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80706期 >> 第03版:往事
人民电影院的变迁

上世纪70年代放电影


1959年的人民电影院


今人民电影院外景。韩金玉摄


电影《肠断天涯》海报


  目前我们熟悉的人民电影院在马市街和商业街的交会口,但以前,它不在这个地方,也不叫这个名字。
  人民电影院源于移风社。 1933年,韩复榘以提倡所谓“四维八德”“戒嫖戒赌及一切不良嗜好,进行正当娱乐”为由,成立了山东进德会。
  同年,德州驻军74师师长李汉章在火神庙南侧建立了山东进德会德县进德分会,会址占地10多亩,像一座大的花园,周围有石头矮墙,园中修砌5米多高的假山一座,上面建有凉亭,登亭四望,全园景物历历在目。
  假山北侧有礼堂、纪念碑亭和景星楼,楼下设有读报室。假山西侧挖有水池,池上修有小桥以通往来,池边还修建了3座小亭子,供游人休憩。山的南侧兴建了移风社,坐南朝北,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高两层,砖墙、木架、白皮顶棚,设有1000人的座位,专演国剧。
  1937年,德州沦陷后,商会出面邀请徐碌、刘雅轩、张玉林、孙长河经营移风社,后日商强行接管,改名为日新戏院。不久,赵玉桥接管,改名为新民大戏院。
  1939年,驻德日军对大戏院进行了改建,更名为德光剧场,设900个座位,专门放映电影,这是德州最早的电影院,剧场使用日本产的罗拉牌35毫米座机,由两台放映机及其附件组成,能连续放映,同时配备了还音系统,能放映有声电影。
  剧场每天晚上放映一场,一周之中,6天放映中国影片,由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供给;星期日放映日本原版影片,专供日本人观看。 1941年,一条双桥洞的水泥路穿铁路建成,这就是东风路铁道桥,桥高5米,宽5米,双孔,德州人俗称双桥洞子,自强街的南口在这里,位置更加重要。
  1945年日本投降,德光剧场的放映机镜头被随军撤走,加之电厂在战争中被破坏,放映活动停止。1946年解放后,市民宋世昌接管德光剧场,由大众剧团演出。
  1949年12月,由德州市民政局、工商联合会投资,对原德光剧场进行了修复,并改称人民电影院,购置了一套用无声电影放映机改装的德国产老百代放映机,添置了能容纳800人的座位,于当年12月正式开业,首映式放映的是《肠断天涯》,票价每张北海币500元,每天上映一到两场,上座率70%,同时还设立幻灯制作,配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951年,德州中心文化馆由中山市场内迁到这里,占用了除电影院外的全部建筑。这段时间,是德州文艺的活跃时期。德州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极大鼓舞了全市人民,人们精神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德州先后出现了青年业余剧团、烟厂业余剧团、商业职工业余京剧团、仓廒小学师生业余剧团、四镇业余剧团、新兴街业余剧团等一大批群众性文艺团体,上演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其中《井台会》《惠芳担水》还荣获了山东省文艺汇演演出奖。 1953年长庄民乐手路玉田等人的陶埙、竹篪合奏,参加山东省民乐汇演,荣获嘉奖。 1954年,新庄农民歌手谢景明演唱的劳动号子《十扎针》更是从济南唱到了北京。
  1958年6月,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人民电影院迁到如今商业街的位置。2002年6月,中国电影开始实施院线制改革,德州人民电影院由于软硬件条件达不到电影院线要求,转为放映二级市场影片。
□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德胜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人民电影院的变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