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80629期 >> 第01版:新闻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我市不断探索新形式、新方法,聚揽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
他们,描绘乡村未来
作者:团队

素质好、能力强的年轻人加入村级管理


鲁望农业集团收割小麦场景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描绘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德州以农业立市,如何聚揽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活力得到释放,是建设美丽乡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让更多“城归族”到农村投资兴业,带动乡村人气旺起来,我市正不断探索新形式,尝试新方法。
  大学生成了村里的兼职团支部书记
  家住夏津县后屯村的田荣威就要放暑假了,就读于山东理工大学的他,7月15日将带着一支在学校组建的15人的团队回到村里。作为后屯村的兼职团支部书记,田荣威要利用暑假的时间为家乡的桑产业发展、桑产品文化创意做点事情。“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后屯村发展带来更多契机,家乡的巨大变化让我很自豪。 ”田荣威说。
  在夏津,共有45名像田荣威一样的在校大学生成为所在村的兼职团支部负责人,他们到村里任职,参与家乡建设,为乡村治理加入新鲜血液。
  年初,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周边的24个村庄被划为生态旅游区,为更好擘画乡村旅游发展图景,生态旅游区探索启动了“青春在基层”一村一名在校大学生兼职团支部书记计划,各村推荐本村在校大学生,经乡镇团委面试、座谈、考核,最终入选为所在村团支部书记,并颁发聘用证书。
  “现在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后继无人,面临着年龄老化、知识老化、作用弱化的问题。同时,乡村治理千头万绪,需要一个能切实发挥有效作用的精干主体,青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共青团生态旅游区委员会书记冯志恒说。
  “作为青年大学生,参与家乡治理,为旅游区和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深感荣幸和自豪。 ”就读于四川乐山师范学院的褚俊芳说。据介绍,这些青年人在熟悉掌握本村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为民办事”志愿服务工作队,帮助村干部学会运用办公软件,开展对接帮扶村内老弱病残的公益活动,还逐步参与村党建、宣传、团委等工作。
  “这些素质好、能力强的年轻人加入村级管理后,能更好地促进旅游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夏津县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宁说。鼓励青年大学生到农村发挥才干的同时,还积极为他们的成长搭建更广阔平台。“我们优先安排他们在寒暑假来所在地政府部门实习;支持帮助他们利用当地资源、联系或加入当地企业在校创业;年度考核表现优秀者,聘任为乡镇或更高级别兼职团委副书记。 ”张宁介绍。
农学硕士种起黑小麦
  今年麦收,种了40多年地的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吴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平开了眼,“种了这么多年小麦,还真没有见过黑小麦。 ”黑小麦是采用先进育种手段培育出来的特用型优质小麦新品种,营养价值是普通小麦的2-3倍,目前,纯正黑小麦面粉的市场价格达到每公斤40元以上。
  小麦也能这样“金贵”,离不开农业专业人才的“金点子”。去年,平原县招商引进鲁望农业集团,拥有4名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的高科技团队,为平原县的农田种什么带来新想法。
  毕业于重庆西南大学的农学硕士何石宝是种田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对于农业而言,高科技其实体现在一系列的小细节上,“播种时间根据地温确定,种苗的密度要与旋耕深度、播种深度统筹考虑,也别小看了浇水的作用,多浇一遍或者少浇一遍每亩地收成就能差不少。黑小麦的抗病性比一般小麦品种更差一些,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各个方面都要更加细心。 ”
  高科技还体现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上。何石宝介绍,今年距离麦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发现小麦爆发白粉病,紧接着就用2天的时间进行无人机飞防,确保了小麦的高产。
  今年,鲁望农业集团流转吴家庄在内的5000余亩地都喜获丰收,普通小麦亩均增产100公斤左右,最高单产每亩地可达600公斤。今年试种的20余亩黑小麦也取得成功。何石宝介绍,“现在我们用黑小麦做成的全麦面粉在电商平台销售得不错,每公斤销售价格达到60元。下一季,我们会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黑小麦种植面积,此外,还将尝试绿小麦等新品种。 ”
  立足发展实际,鲁望农业集团还将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共建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平原分院、农村发展研究院平原分院、继续教育学院平原分院以及教学实践基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赵建平告诉记者,吴家庄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村里50岁以上农民占70%左右,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去年,鲁望农业集团流转土地后,土地承包费用亩均1000元,也让当地50多位农民就近找到工作,村民集体收入比往年增加约30万元。吴家庄整村拆迁到了乡镇驻地社区,实现了人居环境、农民收入、种植效益和村集体资产的全面提升。
  将传统农民变成新型职业农民
  在庆云县常家镇北板营村,小麦栽培专家张宾针对小麦种植疾病预防、科学施肥、提高产量等问题给村民作知识讲座。在四柳社区,肉牛养殖专家成海建详细解答养殖户提出的肉牛增肥,全程防疫、口蹄疫治疗以及肉牛各种饲料科学搭配等问题……最近一段时间,省农科院的4名“农业顾问”来到庆云,他们以现场教学的方式,为农村种养能人“把脉问诊”,涉及水产种植、小麦栽培、肉牛养殖、葡萄种植等。
  一直以来,庆云依托与中华供销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山东省农科院等10余家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邀请农业专家周末前来庆云,解决涉农难题。
  “肉牛全程防疫、口蹄疫治疗的问题一直让我很头疼,这下专家真帮了大忙。 ”肉牛养殖户刘新胜开心地说。
  让传统农民成为懂科学、有知识的新型农民,“筑巢引凤”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参与庆云建设,目前庆云正在大力实施的“人才支撑十大工程”正在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这一包括高端人才引育工程、产业人才集聚工程、乡村人才培树工程等在内的十大工程,将为实现庆云乡村振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记者在“人才支撑十大工程”实施计划书上看到,庆云将统筹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农技推广、农村技能等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各乡镇(街道)农业专业人才。其中,对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并取得一定技能证书且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给予1000元或2000元补助。依托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优质教育资源,以“田间课堂,技术下乡”等形式,每年分层分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00人,力争3年内轮训一遍。
  而给予人才(团队)扶持资金、创业经费,提供人才公寓,给予最高50万元购房补助等优惠政策也将吸引更多高层级人才来到庆云。
  □本报记者高红岩本报通讯员刘明晓张大伟王洁令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他们,描绘乡村未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