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80615期 >> 第01版:新闻
贴好“菜牌子”,建好“菜园子”,搭好“菜市场”——
平原:蔬菜产业转出新动能

规模化种植大棚西葫让农民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


  蔬菜是平原县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现有蔬菜面积14.5万亩;产量120万吨;产值22.8亿元,占全县种植业的43%。蔬菜是高附加值农作物,作为全国“菜篮子”主产县,平原既要利用有限资源转换动能,又要解决农民致富问题,以当地优势资源发展蔬菜产业是个好选择。
  近年来,平原蔬菜产业聚焦“产业调特、产品调高、业态调新、结构调优”,品牌强农、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新动能日益凸显。县蔬菜局也成为受省农业厅表彰的蔬菜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
  那么,平原蔬菜产业的新旧动能是如何转换的?
“蔬菜协会给咱贴上了品牌”
  种了半辈子韭菜的农户张千彪愈发意识到:传统卖菜渠道获得的收益已经越来越少了。“以前我只走收购一条道,现在有了蔬菜协会指导,我的韭菜成了礼品菜,不光‘上了网’,还贴了牌,增收30%呐! ”张千彪高兴地说。
  原来,张千彪深受韭蛆之害,一般农药效果不好,用高毒农药则违法。无奈之下,他找到了平原县蔬菜协会会长傅祥刚:“听说你们见多识广,拿个主意呗。”傅祥刚告诉他,韭蛆是迟眼蕈蚊在韭菜群里产卵的结果,建议用防虫网和臭氧结合进行防治。
  深入了解之后,傅祥刚动员张千彪加入协会,对照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还帮他把产品做成礼品菜,贴上“鲁德原”品牌和“七彩庄园无公害标识”,提升价值。
  这一招收到了奇效。“我们用新的生产技术、销售模式对韭菜进行了升级,并且做成了礼盒装。每斤价格涨到了10多块。过节时有很多人来找我买,说是咱家乡的品牌菜,让外面人也知道俺家乡不错。 ”傅祥刚说。
  平原县蔬菜协会现有会员152个,乡镇蔬菜分会12个,是产业发展的有力推手。目前,平原县采用“区域公用品牌+商业品牌”的互动模式培育壮大全县农产品品牌。2017年,县蔬菜协会注册了“鲁德原”作为县级区域公共品牌,还支持各生产主体注册自己的商业品牌,实行“双标共贴”。
  为扩大品牌影响,蔬菜协会产、供、销齐发力。“产”上,加快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例如协会与史丹利、嘉施利建立农企合作关系,建设化肥减量示范基地,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分别配施不同肥料,并派技术员指导。“供”上,在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后实施冷链储藏和配送。“销”上,发展新业态,建立微信公众号“厨恋商城”统一以“鲁德原”品牌进行销售,目前已发展桃园宾馆、学校食堂等固定客户,过完秤就直接配送,保质保鲜。
  “我们‘鲁德原’的产品进价采用商超模式,每斤产品比一般收购多二三毛,所以很多经营主体愿意加入我们协会。 ”傅祥刚说。有了这个优势,协会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采取“党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即农户加入由党支部领创的合作社,合作社再以会员身份加入协会。该模式将深入推进平原蔬菜产业的三产融合,共享增值收益。
  “品牌品牌,有品才有牌。平原的品牌建设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过硬的质量‘产出来’,诚信的品牌‘树起来’,绿色的方式‘讲出来’,产业的素质‘强起来’,产业兴旺的核心要义才能体现出来。 ”平原县蔬菜局长史晓峰说。
展望一
  农业品牌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平原实施的“双标共贴”模式把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群众的勤劳之手结合起来,推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目前,全县蔬菜产品已取得“三品一标”认证7个,认证面积占全县蔬菜面积的65%。 2018年,标准化园区全力推进无公害认证全覆盖;王杲铺、三唐、坊子、王凤楼、前曹等蔬菜主产区形成的特色产业带将成为品牌讲好故事的主阵地,品牌建设的新模式,推动协会与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带动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
标准园区描绘绿色图景
  加入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合作社,不再盲目地想着种什么,不再操心种苗、化肥、农药、质量检测等一系列麻烦,种出好蔬菜,卖个好价钱,收入稳当下来,全家就此致富奔康。这个美梦在种植户崔安强的脑海里出现过很多次,如今美梦成了真。
  让他实现梦想的地方是育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是一处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园区。该合作社面积1000余亩,蔬菜大棚80 多个,主栽作物西葫,年产各种优质蔬菜200多万公斤。在这里,崔安强承包了合作社200多亩的大棚,用的是合作社统一配送的各种生产资料,只需完成规定动作,一棚能收两三万公斤,经济收益也比过去提高了20%。“标准化生产就是好! ”合作社负责人苏玉波对此评价说。在标准化生产之前,合作社在市场起伏的波浪线上只能“随波逐流”。究其原因,就是不“绿”。“现代市场强调绿色饮食。我们自购的种苗、农药等生产资料有瑕疵,技术也不过硬。产品‘绿’不起来,市场就不会高看你一眼。 ”苏玉波回忆说。
  自2017年起,平原县大力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按照“有生产规程、有生产档案、有产品品牌、有检测能力、有包装标识、有龙头依托、有管理责任人、有技术负责人、有质量安全追溯、有合格证明,统一供种(苗)、统一供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产品认证、统一质量检测”的“十有五统”标准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这一政策让育丰尝到了投入更少,收获更多的甜头。
  苏玉波随手拿起一瓶农药说:“以农药为例,这瓶药由省农技站推广,县蔬菜协会统一配送,以一瓶15元的会员价卖给咱。另外配合大棚技术指导,农药用量还减少了40%。 ”目前,合作社的产品主要供给北京新发地市场,每公斤价格比一般批发市场多了3至5分钱,绿色指标一上去,就获得北京客户广泛的好评。如此一来,合作社在京津市场的地位得以稳固,知名度也在上升。
  苏玉波又指着不远处的全玻璃建筑说:“那是新建的育苗大棚,智能化程度高,环境数据采集仪、补光灯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今年刚启用,就地试验,好品种就在大棚里示范种植,让种菜更加规范。 ”
  说到最近很火的词汇——“新六产”,苏玉波表示合作社正在筹备一个加工厂,将西葫切片并用包装袋保鲜,预计价值将提高30%左右。届时,自家注册的“鲁赞”品牌也下来了,配合蔬菜协会的品牌营销,价值还有提升空间。“目前,我们基地的一产效益已达过去的两倍多,今后我们加大创新创业力度,做好产销衔接,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奔向二产翻两倍,三产翻三倍的‘新六产’! ”苏玉波信心满满。
展望二
  绿色兴农是培育壮大农业新动能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平原县积极推动蔬菜产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县蔬菜协会为每个园区制定了一套可行的团体标准,完善了一套有效的管控策略,编制了一本科学的指导手册,让农民学得懂、用得上、见效快,以此来推进全环节增值,全链条升级,打造“新六产”模式先导区。目前,全县正在建设的100家标准化生产园区正在稳步推进,它们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推动全产业链示范区、标准园区品牌建设全覆盖,农产品质量追溯率达100%,一幅“百园兴原”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供港基地打造质量高地
  仲夏时节,走进山东溢佳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只见1300余亩平整的土地上,223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棚顶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闪着点点光。“这里是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的供港蔬菜基地,卖到那的西红柿价格是普通西红柿的五倍。 ”企业负责人郑名卫满脸笑容。
  西红柿翻倍供港澳,凭啥?“技术+管理”带来高质量。山东溢佳是2017年全市新增的三个供港蔬菜基地之一,在平原,它最鲜明的特色是无土栽培、水肥一体。这里的产品以西红柿为主,在整个生长期内喝的是生态水,用的是优质农药,用量还减少一半,只需平常40%的化肥用量就能保证产量。这些都是山东溢佳在京津冀、港澳市场“跑马圈地”的资本。
  山东溢佳的绝活是无土栽培技术。农作物种植在装满经过高温消毒基质的桶中,杜绝了土传病害,还通过减小湿度降低了其他病害;三根软管插在基质里,为其输送吊瓶里的特制营养液和过滤后的纯净水;使用振动棒实施自然授粉,减少了激素;桶内还有布满气孔的气囊,促进了根系对氧气的吸收,避免烂根。
  技术员秦统保掰开一个西红柿说:“可以看到这跟平常的西红柿不一样。这里面起了沙,种子也很饱满,这个柿子很成熟,营养价值高,吃下去又润又甜。 ”
  在溢佳,供港产品的价格高达每公斤10元,走订单种植模式,降低了市场波动风险。但“幸福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供港蔬菜基地质量要求苛刻,各项指标都很具体,还经常组织质量抽检,一旦发现有不达标之处,资质立刻取消。因此,精细化的管理必不可少。 ”郑名卫说。
  在大棚的生产记录台账上,种子、农药、化肥管理投入等农事操作一应俱全,每一项流程数据都很精确,都有责任人的签名。基地电脑随时监控着浇水时间长短、浓度大小和浇肥次数并记录着相关数据。“为保证质量,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全程都符合GAP标准。 ”郑名卫说。
  记者采访时,主管该大棚的李秀荣正在进行日常养护。在这里,她每日工资50元,所管大棚占地1亩半,产量8吨多,一年种两茬,7、8月不种,一公斤提成8毛,她今年六个月收入达13000多元。她笑着对记者说:“在这里上班离家近,工作不算累,还有这么好的收入,这不就是俺想要的日子嘛! ”
展望三
  价格有限,品质无限。平原坚持走质量兴农之路,力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培育质量兴农的“领头羊”,为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搭建新平台,为蔬菜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18年,平原将以平原县圣思园种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新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使之成为现代要素高度集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先行区;以德州世纪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科技园,将其打造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基地和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金吉鑫王宇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原:蔬菜产业转出新动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