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光荣(中)参观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薛光荣(左)与表哥刘尧臣
薛光荣夫妇的结婚照
薛光荣的军功章
□本报记者彭彦花本报通讯员曹雪
薛光荣,原名薛炳麟,1929年生,宁津县杜集镇薛庄村人。 1946年入伍,随渤海军区教导旅参加解放大西北的多次战役;新疆解放后,跟随部队一起屯垦戍边。曾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27团团长、包尔海农学院院长兼书记、农二师纺织厂顾问、农二师焉耆医院政委、农二师党校书记等。
个人简介
8月1日,细雨濛濛中,一辆黑色轿车驶到宁津县杜集镇来庄社区一幢居民楼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被搀扶着走进去,对着床上的老人激动地喊了一声:“表哥! ”被唤作表哥的老人因疾病已经双目失明,在子女的帮助下坐起身,双手颤抖着摸向声音来处:“是光荣回来了? ”
时隔71年再次相见的两个老兄弟激动地紧握彼此的手,泪眼婆娑,久久无言,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烈士后代光荣入伍
宁津县杜集镇薛庄村颇有革命传统,上世纪40年代,全村有30余户,几乎“家家是军属,户户有烈士”。
薛光荣的父亲是村农会主任,奶奶、姑姑是地下党员。受家庭影响,薛光荣打小就加入了儿童团,后来还当了儿童团长,负责在党组织开会时站岗放哨,同时为他们跑腿送信。
有一次,薛光荣去敌占区散发抗日传单,路上望见远处来了十几个鬼子,眼看就要躲不过去,突然看到旁边有棵大枣树,于是迅速爬上去藏了起来。等鬼子走远后,薛光荣跑到一个据点附近,把抗日传单一把扔了进去而后顺利脱身。凭着这股子机灵劲儿,薛光荣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艰难时期,中共晋南地委书记马振华为发展人民武装,巩固地方抗日根据地,来到薛光荣的姑姑(时任薛庄村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家召集各县、区主要领导召开秘密会议。
没想到,这次活动被柴胡店据点的敌探侦知,日军调集了柴胡店、大柳、长官、杜集、孟集附近的400余兵力包围了薛庄。枪声四起、火光冲天。 35岁的马振华倒在薛光荣姑姑家门前,同时牺牲的还有11名烈士。
1942年,由于被叛徒出卖,薛光荣的奶奶和姑姑被日军残忍杀害。
流血,并没有吓倒年少的薛光荣,反而让他心中的革命火焰越发炽烈。
1946年冬,八路军359旅719团团长张仲翰奉命赴山东招兵组建新军,次年2月,渤海军区教导旅正式成立,张仲翰任旅长。
薛庄作为革命老区,适龄青年全上阵,当时还叫薛炳麟的薛光荣,听着扩音喇叭里不停喊着的“参军光荣”,郑重地给自己改名为薛光荣,告别父老乡亲,走出小村庄,扛起步枪开始了铁血西征、建设新疆的崭新人生。
枪林弹雨铁血西征
1947年10月,经过集训后的渤海军区教导旅从庆云县出发,向西开拔。西行的第一场战斗在山西安邑县打响,“听到第一声枪响,我吃惊地‘哦’了一声,然后才反应过来——原来要打仗了。我们部队里新兵居多,但听着‘嗖嗖’的子弹声,没一个怂的,冲锋号一响,全都冲了上去。 ”这场战斗后,薛光荣说自己“有种突然间长大了的感觉”。
部队继续西行,见山翻山,见岭越岭,遇水过河,头顶有敌机不停盘旋轰炸,一路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有一次长时间急行军,薛光荣又累又困,副旅长贺盛桂见他年纪小,就让他扯着自己的马尾巴走。一阵倦意袭来,薛光荣快要睡着了,突然听到贺盛桂在前面喊:“小薛,醒醒,到你家了。 ”薛光荣听到“家”这个字一激灵就醒了过来,环顾陌生的四周,又茫然地看着贺旅长。贺盛桂大笑,说:“这里是汾河湾,薛仁贵打雁的地方,可不是你老薛家的地方嘛! ”薛光荣这才反应过来,也跟着笑起来。
一路上战士们浴血奋战,死伤无数。在荔镇战斗中,张仲翰亲自指挥部队先于敌人抢占有利地形,并下达“一号命令”:隐蔽好,不出击,沉住气,织火力,近距离,重创敌。
时任作战参谋的薛光荣冒着枪林弹雨到十八团指挥部传达命令。这期间,他的右手食指第二关节被流弹穿透,帽子上也被打了两个洞,一撮头发被烧焦。跟在他身后的通讯员被一发子弹击中倒地,再也没有起来。说到这里,薛光荣哽咽了:“战争总有伤亡,在后人眼里,那里一段历史、一串名单,对我们来说,却是失去了一个个亲兄弟。 ”
部队进入陕西韩城县后得到命令就地休整。在县城照相馆,薛光荣拍了生平第一张照片,后来,他又拉上一起入伍的同乡薛金贤照了两张。本想把照片寄回家乡,可休整过后,行军继续,战斗也更密集了,薛光荣就一直把照片揣在背包里,再也没找到机会寄回去。
一路向西,这支渤海铁军先后解放了宜川、黄龙、澄城、蒲城、户县、周至、武功、眉县、扶风、乾县、白水、大荔等,又过宝鸡、天水,经甘南强渡洮河、黄河,再向西直捣马步芳老巢,解放青海西宁。
为了全歼胡宗南、马步芳残部于甘肃境内,切断其西逃进入新疆的道路,为解放新疆做好部署,1949年,他们冒着严寒踏过100多公里的泥泞草地,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祁连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张掖,迫使西北长官公署7万余人起义。在张掖,他们枕戈待旦,斗志昂扬,誓要解放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此时,远方传来新疆和平解放的消息,部队加快了进疆步伐,各部抽调人员组成骡马大队先行出发,薛光荣所在的步兵六师调集100余人、400多头牲畜从张掖开始西进,沿途一边是红褐色的“火焰山”,一边是终年不化的雪山,风大时刮得拳手大的石头到处乱飞。
为了抢时间,部队不眠不休,只在遇到水源时稍做停顿、补给。战士们实在困得受不了时就3人一组,中间的人闭目休息,被两边的人架着胳膊行走,轮流休息。一路上,他们见匪剿匪、遇敌杀敌,过玉门、走哈密,急行32天,到达目的地焉耆时,已经是1949年年底了。这期间,薛光荣因表现突出被提拔为通讯科副科长。
忠于誓言建设边疆
1950年1月21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于是,这支从沿海打到边疆的铁血部队就地转业,战士们响应王震将军的号召立下誓言:这辈子不离开新疆!
战士们的能量从战场转移到建设上,仅1950年一年就开垦荒地83万亩,收获粮食3400万公斤、棉花7500担、油料185万公斤。同时,根据部队命令,指战员服装供给减半,鞋袜自备,帽子去掉帽檐,衬衣去掉领子,军衣减少口袋,节省每一分军费搞建设。
1952年,薛光荣奉命接管国民党军队农牧场、军马团医院等后勤部门,改为六师畜牧厂,后又改为农二师种马场,薛光荣任场长兼政委,同时兼任农二师畜牧科长、兽医站长。年仅23岁、一脸稚嫩的他被战友们称为“娃娃场长”。
为达到边疆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1952年,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八千湘女上天山”,湖南三湘四水众多受过高中教育的年轻女学生报名参军来到新疆。在部队领导的撮合下,薛光荣与担任文化教员的“湘女”肖意南走到了一起。肖意南出身文化世家,其父曾任湖南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母亲则是画家。
结婚那天,薛光荣找部队护士要了一段绷带,给新婚妻子在辫子上扎了两个洁白的蝴蝶结,在战友们的祝福声中,两人把行李搬到一起,就算是成了家。尽管婚礼简陋寒酸,他与妻子的感情却经历了65年的风雨考验,不管人生中有怎样的艰难曲折,两个人始终不离不弃。
文革期间,薛光荣挨过批斗、住过牛棚,吃尽了苦头。在种马场接受劳动改造时,他每天的任务是打3000块土块,晚饭后在连队挨批斗,斗完后再去推磨。还有“打千斤草、积万斤肥”的任务必须在业余时间完成,经常得夜以继日。一位连长说:“连队的毛驴要休息,走资派要洗心革面,必须好好改造。 ”不过,薛光荣从未抱怨,身为生产劳动的行家里手,每项任务都能超额完成。
1970年初,薛光荣被降级为副团长,主管畜牧业。春季带队进山期间,突遇特大暴风雪,6个牧民被风雪围困山上,薛光荣冒雪向山上攀爬,去寻找被困的牧民、马群、羊群。到半山腰时,有一个牧民被风雪吹倒,他用尽全力把牧民挡住,自己却从半山腰滚落。等被搜救到时,薛光荣已经昏迷,人们将他抬到维吾尔族老乡的小毡包里,后发现情况不对,又赶紧送到医院。经检查,薛光荣全身共有32处骨折,其中脊柱压缩性骨折,并伴有脑震荡,在部队医院躺了8个多月才痊愈。
文革结束重新分配工作,薛光荣先后任农二师27团团长、包尔海农学院院长兼书记、农二师纺织厂顾问、农二师焉耆医院政委,后在农二师党校任书记,直到离休。
薛光荣及妻子大半辈子在新疆工作、生活,为边疆建设奉献了全部心血。“记忆里父母在身边的时间非常少,我出生20多天就被送到了托儿所,一周才能见到他们一次,有时他们忙起来,一个月才见到一次。 ”薛光荣的二女儿丛然感慨地说。
走出半生故乡难忘
今年这次返乡,是薛光荣第二次从新疆回家。上一次是1970年摔伤后,由于边疆医疗条件有限,薛光荣到内地定制治疗骨折用的固定背心时,顺便回家乡探亲。当时他的父亲已过世,母亲尚健在,与母亲匆匆相见之后,薛光荣便又回到新疆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一晃竟已近50年。
2015年,时任宁津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武永生去新疆看望薛光荣,并转达了即将在宁津建设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事。薛光荣非常激动,拿出一双当年没舍得穿的军用袜子、当年用过的枪套和纪念章送给武永生。老人拿起一个望远镜看看,又放下说:“这是当年在战场上缴获的望远镜,还是给我留个念想吧。 ”
今年7月31日,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宁津文化艺术中心揭牌。薛光荣在参观过程中对着老战友们的遗物几度老泪纵横:“我们大多留在新疆的老兵不是不想回家乡,而是不敢回家乡,就怕家乡父老问起来不知道怎么回答,为什么一同离开家,我们回来了,他们却没回来……”
半个世纪以来,正是无数个“薛光荣”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驻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围,守卫边疆,投身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为共和国母亲奉献上一片赤子的忠诚。