人才公寓内,镇政府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
  截至目前,夏津县累计建成县级人才公寓300余套,共计2.1万平方米,入住各类人才200余人。同时,在每个乡镇建设一处集中型乡村人才公寓,在企业、合作社等驻地村建设一处分散型乡村人才公寓,为人才服务基层提供了舒适的居住条件,着力推动落实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
  创新思路让“闲产”变“资产”
  夏津县田庄乡的滕庄村,作为一个远离城镇、不邻省道国道的村庄,靠发展特色种植和采摘旅游两大主导产业,打造庭院休闲观光品牌。2017年,滕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逾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也超过了1.8万元。
  是什么让这个几年前集体经济薄弱的小村庄迎来大发展?村党支部书记滕永院介绍道,该村于2013年搬迁上楼后,将原村腾空的110亩土地全部复垦,党支部引导200户村民将土地全部流转,吸引部分社会资金,创办了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果树和中草药。合作社现拥有大型拖拉机4台,选果机1台,建有1100吨冷库及光伏发电厂,年发电 2.75兆瓦。合作社现有社员115人,同时带动附近千余农民种植特色果品,人均增收万余元。流转土地后的村民无论外出务工或者在当地打工,年收入均比土地流转前翻了5倍。
  这两年,在夏津,更多的村庄正在像滕庄村一样实现美丽蝶变。通过党建引领培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形成了规模化的特色产业体系,全县村级集体增收920余万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3.8万余人,千余名贫困户实现固定收益,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夏津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组织基础。
□邓美平聂鹏飞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党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