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81109期 >> 第02版:人物
不懈追寻汉字之美
——记著名艺术理论家、书法家、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傅合远
作者:尹晓燕


傅合远书法作品


  个人简介
  傅合远,1955年出生,齐河县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原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美学及书法理论研究,先后出版《汉字与书法》《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宋元卷》等著作,在《文史哲》《中国书法》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及赏评近百篇,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和泰山文艺理论奖等奖项。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及省级书展,并被国家博物馆等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
  日前,在山东大学第五宿舍一栋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本期德行天下·天南地北德州人栏目采访嘉宾——傅合远先生。作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教授,傅合远兼艺术美学理论家与书法家于一身,长期致力于汉字之美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并在两个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我们的采访就从傅合远先生与书法的结缘谈起。
自幼喜欢书法,是闻名乡里的“小书法家”
  1955年3月,傅合远出生于齐河县傅庄村。虽然出生在农村,但他的家庭却是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懂些书法;父亲很早就因为文笔好、有文化,在山东省公安厅工作,写得一手好字,兼擅长绘画。
  傅合远与书法结缘并喜欢书写始自上学识字。那时候,小学一年级开设有写仿课,每周上三四次课,老师用毛笔写一张字让学生临写描摹,学生完成作业后交由老师批改。老师批改作业的方式很有意思:一个字的部首或某个笔画写得好,就用红笔画一个小圈;整个字都写得好,就画一个大圈;字的某处写得不好,就画一道斜线。每次上书法课傅合远都兴趣盎然,写得认真,得到的红圈也最多。字写得好,老师表扬,祖父和母亲更是高兴,常把他的字拿给左邻右舍或亲戚看,这给年少的傅合远以莫大的鼓励。后来上了高小,没有了写仿课,也见不到古代的名家书帖,但傅合远总能从报刊、书籍和父亲书写的毛笔字中找到可临写的字,坚持把对书法的学习作为日课,很少中断。特别在寒冷的冬天,那时候农村少有生炉子取暖的,冬天屋子里和户外温度差不多,倒出的墨汁不一会儿就冻成冰了。为了克服冻手、冻脚、笔墨结冰的困难,有时傅合远会躲到生产队的牛棚去写字,就靠着牲口身体散发的热量来抵御冬日的严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给人解决困难的智慧和勇气。兴趣加上刻苦练习,年少的傅合远成了闻名乡里的“小书法家”,春节的时候,来家里缠着他写春联、对联的乡亲们,多到屋里都站不下。说到这些,傅合远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仿佛自己还是傅庄那个八九岁的孩童。
  真正使傅合远的书法创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艺术水平有较快的提高,还是在他进入山东大学,得到蒋维崧先生的教诲和指导之后。蒋维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书法家、篆刻家,他对书法学习者的指导不仅真切、中肯,而且境界高远。得到名师指点的傅合远由此走上取法乎上、广临历代名家诸体法帖的创作道路,他一方面刻苦锤炼书法艺术的表现技能技巧,另一方面强化自己的文化和理论素养,文艺双修,技道两进,这让他的艺术境界和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后来也是蒋维崧先生推荐他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其中一员。
  正是怀着对蒋维崧先生无限的敬仰和感念,傅合远于2011年写出了《文德翰彩光及北辰——略论蒋维崧先生的学术贡献和书法篆刻》一文,发表于《文史哲》2011年第5期,在学术界与书法界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推荐到山大学习,走上书法理论研究之路
  1976年,作为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傅合远被推荐进入山东大学学习,毕业后他留校任教。第二年,他又被学校派往中山大学进修一年。刻苦勤奋的傅合远从来没有停止过自我提升的脚步,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加文化素养,更好地从事高校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他痛下决心,毅然拜师我国著名美学理论家周来祥先生,报考了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长期的书法艺术创作体验对傅合远理解和探讨艺术理论问题很有帮助,这也大大增强了他对艺术理论研究的兴趣和信心。他很想选择书法和绘画理论作为长期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但又怕方向跑偏,心中忐忑。
  但周来祥先生的答复解开了他心中的困惑,“书法是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它独特的表现方式,深邃的艺术境界和独有的美学范畴,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在我国的艺术论研究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当前我们对这种专门理论的研究还比较少,也比较弱,你能够做出这种选择,是一种积极的、有远见的理论思考。 ”周来祥先生认为,古代很多艺术理论家,其本身就是艺术家,他们的艺术理论大都来源于自身艺术创作的体验和感悟,很真切,也很深刻。而现代的理论家和艺术家是分开的,搞理论的缺少创作的体验,搞创作的缺乏理论的呼应,能结合自身的书法体验来开展对古代书法理论和美学研究,是傅合远的优势、长处。
  导师的肯定令傅合远茅塞顿开,也倍受鼓舞,坚定了他偏重从事书法与绘画理论研究的决心。此后,傅合远又进行了深入思考,精心辨析、选择研究课题,为自己制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选题和目标。他的硕士论文《宋代书法美学的“尚意”特征》,刊登在了《文史哲》1993年第1期上,这也是《文史哲》创刊以来第一次刊登专门的书法理论文章,其后《新华文摘》和《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进行了摘登和转载,在理论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研究生毕业后,傅合远又报考了文艺学专业博士,下定决心要把艺术理论与实践之路走到底。
  多部理论专著、系列书法作品,向世界展现汉字文化精华
  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数十年的刻苦钻研,结出了丰硕成果,傅合远先后出版了《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汉字与书法》(合著)《书为心画》《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宋元卷》《书情画意》等多部著作,在《文史哲》《中国书法》《书法研究》《书法》等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宋元卷》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书为心画》获山东省文化厅理论一等奖,《书情画意》获第五届泰山文艺奖艺术理论二等奖等。还曾多次应邀赴日本、韩国进行理论讲学和艺术交流。
  2010年8月,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外顶级美学学者齐聚一堂。傅合远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书法理论专家应邀参加,作了题为《无形之相无声之音》的主旨演讲,系统性概括介绍了书法艺术的表现规律和审美特征,得到了国内外与会专家的高度赞扬。
  随着傅合远对书法理论探讨的深入,他的书法创作水平也获得极大的提升。 2015年8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济南召开,这个享有史学界“奥林匹克”美誉的盛会也是首次走进亚洲。期间,傅合远在山东大厦举办了“汉字之美”书法作品展,这个展览作为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书法的形式向世人讲述了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轨迹,呈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和境界。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曾繁仁先生亲临展览开幕式并致辞,山东大学原副校长、长江学者、美学与艺术理论家陈炎先生撰文评赏,都对傅合远的理论研究成就和书法创作水平给予了高度肯定。国际历史学会主席玛丽亚塔·西塔拉教授观展后更是露出惊喜的表情,称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当代人的书法作品,这些用毛笔书写的美丽汉字展现了数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汉字文化精华,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的共同财产。
  不管走到哪、成就多高、名气多大,家乡的需要就是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2015年,傅合远退休了,但在人文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却从未有一刻停歇,“我现在还是做着那两件事:一是有‘张怀瓘书法美学思想’和‘儒学与书法艺术的民族特色’两个省、校级重点研究项目;二是对书法创作也有更高艺术追求,希望有所突破和创新,写出更富有时代感的艺术作品来。 ”
  当谈及与家乡的联系时,他说虽然在济南工作了近40年,但济南与齐河相隔不远,他与家乡从来没有陌生感和距离感,如果说今天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这也全得益于家乡的滋养和家乡人的厚爱。他也曾不止一次对家乡人表示过,不管自己走到哪,有多大的名气,多高的地位,只要家乡需要,他责无旁贷,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虽然他多次回家做过弘扬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理论讲学,积极参加县书画展览和交流,但总觉得做得不够,希望有机会能多做些事情。
  采访之时,恰逢齐河县第五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傅合远乘兴挥笔,用篆书写下了“大美齐河,日日新,又日新”,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祝福。
□本报记者尹晓燕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不懈追寻汉字之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