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齐河县图
复建后的大清桥
齐河县大清桥在大清河上,大清河“出身名门”,它乃是赫赫有名的古济水的一段。据《礼记·王制》,古代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所祭即五岳与四渎。《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四渎即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大清河因水色清澈而得名
济水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一路吸百川,越黄河,或潜或明,或隐或现,经我省菏泽、泰安东平、济南长清等地百折东流入渤海,向以“流清、泽广、德厚”著称。
清乾隆年济南知府胡德琳辑《历城县志》载“济水自东平以下,唐人谓之清河,至宋又有南北清河之名。南清河即泗水,北清河即济渎。 ”后菏泽以西的济水上段逐渐堙塞,济水仅余下段,唐代改称为清河。至北宋,又称北清河。大约在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黄河决溢合北清河入海,从济南历城东北又决出一股新道,北流入济阳县境,与漯水合入渤海。其流经地区大致与今之历城以下黄河所行地区相同,此后黄河多次经此道入海,河道逐渐宽广,而历城以下济水则源短流微,渐趋堙塞。
齐(金的傀儡政权)刘豫时期(1130-1137年),大致循历城济水故道,挑挖疏浚,成为独流入海的河流,目的是排涝防洪,并兼有舟楫之利。为增加水源,在华山(今济南华山)筑下泺堰,使源于济南各泉的泺水,注入新开的河道。由此,由东平经平阴、长清、历城、济阳等地东北流入海的北清河因水色清澈而得名为大清河。山东境内也从此只知有清河,而不知有济水。大清河同时担负着盐运的功能,清康熙版《齐河县志》载:大清河“亦谓之盐河,以其为济南盐运南北河道也”。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大清河段统称黄河,所以大清河这个称谓在历史上只存在过一段时间。
嘉靖年间历时8年修建而成
大清桥衔皇家圣旨而生,又沾道家“神仙气息”。
大清桥的缔造者是一位名叫张演升的道士。这张道士没人知其从何而来,他在居齐河传道期间,来到齐河城东南半里许大清河上的耿济渡口,看到向南、向西、向北分别通向聊城、德州、天津的官道上人来人往,东面即济南府。有感于天地造化四渎,济水润泽一方,却只存断木残桥,大清河川阔水深,阻隔交通,遂发愿架桥。他广募官民,集聚资财,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春,购置石料,清整河底。但等到工程一开,他才意识到大清河太宽太深,架桥工程太大,所募钱财远远不够。于是他就向他的恩师陶仲文寻求援助。
这陶仲文虽一介道人,但极得嘉靖帝恩宠,《明史》说“仲文得宠二十年,位极人臣,然小心缜密,不敢恣肆”。陶仲文知悉张演升来意,想这是造福民间的善事,于是向皇帝奏请。他对嘉靖说:“我的徒弟张演升在建大清桥时,发现一块重达千斤的龙骨,仅露出泥沙的一部分就长达数丈,仿佛有神灵之相啊。 ”嘉靖帝一听,马上恩准颁帑金一万四千两,并令济南巡抚沈应龙召附近九县民夫,济南同知王应干督修。
这下,有了圣旨就成了皇家工程,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大清桥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开始修筑,到三十四年(1556年),经过8年耗银23万余两终于建成。大清桥长如垂虹盘于大清河之上,“桥成九孔,石皆铁钳,上置狻猊槛柱。经营完密,结构最工。建东西二坊,一额曰大清桥,一额曰济水朝宗”。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齐河县知县沈其云把两座牌坊合二为一,立于桥西,并且增加了很有气势的对联,一联是:马蹄晓踏卢沟月,鳌背晴蒸岱岳云。一联为:岳色河声千古壮,月卿星使九霄多。
从此,“清流一派,彩虹长悬,车马络绎之余,征尘辐辏。其来也无阻,其逝也无隔”。大清桥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一大景观。
湮没多年重获新生
大清桥自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神秘色彩。桥一建成,道士张演升就去世了。埋葬在桥之东首偏北,当地人称为“神仙坟”,墓碑前书“张道人之墓”,后书一句谶语:“坟在桥在,坟坏桥坏。 ”
道光初年山洪暴发,桥东塌陷,石坊被冲坏;十三年(1833年)知县沈其云倡捐修葺。而大清桥的彻底消失则是由于黄河改道。根据我国地理历史学家葛剑雄考,1853年,汛期来,黄河在河南兰阳(1954年与考城县合为兰考县)铜瓦厢决口,河决之后,黄水北泻,豫、鲁、直三省的许多地区顿被殃及。黄河夺大清河道由利津入渤海,而大清桥在此次决口中东部被冲塌。
后齐河、长清二县官绅创修石桥一孔,后连年水涨,又陷,1858至1861年连修两次;后黄河又多次改道,更兼1880年黄河凌汛,“冰聚如山”,大桥中部三大孔陷,仅存桥墙,成为水中障碍。来往船只避之不及,常遇不测,水盛涨时,则于惊涛骇浪中竖望杆以示警。桥西首石尽冲活,水浅则船不能行,水深船行其上,误触乱石,为害尤烈。后巡抚丁宝桢拆桥石,8年后,还没拆净,水又淹漫,自1882年后,大清河河身也不断东移,“神仙坟”也付之洪涛巨浪。到1914年秋季大旱,忽又露出石墩,疑为大清桥旧址。
大清桥虽湮没多年,但它当年的迷人风采早已深深扎根于齐河这方水土。经过多方论证后,现已在齐河县晏城南部与黄河二道坝之间,首尾与倪伦河相接,复建了大清河传统景观。花木点缀,游廊掩映,人行其间,如游画中。更有新建大清桥、齐州塔矗立其中,成为点睛之作。“如大清桥者,不独一方之名胜,亦遐迩共推为大观也。 ”现在的大清河景区不仅恢复而且远远超过了它在历史上的迷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