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
德城区二实小的阅读课
全区主题教研活动
德城区二屯中学信息化教学
高标准规划的萱蕙学校(效果图)
占地290亩的德城创业孵化职教园区(效果图)
德城区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总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擦亮德城教育品牌,奋力打造德城教育升级版,全区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
近年来,德城区优化学校布局规划,统筹实施城乡学校建设,制定《德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学校布局规划》,建立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结合德城区实际,按照特事特办、综合施策、用好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制定《德城区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实施方案》,规划总投入13.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4所,征地76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新增642个教学班、 2.9万个学位,有效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落实“全面改薄”任务,扩建农村学校8所,购置生活设施,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强化学校设施配备,夯实教育发展物质基础。实施学校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全区学校改造门窗、更新桌凳、增设饮水设备、新建餐厅、改造旱厕,城区中小学、农村初中操场全部塑胶化,农村小学操场全部硬底化。更新学校实验仪器,配备音、体、美、卫教学实验器材及各类图书。新建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智慧教室、创客教室等,配置、更新教育信息设备,完善学校心理教育专业科室和专业配置,完善升级图书阅览室藏书网络管理平台、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库和教师备课系统等信息化教育管理平台,实现“教育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
积极探索办学新路径,实现优质公平。采取“优质学校+新办学校”紧密结合、一体化发展的运行模式,通过核心理念、管理机制、师资队伍、评价考核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抱团发展。深入推进“学区化”管理体制改革,围绕需求导向,实施联片教研,形成了以实验小学、新湖南路小学等为龙头的四大小学教育联盟,以五中、九中等为引领的四大中学教育联盟。各联盟学校积极开展磨课、赛课、评课活动,共享优质资源,协同合作发展。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坚持把学校管理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规范管理流程,优化管理办法,全力打造一批“规范+精致”的优质学校。
打造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
德城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以积分制管理、教育反思为抓手,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争做“四有”好教师。坚持培优树先与严格管理相结合,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开展师德师风监督评议,健全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参与的师德评价机制及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组织师德评议和述职活动,严格师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举办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开展“廉洁家风伴成长”教育行动, 1个教师家庭入选山东省最美家庭, 2名教师获评2018年德州最美教师, 1名教师获评2018年德州市教书育人楷模。
全面实施名校长和名教师工程。创新校长选拔机制,将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提拔为校长,并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实现科学化考核管理。组织校长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名校学习考察、挂职锻炼,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师大、北京教育学院等单位合作对接,加入中国未来教育家联盟,组建未来教育家培养实践基地,组织校长论坛、校长读书会和知名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等,全面提升校长教育理念和能力,打造名校长队伍。同时,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创新“互联网+”教师培训模式,打通线上线下通道,构建研训一体化平台。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名师教学观摩等活动,启动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优秀团队评选工作,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批德城名师。
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加大教师招聘力度, 2016年以来配备教师1069名,基本达到省定师生比标准。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和“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完善区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定期交流、团队交流、对口支援等途径,促进区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实施“城乡学校互动计划”,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分期分批组织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开展送课下乡、支教支校、同堂教研等活动,促进区域内师资均衡,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构建学科德育、文化德育和实践德育三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体系,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班教导会、家长委员会、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等制度,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强化学校静态与动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立体文化体系建设,构建“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实施体系。同时,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立“社区学院—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实践活动、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文明校园系列创建活动等载体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搭建多位一体育人平台。
探索实施“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资源库建设,形成备课、作业检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加强教学视导,落实好基础教学环节,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分析、质量监督改进,确保教学管理、考核、监督更准确规范。深化课程改革与实验,在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效课堂体系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改革评价和基于项目研究为主体的教师素养提升3项重点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落实高效课堂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破“唯教材论”的教学模式,推广UDP课程、 STEM教育、戏剧课程等教改实验,提升学校的教学思维、手段和方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编程教育、戏剧课程等特色课程,围绕学校发展愿景、学生培养目标打造符合本地实际、促进学校和师生共同发展的学校课程,形成实验小学“生态教育”、学院附小“根的文化”、解放北路小学“生命教育”等特色课程体系,建立修身养德、生活实践、艺术品鉴、地域文化、科技创新五大类上百种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开发运河文化、航模制作、机器人探索、太阳能利用等特色课程。全区落实中小学自主选课日制度,组建各类文化社团,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国学小名士、中小学才艺展示、全区中小学合唱比赛,举行远足野炊、校外参观、拓展训练、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规范发展学前教育,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落实学前教育第3期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引进高端幼儿园,推进集团化办园,不断扩大普惠性资源总量。落实《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建立办园行为常态检测机制。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民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项治理,建立完善科学的保教长效机制,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实施教育教研责任区制度,开展送课到园、听评课、集体教研等活动,提升全区幼儿园保教质量。目前,全区共有2所省级十佳幼儿园、 8所省级示范幼儿园、 22所市级一类幼儿园,区直机关幼儿园被评为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教研基地。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组织教师赴潍坊、齐齐哈尔等省内外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改建实验实训室,购置千余台(套)实训设备,满足各专业实习实训教学需要。开展“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多所企业、院校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机电、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等专业,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与专业发展相适应、市场化经营、公司化管理的实训模式,创办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农场等集教学、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同时,与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3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实习实训,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
加强校外培训、托管机构管理,联合有关部门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建立台账、责任到人,及时整改、排除隐患。掌握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或托管机构情况,健全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提示制度,确保学生生活和饮食安全。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重点关注培训机构与公办学校挂钩秘招、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安全隐患等问题,规范校外培训及托管机构办学行为,净化办学环境,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本报通讯员周沛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