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
在俄罗斯国立核研究大学与知名专家鲍里谢维奇交流
带领清华大学专家到乐陵企业调研
□本报记者张晓航本报通讯员贾鹏
个人简介
姜东君,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后,去年12月挂职乐陵市科技副市长。 1976年生于武城县老城镇东屯村,曾就读于老城镇中学、武城县第二中学。
主要从事气体离心机内部流场数值模拟以及同位素分离相关研究,承担气体离心机供料射流的实验与数值研究、一种新型同位素分离级联—脉冲级联中的传质问题研究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同位素混合物分离级联总流量优化理论研究等国家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讲授Fortran90程序设计、计算机模拟物理及气体和等离子体动力论等课程。
秋末的清华园是极具魅力的,汉白玉砌成的“二校门”在明媚却不刺眼的阳光下发出温润的光泽。银杏树叶在身边翩然落下,为校园小径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路过的人有的驻足拍照,有的骑单车匆匆驶过,还有人干脆在路边石阶上坐下,短暂地放空自己。周围很安静,耳边却仿若有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学术巨匠的谆谆教诲在回响。
去年夏天,记者曾到这里采访乐陵老乡曹炳阳教授,当时他就推荐:“下次再来清华,采访一下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姜东君吧,姜所长为学勤勉、为师严谨,为人谦逊低调,堪称楷模。 ”
“您还是先报道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第一次致电姜东君,其谦逊即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再三邀约之下,这次采访才最终成行。
10月30日中午,清华大学刘卿楼,记者见到姜东君。眼前的他举止儒雅,讲起话来轻声慢语,镜片后的双眼却闪烁着坚定而睿智的光芒。姜东君操着熟悉的乡音,跟记者分享了他的故事。
知“耻”后勇,励志图强寒门学子保送清华
1991年,15岁的姜东君度过了一个难熬的夏天。从武城县老城镇中学毕业的他中考考了440分(总分680分),无缘知名重点高中——武城县第二中学。这个成绩在周围同学中已属优秀,然而置于全县学子中就显得不那么起眼了。一个个难眠之夜里,他陷入回忆……
姜东君生于老城镇东屯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出生那刻起,贫穷似乎就是无法跨越的一道坎。有段时间,家里只得靠串乡收废品过生活。每每收回旧书报,尚未上学、识字还不多的姜东君总会挑出来反复看,弄得身上脏兮兮的也毫不在意,看完后还会仔细收好,藏于床下。被人问及学到了什么,他总能答得头头是道。读书不多却开明的父母见状很是欣慰,希望他将来可以凭借读书改变贫穷的命运。
或许是靠这些旧书报的滋养,进入校园后的姜东君展现出超出同龄人的学习能力,别人背不过的古诗词,他看一眼就忘不了,别人解不出的算术题,他靠心算就能得出答案。
正是因为学得没有压力,进入初中后的姜东君稍显懈怠,表现出这个年龄男孩特有的贪玩,担心好苗子无法开花结果的班主任曲凤芝老师还曾几度家访“劝学”。由于成绩依然居于前列,姜东君并没太在意,直到中考放榜那一刻……
自尊与骄傲被泼了一盆冷水,如何再去面对父母的期待、自己的梦想?随着蝉鸣渐渐嘶哑而式微,天空渐渐高远而深邃,姜东君心里也有了答案:去复读,来年再战!
这一年,田间地头、河畔池边少了一个顽皮的少年,教室、宿舍却多了一个起早贪黑苦读的身影。勤奋“加持”之下,姜东君的潜能被彻底激活。第二年初举行的武城县初中生知识竞赛中,姜东君数理化3科加起来只丢了3分,半年前未能考取的武城二中此时对他抛出橄榄枝,决定免试录取。不过,姜东君还是参加了那年的中考,成绩惊人地超过了650分,分数主要丢在农村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的英语,数理化则拿了满分。
高中生活是清苦的,每天清晨5点半起床,晚上10点钟晚自习才结束;狭窄的宿舍里住了10个人,地面总是湿漉漉的,害得他腿上起了疹子;日常三餐是馒头咸菜,偶尔吃个白菜炖豆腐就算是改善伙食了。不过,回忆起这段时光,姜东君觉得很快乐,因为知“耻”而后勇的他变得努力而低调,默默在心中树立了更高目标——去中国最好的大学读书。
3年里,姜东君的数理化成绩依然强势,连续在全国竞赛中拿下二等奖,在省级竞赛中斩获一等奖。高三几次摸底考试中,他作答物理考卷时全程未改一笔,多道考题用了不止一种解题方法,被老师评价为“比标准答案还标准”,拿给全年级学生传阅。
1995年初的一天,班主任王志强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说:“清华大学在山东招保送生,我们学校有一个报名名额,所有老师都觉得非你莫属,过阵子去参加清华组织的保送生考试,通过了就不用参加高考了。 ”
眼看自己的立下的志向就在眼前招手,姜东君非常兴奋,他做了充分准备,志在必得。当年3月,他以全省第四名的成绩通过保送生考试,成为武城县“保送清华第一人”,寒门学子完成人生大逆袭。
埋头科研耐得住寂寞为人师者传道解惑
报志愿时,姜东君选择了工程物理系,“说实话当时对工程物理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只知道清华的这个专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力,我也比较喜欢物理,就报了。”入学之后,他才渐渐明白,这个院系开创和发展了我国的原子能科学技术,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其中很多都是在核工业战线上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为我国建成世界强国作出了卓越贡献。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姜东君心里升腾,他立志为国家的强盛添砖加瓦。
气体离心机内部流场数值模拟及同位素分离是姜东君的主要研究方向。“我们在新闻上经常看到伊朗要制造浓缩铀,所谓浓缩铀是铀235含量超过90%的铀,在天然矿石中,铀的3种同位素共生,其中铀235的含量只有大约0.7%。只有把其他同位素分离出去,不断提高铀235的浓度,才会得到浓缩铀。而高丰度的浓缩铀是制造核武器的重要原料。 ”姜东君说,“气体离心法是制造浓缩铀的主要方式之一,这就用到了气体离心机,这个设备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圆筒,能以每秒钟上千转的速度旋转,产生可达100万倍地心引力的巨大的离心力,从而完成同位素分离。如果将获得浓缩铀的过程比作‘炼金术’,气体离心机就是点石成金的‘魔棒’,我要做的就是赋予这个‘魔棒’更多的‘魔力’。 ”
姜东君深耕细作,在所研究的领域不断登攀,于2006年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技术物理研究所完成博士后阶段的学习,先后承担了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
“搞科研就得耐得住寂寞,心沉下去,成果才能浮上来。 ”姜东君说,“成果不会像变戏法那样一下就给变出来,而是像盖房子,要一砖一瓦地搭建。 ”
教学是姜东君的另一项主要职责,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为本科生授课,担任班主任,他样样都干,样样都完成得很出色。
讲台上的姜东君思路清晰、语言精到,气质虽是温文尔雅,对学生的学业要求却十分严格。他习惯于把最基本、最有用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完整而真实的工程物理学;他密切关注全球范围内学术发展动向并加以研究,及时将最先进的成果、理论和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他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
姜东君告诉记者,在清华,不及格科目的学分达到20分即会被劝退。能考上清华的都是各地的天之骄子,作为年轻人有的难免会产生骄傲和懈怠的情绪,这时姜东君会用自己第一次中考的经历告诉他们勤奋的意义。这样的努力之下,姜东君带的班级多次获得全校优秀班集体称号,他也多次获评优秀班主任。
到乐陵挂职科技副市长为家乡企业牵线搭桥
虽然离开德州多年,但家乡一直是姜东君心中最亲切温暖的存在。 2011年,他报名参与清华大学山东招生组,主要负责德州区域的招生工作,看到越来越多家乡学子到清华读书,他非常欣慰,总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关心这些小老乡。
去年4月开始,德州市委派驻干部进京跑高校、进机构,引进了一批高端人才,借此机缘,去年12月,姜东君有了一个新身份——乐陵市科技副市长(挂职)。近1年的时间里,姜东君频繁往返于北京与乐陵之间,为乐陵企业和清华的技术人才牵线搭桥。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清华大学已经与泰山集团、胜利新能源公司、金麒麟集团、国强集团、信诺医疗器械公司开展了深度合作。
乐陵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徐梦弟和姜东君接触颇多,后者的低调务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姜所长对乐陵的产业发展非常关注,每次过来都带一批清华专家到企业深入调研,促成项目合作。为人又十分低调,只做实事不爱宣传。 ”
姜东君告诉记者,近年来看到德州迅猛发展的态势,他非常兴奋,“德州区位优越,产业基础扎实,尤其是这几年实施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战略,对接大院大所,出台‘黄金三十条’吸引人才,让德州成为兴业热土,我愿尽己所能为家乡做更多事。 ”
采访的最后,姜东君在题词簿上写下:“祝愿家乡德州有更好发展,出更多人才,期待为家乡做更大贡献。 ”语言朴素,乡情却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