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80302期 >> 第02版:人物
倾心献力护“朝阳”
——记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丙元


在2014济南青少年发展论坛上作报告


  □本报记者张晓航本报通讯员张大伟
个人简介
  刘丙元,1972年生于平原县张华镇王明庄村。现任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学院院长,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办、校办副主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主任,《青少年学刊》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管理办公室执行主任、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理事。
  在济南,驱车沿经十路一路向东,过港西立交桥,会到达一片高校及科研机构密集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就坐落在这里。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本科层次的地方青年政治院校,它与共和国同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上月18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老乡刘丙元。他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学院院长,不过他更为外界熟知的身份是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近5年来,在他的带领下,研究所取得大量优质成果,他本人更是成为省内青少年研究领域的翘楚。
从不善言辞到妙语连珠改变背后是学识的积累
  这些年,刘丙元常常在各所高校及学术活动现场演讲、讲座,他可以连续脱稿讲上两三个小时,才思敏捷、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很难想象,年少时的他极其不善言辞,甚至被父亲称作“他的话都得拿钱买”。
  1972年,刘丙元出生在平原县张华镇王明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村子距县城很远,13岁之前,他甚至没去过县城。尚未改革开放的中国,贫穷笼罩着大多数农村,对孩子们来说,好好读书然后考出去是改变命运的最优路径。
  从小到大,刘丙元的成绩一向出色,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历史、政治课本背得滚瓜烂熟,面对数学题也总能找到最好的解题思路。他把这些归因于“方法得当”,“每当觉得某些知识点快记不清时,我就赶紧拿出来巩固,而不是等彻底忘了才翻书复习,后来我才知道,这样做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所以很有效。 ”以上种种,让刘丙元有了更多底气憧憬未来。
  初中毕业时,有同学选择考中专——这是种务实的选择,因为中专毕业后可以拿到非农业户口,分配到城里工作;而怀抱大学梦的刘丙元却选择去平原县第二中学读高中,这意味着若毕业后考不上大学,他可能一无所有。为此,父母甚至在老家为刘丙元盖了两间房,告诉他万一考不上,就回来成家过日子。
  进入高中,刘丙元深刻体会了生活的艰辛,每天起早贪黑学习,吃饭时只能啃馒头就咸菜,更让他担忧的是,他看到高三毕业后考上大学的学长并不多。高二那年,刘丙元见到一位正读中专的初中同学,看着老同学生活条件比自己强很多,每月还能领补贴,这让刘丙元内心起了波澜,有点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明智。
  不过没过多久,刘丙元又恢复了往日的决心,加倍努力学习,朝着既定目标踏实前进。“说起来挺戏剧化,我那天在校园里捡到一张大学招生宣传海报,看到大学生们围坐在树荫下读书的画面,我觉得特别受触动,很向往,就在心里默念,将来一定要过上这样的生活。 ”刘丙元对记者说。“当年的高考制度是先报志愿后考试,我对将来学什么没有明确的想法,只是不想报考师范类,因为知道自己不爱说话,怕驾驭不了讲台。但是班主任告诉我,‘师文’比‘普文’好考,在他的强烈建议下,我只好报了师范类。 ”刘丙元笑着回忆,“不过,我还是留了个心眼,报了学校教育专业,因为听人说这个专业将来分配到教育局工作,不用当老师。 ”
  1993年,刘丙元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今教育学部)。“开学第一天,系主任就打趣说,这个专业毕业后不仅要做老师,还要做老师的老师。 ”刘丙元说,“我心里想,躲看来是躲不过去了,那就好好干吧。 ”
  渐渐地,刘丙元体会到了这一专业的丰富内涵,大学生活紧张而充实。他表示,这与戚万学等优秀老师的指导有很大关系,“我读大一时,戚老师刚刚博士毕业,称得上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他告诉我,教育领域有很多‘富矿’,非常值得探寻、研究。 ”
  毕业前一年,系里组织实习,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试讲,为通过实习单位济南师范学校设置的试课环节做准备。第一次试讲,刘丙元磕磕绊绊,中间还卡壳了。而几天后试课时,他居然成为同学中表现最好的那一个,被济南师范的老师一眼相中。“试讲时,眼前坐的都是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他们都知道我不善言辞,我也就背上了思想包袱,所以越发紧张;而到实习单位面对陌生人时,我完全放下了拘束,把这些年的积累呈现出来,没想到效果很好。 ”刘丙元说,也就是从这时起,他发现自己真正适合教师这一岗位。
不安于现状阔步向前觅得学术“富矿”潜心研究
  1997年,毕业后的刘丙元被分配到平原师范学校当老师,一干就是近10年。回顾这10年,刘丙元直言:“激发了追求,也蹉跎了岁月。 ”
  当时,平原师范师资匮乏,刘丙元一人承担起多个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的学科还是自己不擅长也没兴趣的,这让他很不适应,没有方向感。“我一直记得戚教授的话,想在研究上有所突破,有一天晚上,我整晚没睡,最后想通了,得出的结论就是我要好好努力,争取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发展。 ”刘丙元说,从此,他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周末带着孩子到单位学习一度成为一道风景。
  2000年,刘丙元考取了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读研过程中,刘丙元注重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例如,为了弄清班级里“先进生”和“后进生”成绩相差悬殊的原因,他从济南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的8000名学生中,选取各班前5名和后5名进行抽样,自主设计了包含300余个问题的问卷,前后耗时一年,完成了这项复杂的调查,并创作了题为《影响高中学业不良生学业成就心理因素的探索性研究》的毕业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教育科学研究》上,成为全校同级教育硕士中唯一一位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人。
  硕士毕业后的两年里,刘丙元笔耕不辍,陆续发表了20余篇论文,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2004年的暑假,在一次招聘活动中,刘丙元的履历打动了广东医学院的负责人。这无疑是个改变生活的机会,对方开出的薪水是他当时薪水的6倍,还提供住房。不过,由于离家太远,刘丙元迫于家庭压力选择了放弃。
  刘丙元直言,错过这次机会让他内心一度十分苦闷。从广东回来后,他去济南找老同学帮忙指点迷津。几位老同学一致劝他继续向上努力,拿下博士学位,就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回到平原后,刘丙元立即抛下苦闷,并毅然辞职,进入备考状态。 1年之后,他就以笔试第二、面试第一的成绩被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录取为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这一年,是他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刘丙元告诉记者,读博第一年,他有些自卑,“一是因为读博的人都是精英、卧虎藏龙,二是自己的教育硕士学位属于专业学位,对比学术型学位,社会认可度差一些。 ”于是,刘丙元付出了倍于常人的努力,学校给的每月500块钱生活补贴,他几乎全拿来买书买资料。有一回,他买了一堆吃的喝的,在宿舍每天看书学习到深夜,一周之内没有出过门,再要出门买东西时,门框上都结了一个蜘蛛网。
  经过一年的努力,刘丙元感觉到,自己的学术积累有了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他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了非常清晰的定位。“世界上有两件事情很难,一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另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脑子里。 ”刘丙元说,他选择的研究方向是道德教育,相当于“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脑子里”,“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学业或者生活出了问题,不单是学生本身的问题,教育本身也有责任,个体情况千差万别,导致这项研究难度很大,我觉得这就是我多年来一直寻找的‘富矿’。 ”
  2008年9月,拿到博士学位的刘丙元到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前身)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成为一名讲师,在这个平台上,他如鱼得水。“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弊。 ”这是刘丙元的座右铭,他解释说,既然确定了研究方向,就会一直做下去。
  科学谋划创新不止助推全省青少年研究事业发展
  凭借勤勉努力和突出成绩,刘丙元的事业走上了康庄大道,一路被破格提拔。 2012年4月,他成为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并于2016年7月任所长。
  进入研究所前几年的实践中,刘丙元体会到,研究所的工作虽然成绩显著,但全省的青少年研究工作方向不明确且缺乏有效平台。“在研究所内,应该把个人的力量聚集起来,形成合力,创出品牌,为全省青少年的成长贡献力量;就全省而言,应该有整体布局和科学规划,多创建平台,推动青少年研究工作向专业化发展。 ”他对记者说。
  2013年,经刘丙元带领同事积极筹备,首届山东青少年发展论坛举行,全省范围内的青少年研究学者、机构及团委、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在这一广阔平台上就青少年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交流探讨,并约定今后每一年或两年举办一届。这一活动,有助于提高全省青少年研究学者、机构的学术水平,也让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建立密切联系,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形成科学决策。
  2012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少年研究专项课题正式设立,省内青少年研究者的工作有了新抓手,为推动全省青少年研究事业注入一剂强心剂。 2014年,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管理办公室成立,刘丙元出任执行主任,统筹谋划全省青少年研究工作,让这项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此外,刘丙元将研究所主办学术刊物《青少年研究》升级,更名为《青少年学刊》,成为更为完善的青少年研究学术成果刊发平台。
  在刘丙元的努力下,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迎来学术成果“爆发期”,每年课题立项数量从零发展到如今的200余项。至今,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一共发表了500余篇论文,出版有近80部著作,有80多项成果获省级及以上奖项。如今青少年研究已然成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特色品牌,刘丙元个人也在2015年学校对过去5年工作的表彰活动中荣获6个奖项。
关心德州教育愿为家乡作更多贡献
  凭借对青少年工作的透彻理解,刘丙元常常受各学校之邀前去讲座、指导。目前,他带领团队与济南市的6所学校深度合作,为后者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课程设置等方面提供指导。刘丙元说,他乐于从事此类工作,因为能够把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实践,让学生受益。
  刘丙元对家乡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十分关注,并努力促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与德州的合作。 2014年3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与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合作研究基地;2015年6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将青少年积极发展社会生态推进计划试点设在禹城市中级人民检察院;去年6月,德州学院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专题培训,刘丙元应邀作了题为《落实青年发展规划,做好青年研究工作》的报告。
  谈起德州教育,刘丙元如数家珍,他认为德州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令人动容。今年11月,德州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验收,他为此感到振奋并为德州教育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完成这一步,应该一鼓作气,深刻思考‘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一命题,大处着眼,长远谋划,找到突破点,项目化运作,继续提升教育层次。 ”刘丙元说,他愿意利用自身所学,为家乡教育发展、青少年的成长作出自己的贡献。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倾心献力护“朝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