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80119期 >> 第01版:要闻
推进“四个一”模式,创建“河长+警长+网格员”河道日常管护机制——
夏津:从河长制到“河共治”

综合治理后的六马河河道碧水荡漾(资料图)


夏津西沙河水库(资料图)


  “自打实行河长制后,六马河沿线发生了很大变化。” 1月12日清晨,和朋友一起在河边骑行的夏津城区居民孙世春告诉记者,过去六马河两岸杂草丛生,大树小树这里一棵那里一棵,附近居民有时还会将生活垃圾堆放在岸边。如今河水清了,环境好了,居民也不再堆放垃圾了,岸边有了绿化带,六马河沿岸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孙世春口中的变化,得益于夏津实施河长制取得的良好成效。自推行河长制以来,夏津县结合工作实际,顶层设计河长制工作,不断创新创优河长制管理模式,突出管理、治理、建设三大工作重点,实行“一河一档”动态管理,开展“一河一策”编制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建立河湖保护“河长+警长”体系的通知》等近20份制度、文件。目前,全县共成立县乡河长制办公室15个,设置县乡村三级河长551名,其中县级河长8名、乡镇级河长96名、村级河长447名;编制完成6条县级河道、 7条乡镇级河道的“一河一策”方案,创建了“河长+警长+网格员”河道日常管护机制。
  推行河长制伊始,夏津县就秉持拉高标杆、做实做细的原则。今年1月,该县先后组织人员到徐州、南昌、乌鲁木齐、河海大学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在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夏津实际,编制完成了夏津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尤其是方案中明确了乡镇河长为所辖区域内河道上桥涵闸等建筑物的管理维护责任人,解决了困扰各级各部门多年的桥涵闸建筑物管理维护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前不久,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休的原县水务局高级工程师许德凯向局里提交了“关于七一河岸线管理、河道清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十多条建议。“让老专家、老同志发挥好余热,更有利于我们把河长制工作做实做细。”夏津县水务局局长孙家滨介绍说,针对老人热爱公益、敢抓敢管的特点,制定出台《组织“五老”人员成立护河爱河技术顾问团的意见》,积极搭建发挥余热的平台,聘请23名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人员担任相关河道的技术河长,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经验丰、阅历深、时间足的优势,为河道综合治理出谋划策,确保“河长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实行河长制以来,河道治理更加顺畅。针对跨河工程环境风险源,夏津重点针对河湖岸线利用、水利工程现状和“八乱”(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情况进行排查。苏留庄镇为提升森林公园形象,安排工作人员紧盯六马河沿线整治现场,靠上工作,协调督促施工进度,改造顺利进行。东李镇在宋桥村成立了工作指挥部,实施“一线工作法”,全体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吃住在镇、一日三餐驻守指挥部、工作在村、早晚点名、饭前碰头、一天四汇报,对马颊河河套内的“八乱”现象进行了集中清理。目前,全县共清理、拆除违章建筑及违法行为289处,基本完成清河行动任务。
  群策群力,着力使河长制成“河共治”。夏津县不仅靠权力系统效能的提高来解决问题,还将公众力量融入河长制之中,依托工青团妇组织,组建青年河长、巾帼河长等“义务河长”,发挥好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示范员和监督员的作用,把公众从旁观者变成环境污染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围绕“清河行动”,该县在各河段明显位置设立河长制公示牌64块,明确各河道范围、河长职责、联系电话、联系部门和整治目标等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动员部署会、微信、短信、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对社会公众进行全面动员,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公众真正成为河流污染治理的生力军。
  由此,该县通过“一河一长一专班,一河一策一清单,一河一景一蓝图,一河一档一公开”的“四个一”模式,构建起以河长制为中心的“党政责任链、部门共治圈、公众参与网”的“链、圈、网”制度体系,使河长制工作更有强度和力度。
  开展清河行动以来,夏津的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河变畅了,景变美了,生态夏津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力度加强,县内河道正逐渐成为一条条“生态河”“景观河”,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治水不是一时之治,是长久之治。生态夏津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信念不动摇,着力创新长效体制机制,坚决守护好一渠清水,真正实现从河长制走向河长治。”夏津县委书记才玉璞说。
□邓美平王明军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夏津:从河长制到“河共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