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从挑井水到净化自来水
  □冯天军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从我记事起,村子里就有两口吃水井。一口井深,安装了辘轳,在村子的北边;一口井浅,没有辘轳,在村子的西边,而我家就在村子的西边居住。自然就吃那口没有辘轳的井水了。
  家里有担杖、水桶、井绳、水缸这些常备的吃水用具。每天天不亮,就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赶早的人到井上挑水,把家里的水缸挑满,然后出工,这样不至于人多了到井上等候。
  到井上汲水、挑水是一项累活,一桶水要从八九米深的井里汲上来,两桶水七八十斤重,颤悠颤悠地要走300多米,才能到家。没有力气是不行的。小时候干不了这样的活,只有父母哥姐们操持。后来长大了,记得第一次挑水的时候,在路上歇歇了两次,肩膀都压肿了,这才更觉得挑水吃的艰辛。尤其是农忙的时节,在毒辣辣的太阳下割了一个中午的麦子,可回到家中,水缸里没有水了,腿已经像灌了铅,不想动弹。没有办法,还得拾起担杖,无可奈何地去挑水。那时候就想,如果自己家里有井,不挑水吃了该多好!可是,这等同于痴人说梦,谁能有这个经济条件!况且我家建在高地上,连树都不长,就更不用说打井了。如果遇到干旱季节,水位下降,吃水就格外困难。这时,生产队就组织人力,进行清淤深挖,渡过难关。
  挑水最危险的季节是冬季,天气寒冷,井台上结了冰,人只能小心翼翼地汲水,有时挑起水来,刚刚迈步就突然滑到,鞋子湿了,水桶滚出老远,甚至摔瘪了。到了年除夕的下午就更热闹了,那时候农村有这样的风俗,“五马”日之前是不能到井上挑水的,因此,年除夕下午必须担够5天用的水。挑水的人络绎不绝,以致到了最后,井水都浑了,挑到家中只能等泥沉淀后才能饮用。
  1998年,村里来了用机器打井的人,我花了1000多元钱,在自己的院子里打了一口直径30厘米的水井。下了潜水泵,只要一开电闸,汩汩的井水就涌上来,转眼的工夫就满了水缸,因为泉眼旺,人畜吃水、洗衣浇菜都没问题,大大节省了劳动力,从此告别了到井上挑水吃的历史。
  又过了10年,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其中一项就是通自来水。这又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于是,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直接把水龙头安装到厨房、洗手间。自来水不仅水质好,而且比吃井水更便捷,农村人真正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后来为讲究饮用水的质量,保证身体健康,我自己又安装了家用净水器,自来水通过净水器过滤后再饮用,这比直接饮用自来水更安全。
  2013年,村里安装了大型净水机,不仅节省了开支,而且也提高了饮水的质量,自来水只做洗菜用。
  前后40年的时间,吃水的方式可谓日新月异,从中可以窥见社会的发展,民生的变化,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福祉,让老百姓真正过上了好日子!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挑井水到净化自来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柳湖读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